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政策:这11人或影响特朗普的外交决策
基思·凯洛格(Keith Kellogg)
当迈克尔·弗林(Michael Flynn)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仅22天后因对与俄罗斯驻美大使的谈话撒谎而被解职时,基思·凯洛格(Keith Kellogg)是最早被考虑接替他的候选人之一。尽管最终职位被另一位三星陆军将军H.R.麦克马斯特(H.R. McMaster)获得,凯洛格还是在此后担任了副总统迈克·彭斯(Mike Pence)的顾问,并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办公厅主任。
在这些角色中,凯洛格参与了特朗普总统任期内的一些关键时刻。他表示在2019年7月特朗普要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调查拜登的电话中,他“没有听到任何错误或不当之处”。而在2021年1月6日,当亲特朗普的暴徒仍在被清理出美国国会大厦时,凯洛格私下敦促彭斯当晚认证2020年选举结果。然而,尽管如此,凯洛格在2023年8月仍然支持特朗普而非彭斯,批评彭斯过于专注于“政治操作”和形象问题。(彭斯于2023年10月退出总统竞选,并未支持特朗普。)
自那以后,凯洛格试图成为特朗普国家安全智囊团的核心成员,他在支持特朗普的智库“美国优先政策研究所”(America First Policy Institute)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该智库被视为华盛顿的“候补白宫”。
凯洛格是一位越战老兵,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驾驶波音757撞向五角大楼西侧时,他还是五角大楼的一名三星陆军将军。他既支持乌克兰和北约,但同时也愿意在这两者上施加特朗普著名的压力手段。他试图落实特朗普“在一天内”结束俄罗斯乌克兰冲突的承诺,制定了一个计划,如果基辅拒绝谈判,美国将削减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但如果克里姆林宫拒绝谈判,则增加援助。
在7月的北约华盛顿峰会上,欧洲官员们寻求与特朗普的内部人士会面,凯洛格就是其中前官员之一。然而,他们可能听到的消息并不是他们希望听到的。凯洛格曾表示,那些未达到北约防务支出目标的国家正在违反《华盛顿条约》。(特朗普今年早些时候在一场竞选集会上威胁称,不会为那些未达到北约2% GDP支出目标的盟国提供防务。)
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
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是特朗普政府中仍然在政策上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少数成员之一。作为特朗普的贸易代表、现任顾问,以及可能的未来财政部长,莱特希泽已经成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经济声音,尤其通过他回归过去的贸易愿景,对拜登政府的新贸易战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莱特希泽是一位长期从事贸易法律事务的律师,他的公共服务生涯始于罗纳德·里根政府时期。在特朗普政府中,莱特希泽将特朗普模糊的贸易和经济理念转化为较为连贯的政策。如今,随着特朗普竞选重返白宫,莱特希泽渴望加倍推动他第一次任期内所推行的政策。
著名的特朗普关税——包括对钢铁、铝以及来自中国的众多产品的关税——都是莱特希泽愿景的产物,而这仅仅是个开始。他认为,通过提高对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进口税,将使得进口减少;在理想情况下,也会促使美国企业生产和出口更多产品。
莱特希泽对未来的计划,如他在离任后通过书籍和文章中阐述的那样,包括对更多国家(实际上是所有国家)施加更高的关税,以平衡美国的进出口账目,特别是针对中国——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也是其最大的地缘政治对手。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几乎完全的“脱钩”状态,而不是拜登政府目前偏好的温和“去风险化”。
对莱特希泽和特朗普的其他一些仍具影响力的贸易顾问如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而言,关税和强硬贸易政策在他们执政期间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并不重要。贸易逆差——对关税鹰派如特朗普和莱特希泽来说的主要问题——在他们的任期内有所增加。美国出口减少,制造业就业机会最终也因新冠疫情而萎缩。
盟友的报复性关税削弱了美国在海外的贸易选择,并减少了形成反华联盟的前景。消费品价格因进口税的增加而上涨。中国并没有改变其最初引发贸易战的掠夺性经济行为,反而将出口驱动型的工业政策作为其经济复兴的核心。
但正如莱特希泽自己所辩护的那样,纠正一艘偏离航线的船只需要时间。也许这一次,旧的药方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约翰尼·麦肯蒂(Johnny McEntee)
在2020年夏天,当特朗普正在为连任而努力时,白宫发出了一封邀请五角大楼官员参加面试的电子邮件,目的是评估他们在特朗普连任后的第二届政府中的任职可能性。在白宫日益加强对国防部控制的背景下,五角大楼的官员们将这些面试视为对忠诚度的考验。
这封邮件的幕后操纵者正是白宫总统人事办公室主任约翰尼·麦肯蒂。麦肯蒂曾是康涅狄格大学的橄榄球队替补四分卫,在特朗普政府的第一年里担任总统的“随身助理”。他在2018年因赌博调查未能通过背景审查而被白宫幕僚长约翰·凯利(John Kelly)解雇,两年后他重返白宫,这次他负责掌管强大的总统人事办公室。
华盛顿常说,人事即政策。特朗普早期的许多任命来自传统的共和党外交政策圈,这些人比标准的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阵营更具国际性、更支持贸易、北约和盟友。凯利、国家安全顾问H.R.麦克马斯特、国防部长吉姆·马蒂斯和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形成了控制特朗普政府前两年外交政策的“成年轴心”(axis of adults),尽管这位总司令指责华盛顿的“深层政府”在拖延他的议程。
