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凯栋:什么塑造了中国工业的内生生命力?
什么塑造了中国工业的内生创造力
对实业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但回顾过往,令我们(或许也包括下一代中国青年)惊讶的是,我们竟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未坚信这一点,甚至一度对中国工业的内生创造力存在怀疑。
对实业重要性认识的回归,得益于过去40多年间中国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所重塑的社会心态和发展愿景,得益于中国人民看待世界和世界问题的视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一共识扎根于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融入以西方为首的世界经济体系时,通过改革开放和资源动员所积累的工业实力。
在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前,中国通过打破旧的框架,搞活经济,完成人口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庞大转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外两个市场,从而最终结束了短缺经济,成为“世界工厂”,并开启了向自主创新转型的探索。强大的工程能力和制造能力积累了巨大的势能,使得我们在国际经济体系裂变时拥有了博弈能力,也使得我们拥有了通过自我革新打破既有模式、为系统转型创建一个新结构所需要的燃料和战略纵深。
回溯中国工业崛起的脉络可知,中国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时期抓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机遇,则又得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年先辈们所构建起来的健全的工业体系、稳步提高的国民素质、远超同等收入国家水平的科研队伍和科研能力,以及高水平的社会组织能力。可以说,是每一代投身于工业实践与发展活动的中国决策者、本土企业、工程师和普通劳动者,为中国随后的转型积蓄了势能,使得中国总能在危机面前通过“创造性毁灭”开拓新的空间、创建新的结构。
而在屡次转型的背后,使得中国有别于同时期其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是中国基于朴素的自力更生理念对本土工业体系的重视。这种一以贯之的重视,不论是以正式的自觉还是以潜意识的形态存在,反映的都是国家和社会乃至家庭致力于动员资源来追求工业追赶、实现民族富强的深层共识。它使得中国在全球化体系中依然能够保持自身独特的自我意识。
而齐全的工业体系,又使得本土不同工业部门的关联效应为中国本土经济的增长扩张提供了内生动力,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塑造了韧性。这种理念和前景的正向反馈,使得在每一次重大转型中,国家和社会都能超越短期经济理性的考量,合力创建新的结构,为本土工业和本土企业营造新的发展平台。
民族工业的生命力再迸发
可以说,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从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关心工业,到新时期观察者网·科工力量等专业分析和传播力量的兴起,正是中国社会这一轮自我批评、自我革命浪潮中的可喜现象。它们推动了当前这种新的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它们也早就孕育在中国追求本土工业自立、追求民族工业生命力的传统中。
当思考实业发展的战略、思考本土工业技术被卡脖子问题成为大众的热门话题时,社会意识就会更倾向于将追求技术重大突破、发展产业科技双循环作为价值创造的关键,而本土企业就更有可能在新的资源配置结构中迸发出创造力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今天的讨论、我们新的改革实践都镶嵌在新中国70多年的工业发展历程中,我们的思考、质疑、争执、反省,乃至再探索、再革新,都将成为持续向前的历史的一部分;不同时期的建设者,每个产业中不同的企业,中国工业中不同的产业,都在共同推动着这个漫长的工业追赶历程。
当然,历史不会在我们的时代止步。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人结束了对“市场换技术”的迷信,结束了关于是否要自主创新的争论。但这个时代的建设者还需要继续完成他们的伟大任务,即:构建一种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创新经济体制,通过国家与社会协同发力,推动各类本土企业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组织,开拓新市场,从而使得创新竞争成为日常惯例,使得被卡脖子成为历史。
而未来中国的年轻人将继续开启新的征程。他们必将笑着、跳着,跨过我们向前进,继续去创造新的世界!
《实业强国:中国制造自强之路》
观察者网·科工力量栏目组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年4月出版
这本书讲述的是我国工业制造领域23个核心产业的故事,既包括粮食、石油这样的基础产业,也包括电动汽车、工程机械、光刻机、航天发动机这样的高端制造产业。书中从历史源头出发,厘清每个产业背后的历史脉络和发展逻辑,分析我们在哪个环节被“卡脖子”、在哪个环节已经领先,梳理在全球背景下我国各产业所处的位置及处境,并寻找出路、提出对策和建议。在23个产业的故事中,既有从一穷二白到全球领先的骄傲,也有仍然在被“卡脖子”的焦灼,本书生动讲述这些细节。书中通过大量的历史细节、关键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我国拼实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帮助每一位关心中国经济的读者理解中国制造从大到强的真相,具有长久的阅读和传播价值。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一鸣 
-
12位中国导弹武器“两总”首度公开
2022-04-24 21:17 中国军工 -
我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2022-04-24 08:35 航空航天 -
李三立院士逝世,其研制的超级计算机曾入选世界500强
2022-04-24 08:05 -
ACE系列“易”主,一加、OPPO融合进行时
2022-04-22 10:38 手机 -
NASA要将太空发射系统火箭撤离发射台,展开维修
2022-04-21 09:53 航空航天 -
华龙一号海外首个工程在巴全面建成投产
2022-04-19 08:38 巴铁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回应中科院停用知网:呼吁开放科学
2022-04-19 07:30 -
外交部:中国空间站欢迎国外航天员来访
2022-04-18 15:47 航空航天 -
圆满成功!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三人组回家
2022-04-16 07:32 航空航天 -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6D卫星
2022-04-15 20:38 航空航天 -
神舟十三将采用快速返回方案:之前绕地球11圈,这次5圈
2022-04-15 11:47 航空航天 -
神十三即将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
2022-04-14 23:33 航空航天 -
全球首个非人灵长类动物全细胞图谱发布
2022-04-14 13:49 科技前沿 -
100公里!我国科学家创造量子直接通信最远纪录
2022-04-13 13:58 科技前沿 -
美媒竟如此敲打印度:想亲俄?看看中国华为的下场先
2022-04-12 14:19 -
vivo首款折叠屏手机X Fold发布,售价8999元起
2022-04-12 12:09 手机 -
韩研究院:在纳米技术等8个领域,中国高质量论文数量均超美国
2022-04-06 16:29 -
中青年科学家接连离世,学者呼吁关注科学家“早夭现象”
2022-03-30 15:30 -
台湾“自造潜艇”6个船段接近完工
2022-03-30 09:34 -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首飞
2022-03-29 18:24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4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1“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81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403最新闻 Hot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