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正:法家“刻薄少恩”?不少是从儒家学的
最后更新: 2021-03-18 17:09:58思考儒法关系,别太“二极管”
汉儒桓谭有言:“魏文侯师李悝,著《法经》。……卫鞅受之,入相于秦。”这部《法经》集各国法律之大成,据说是我国目前已知的第一部系统性的成文法典。考虑到当时中国正处于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历史转折时期,说此书是一部制度改革大全也不为过。
商鞅“彊国之术”来源于李悝之《法经》,已得到主流学界的承认。例如钱穆便称:“(商鞅)其变法,令民什伍相牧司连坐,此受之于李克之《法经》(按,原作‘网经,疑误’)也。”
《汉书》则说李悝(克)乃“子夏弟子,为魏文侯相”。从这个角度来说,商鞅系子夏之徒孙,与另一位大改革家吴起同出一门。因此郭沫若称:“商鞅是李悝的学生,与吴起同是卫人而年辈略后。他也是在魏文、武二侯时代儒家气息十分浓厚的空气中培养出来的人物,他的思想无疑也是从儒家蜕化出来的。”
这话多少提醒我们,在思考儒法关系时,最好不要模仿宋明理学家的恶习,不要动辄逼人在“利”“义”之间选边站,并把自己讨厌的人统统归为“管商申韩之徒”。亦如我们在讨论现实政治或社会问题时,切不可像某些公知那样人为地刻画人权/主权的二元对立,或把任何不同意其观点的人统统斥为“极左”,仿佛今天的社会仍然停留在“清算三种人”的时代。
再来说说子夏。关于子夏,荀子讲过一个故事:
子夏家贫,衣若县鹑。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荀子•大略》)
说的是子夏这人穷得叮当响,穿得破破烂烂。有人劝他出来做官,子夏回答:“傲视我的诸侯,我不做他的臣子;傲视我的大夫,我不再见他。柳下惠穿得跟看后门的人差不多,因而不被人怀疑,这不是一两天的传闻了。争夺此等小利而失掉操守,有如抓住了指甲而丢掉了手掌。”荀子赞扬子夏像“古之贤人”那样“自嗛其行”,“贱为布衣,贫为匹夫,食则饘粥不足,衣则竖褐不完,然而非礼不进,非义不受”。
其实荀子对于子夏的态度很有趣:一边高度赞扬其“嗛”,另一边却痛骂其“嗛”。“正其衣冠,齐其颜色,嗛然而终日不言,是子夏氏之贱儒也。”可以想见,这种自命清高的态度着实令荀子既敬又恼,所敬者,盖因子夏知礼乐,守节操,所恼者也不难理解。相较于孟子往来于魏齐之间,子夏“终日不言”,于天下何有益哉?
这位“不仕不言”,既不作卿士也不当谋臣的子夏,小孔子44岁。孔子晚年返回鲁国,传《易经》,作《春秋》。子夏正是这一时期孔子的入室弟子。按《论语》的说法,子夏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说明了什么道理?孔子回答:“绘事后素。”子夏立即举一反三,“礼后乎?”(礼乐也产生于仁义之后吗?)孔子听后十分开心,连连赞道:“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这个小小的例子足以反映出子夏聪明伶俐,才气过人。
《史记》载:“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为魏文侯师。”又说:“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於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可见子夏不仅为魏文侯培养了一大批政治人才,自己也曾教导过文侯。
了解战国史的读者当不会质疑,这位魏文侯可称得上当时头号改革家。按照太史公的说法:“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秦国人之所以不敢伐魏,当然不是因为魏文侯宅心仁厚,而是当时的魏国太强大——不特甲士冠绝天下,军事技术水平和军队的专业化程度,走在列国之前,其内政治理更是有声有色。除了上面提到的吴起和田子方、段干木、禽滑釐等人,还有李悝、翟璜、乐羊、西门豹等一大批卓越的人才效命于魏侯。
这些人几乎都是子夏在西河地区的学生,他们也被后世学者统称为“西河学派”。由此可见,尽管子夏本人“不仕不言”,但绝不代表他没有王佐之功。需要强调,跟后来的荀子一样,子夏虽为儒家,却教出了一大批法家学生。
汉儒称:“经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据说,不仅《毛诗》、《易传》传于子夏,《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出于子夏,《左传》也很可能跟他有关。换句话说,子夏既是一名诗学家、易学家、礼学家,更是一名春秋学家。
大抵在古人看来,《春秋》这部经书似乎有种特殊的魔力。相传关二爷之所以深明大义,就是因为他熟读《春秋》,以至今天的关帝庙还以关公读春秋的坐像为标准造型。
“夜观春秋”关帝像,图自新华社。
