-
中国和俄罗斯的例子足以证明,依赖美国不可持续
所谓“对特朗普的幻想”,实质是政治幼稚病的体现。俄罗斯不是苏联,也永远不会成为苏联。特朗普对华贸易战是中美数十年来形成的深度经济共生关系的产物,这种模式注定要发生转变。[全文]
-
基于等级制度构建的国际体系在瓦解,欧亚合作是下一个方向?
在权力平衡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为维持其霸权地位的美国越来越多地选择进攻性和挑衅性政策。这一政策并非源于对自身实力的自信,而是源于对对手挑战的愤怒和沮丧,以及对低估这一挑战规模的内部反对派的怨恨。[全文]
-
瓦格纳的结局依旧成谜,对俄罗斯政治进程意味着什么?
至关重要的是,不要忽略两件事。首先,不要高估俄罗斯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原则上可以达到的世界等级制度的地位。因此,不要设定那些明知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第二,认识到世界的特殊性,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最强大的国家,而是最顽强的国家能获得大国地位。[全文]
-
为何普京对乌军事行动的暗示未被重视?
这20年间,俄罗斯一直谨慎和部分机会主义地利用其他国家的失误,来加强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现在到了俄罗斯自己设定并完成任务的时候,它会犯错,并在此过程中了解目标是否可实现。赌注非常高。结果将是一个处在与直接参与者共建的不一样世界中的不一样的俄罗斯。[全文]
-
俄罗斯会成苏联2.0,中国肯定会成“世界第一”
俄罗斯是根据现在的需要来运作的,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国家,不像中国,中国从来都不觉得有必要向别人证明中国要说什么,喜欢他们或比他们更好。中国就是中国,但俄罗斯的情况并非如此。[全文]
-
俄乌战争验证下的核战略,是纸老虎还是对人类的判决?
过去的经验对我们今天没什么帮助。核武器也不能保证安全,因为今天的人们几乎不相信对方有能力发射核弹。没有恐惧就没有安全。古巴危机持续了13天,而今天的我们已经在核武器对准对方的情况下生活了一年。[全文]
-
德国送“豹”给乌克兰,你们不觉得这很讽刺吗?
稍微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当年德国统一的条件与当前危机的前提完全是自相矛盾的。33年前,北约被视为防止德国好战情绪复燃的可靠保障。但眼下,北约成员国的这一身份却迅速将德国卷入了这场军事冲突当中。[全文]
-
仗打到这个时候,俄罗斯看清这场冲突中的三个层次了吗?
目前,对俄罗斯的地位评估出现了根本性分岔。首先,在世界等级制度中的降级是否意味着国家面临生存威胁?第二,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是否会导致俄罗斯转向到另一个“层级”?更确切地说,这个“层级”是高了还是低了?[全文]
-
美国政治进入“勃列日涅夫时代”
在美国,已经有人开始对关于乌克兰问题的社会舆论提出质疑。这不是美国的立场发生根本变化,而是逐渐失去热情。出于各种原因,共和党人对战争的兴趣明显低于民主党人。但共和党内部对该问题的立场是分裂的:有支持孤立主义的,有支持俄罗斯的,有支持乌克兰的,也有军工委员会的说客。[全文]
-
中国的收获并不意外,靠的是规划者们的辛勤和远见
在我这近十年的任期里,中国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些都是日积月累带来的改变。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中国所收获的并不是意外之财,也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凭借中国经济战略规划者们的辛勤工作和远见卓识赢得的。[全文]
-
俄领导层决定彻底改变发展轨迹,未来十年将非常艰难
我们是否会完全脱离西方国家?我们和东方国家的联系会有多紧密?不仅俄罗斯要在世界上寻求自我,而且世界也将寻找自己的定位。[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