然而,在任期后期,麦肯蒂帮助将MAGA支持的人物安排到高级职位。他参与了特朗普对五角大楼领导层的重组,包括解雇时任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Mark Esper)。他还与他人一起试图将五角大楼的高级政策委员会成员替换为亲特朗普的盟友。如果特朗普赢得连任,麦肯蒂将在实施特朗普计划的“F类改革”(Schedule F reforms)中扮演关键角色,这项改革本质上将使政府中原本具备终身任职资格的职位变为“随时雇用”性质。
自那以来,忠诚度测试在特朗普的世界中已成为常态。麦肯蒂目前在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工作,这是一个保守派智库,他正在领导“2025项目”(Project 2025),一个呼吁下一任总统“对抗深层政府”的倡议。如果你想进入特朗普任命的候选人名单,你必须提交你的电话号码并填写一份详细的问卷,主要依据是对特朗普的忠诚度。
克里斯托弗·米勒(Christopher Miller)
克里斯托弗·米勒(Christopher Miller)在2020年11月被任命为特朗普的代理国防部长后,早期就犯了一些错误——从字面上说。
首先,他在走上五角大楼台阶时摔了一跤。然后,两天后,当他在美国陆军国家博物馆发表第一次公开演讲时,竟忘记了准备好的讲稿,这为他作为五角大楼领导人的两个月任期定下了基调,这或许是五角大楼历史上最动荡的任期之一。
特朗普将米勒从国家反恐中心调到国防部,接替被解职的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特朗普通过推文宣布解雇埃斯珀,这一决定是在媒体开始预测拜登赢得总统选举不到48小时后做出的。
米勒曾是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成员,在拜登就职前的两个月里,他被赋予了一个雄心勃勃的任务:负责从阿富汗、叙利亚和索马里撤出美国军队。
米勒因未能在2021年1月6日的亲特朗普暴动事件发生后,在五角大楼得知国会大厦被攻陷的消息三个多小时后才批准部署国民警卫队而受到广泛批评。米勒后来表示,他担心如果部署现役美军,会造成“自南北战争以来最大的宪法危机”。他还表示,特朗普应为煽动骚乱承担责任,但他并未明确排除再次为特朗普工作。
特朗普在2023年12月的一次采访中对电台主持人休·休伊特(Hugh Hewitt)说:“我觉得他做得很好,”描述了米勒在五角大楼的短暂任期。
- 原标题:特朗普当选后,这11个人将成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团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马斯克立了大功,特朗普会怎么安排他?
2024-11-07 10:36 美国大选 -
特朗普赢了,拜登打算向乌克兰快速发放援助
2024-11-07 10:16 乌克兰之殇 -
马斯克:美国政府的激进改革要来了
2024-11-07 10:08 美国大选 -
民主党到处抓“败选战犯”,“内讧和猜忌已经开始”
2024-11-07 09:35 美国大选 -
“对美出口可能首先受到冲击”,中国如何应对?
2024-11-07 09:26 美国大选 -
商人出身的政客,特朗普在外交上可能如何“交易”?
2024-11-07 09:21 美国大选 -
特朗普为什么能赢?哈里斯又败在哪里?
2024-11-07 09:06 美国大选 -
分歧不可调和,德国“红绿灯联盟”解体
2024-11-07 08:53 德意志 -
-
“特朗普认可哈里斯的实力和专业精神”
2024-11-07 08:27 美国大选 -
彭斯祝贺,但没表示支持
2024-11-07 08:00 美国大选 -
扎波罗热官员:乌无人机袭击核电站附近
2024-11-07 07:16 乌克兰之殇 -
美媒预测特朗普暂获295张选举人票,哈里斯暂获226张
2024-11-07 07:12 美国大选 -
当进博会遇上美国大选…
2024-11-07 07:10 进博会 -
拜登与特朗普通话,祝贺其胜选
2024-11-07 06:41 美国政治 -
中国外交部祝贺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2024-11-07 00:03 中美关系 -
“戴罪当选”的他击中痛点,“中国要提前做好准备”
2024-11-06 23:42 美国大选 -
哈马斯:希望特朗普吸取拜登的教训
2024-11-06 23:41 巴以恩仇录 -
他祝贺特朗普:总统之位,囊中之物
2024-11-06 23:18 美国大选 -
俄外交部召见摩尔多瓦驻俄大使,抗议摩方相关不友好行动
2024-11-06 23:01 俄罗斯之声
相关推荐 -
“白宫承认‘中方没打来过电话’,我早就知道…” 评论 88“如果美国不认真对待,会被中国彻底碾压” 评论 118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评论 143“长期来看,特朗普关税或将增强中国国内经济” 评论 165“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评论 172最新闻 Hot
-
欧盟威胁武契奇:去了,入欧就没戏了
-
又要跟马斯克杠上了?OpenAI布局社交网络
-
“如果美国不认真对待,会被中国彻底碾压”
-
“买到就是赚到”,特朗普家族出“股神”?
-
第一通电话打给中国,“不然我们像傻瓜”
-
想得真美!美国被曝计划用关税谈判来孤立中国
-
麻省理工“明星科学家”,加盟北大
-
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
“中方反制后续来了,而特朗普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
“‘川建国’在美国作妖,倒逼中国崛起”
-
“我们花了22年在中国打造这一切,全毁了”
-
特朗普装可怜:美国农民“伟大”,“挨中国揍”
-
美国特使到底想说啥?半天之后180度转变
-
12306就“五一抢票崩了”致歉
-
李成钢任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
-
“长期来看,特朗普关税或将增强中国国内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