晚清时期,康有为等维新人士更宣称自己从《春秋》中找到了大同民主的真理。不过这里需要特别指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也记载过子夏本人关于《春秋》的一番话:
子夏曰:“《春秋》之记臣杀君、子杀父者,以十数矣,皆非一日之积也,有渐而以至矣。凡奸者,行久而成积,积成而力多,力多而能杀,故明主蚤绝之。”今田常之为乱,有渐见矣,而君不诛。晏子不使其君禁侵陵之臣,而使其主行惠,故简公受其祸。故子夏曰:“善持势者,蚤绝奸之萌。”(《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用今人习惯的话说:《春秋》教导我们,对于威胁国家安全稳定的奸佞之徒绝不可存有一念之仁,必须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仅剩7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蔡丽华逝世
2021-03-01 11:24 -
大明之耻,为何后世史官要抹白?
2021-01-28 08:49 观学院 -
登上《国家宝藏》的王贞仪,是当时“才女”无奈的缩影
2021-01-07 08:27 -
航天603基地入选国家工业遗产:中国第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场
2020-12-31 08:08 航空航天 -
中组部部长: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
2020-12-13 11:41 -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62天,收到20550条留言
2020-12-13 10:24 -
志哀!国家公祭日,南京下半旗
2020-12-13 09:35 观察者头条 -
河南发现2600多年前戎人王级大墓
2020-11-29 22:09 考古 -
央视首次公开毛岸英一段珍贵影像
2020-10-23 09:48 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0-08-29 11:07 -
专访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听他讲述《八佰》背后的故事
2020-08-15 10:03 -
《北史》中鲜有美人故事,鲜卑人真的颜值不在线吗?
2020-07-20 07:36 -
从全民族抗战汲取复兴力量,习近平这样论述
2020-07-08 12:59 -
不忘“七七事变”,听习近平这样论述“战争与和平”
2020-07-08 08:56 -
83年前的今天,危急!危急!危急!
2020-07-07 08:31 -
台湾学者否认原住民来自大陆,然而我们有一个直接证据…
2020-06-27 08:16 -
重建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叙事,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遥望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关系 -
“官僚主义式”政治留下的历史教训,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相关推荐 -
“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评论 57拿中国说事,美高官想拦下这笔交易 评论 84中哥走近,美国又跳出来 评论 56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评论 232“中美暗流涌动:一个稳推战略,一个急着交易” 评论 62最新闻 Hot
-
美企急电:快取消越南、印尼订单,转回中国
-
“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
9500车位、全球最大!首航赴欧洲,“彰显中国雄心”
-
黄杨钿甜佩戴高价耳环引网友质疑,经纪公司回应
-
枪杀安倍嫌犯将于10月首次公审
-
俄乌土耳其谈判将安排两轮对话:土美乌先聊,土俄乌再谈
-
特朗普:给F-35加个引擎,叫F-55
-
拿中国说事,美高官想拦下这笔交易
-
中哥走近,美国又跳出来
-
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
特朗普点名库克:忍了苹果在中国很多年,你居然又往印度跑?!
-
美政府有人不满:又想拉黑中企,还要不要跟中国谈了?
-
“10名干部违规吃喝1人酒后死亡”被通报,信阳市委表态
-
欧阳娜娜遭台当局点名
-
宁波象山县政府大院“门面寒碜”,网友:这才是应该有的本色
-
“中国伙伴可以用我们的工厂,英国再不支持就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