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凯栋:什么塑造了中国工业的内生生命力?
作者:封凯栋,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
编者按:新兴大国力量迅速发展,中美科技竞争加剧,全球化退潮,欧美国家社会动荡和政治冲击频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这样的大变局时刻,强大的实业、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保持我国经济的韧性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从历史视角梳理我国工业内生生命力的源泉,探讨后发国家如何实现工业追赶的成功。本文是封凯栋教授为人大出版社出版的《实业强国:中国制造自强之路》一书所写的序言,现发出,以飨读者。
“不同时期的建设者,都在共同推动着漫长的工业追赶历程。而未来中国的年轻人将继续开启新的征程。他们必将笑着、跳着,跨过我们向前进,继续去创造新的世界!”
——封凯栋
工业追赶需要一系列“创造性毁灭”的过程
在国家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伟大的时代必然开拓了新的经济结构,并为后续的革新积蓄了势能。
20世纪中叶,格申克龙(当代“经济追赶”学术研究的开拓者)在思考后发展国家的工业道路时敏锐地意识到,在先行者(如英国)成功地开创了现代工业经济霸权之后,追赶者们已经无法再简单地套用英国的工业化道路。
领先者不仅为后来者树立了典范,同时也在通过竞争挤压,甚至通过非经济手段围堵后发者的发展空间。这使得后发国家的工业追赶无法亦步亦趋地模仿先行者,而是需要不断摸索和开拓新的空间。对于这一点,作为格申克龙的前辈,李斯特(德国)和汉密尔顿(美国)等人早已有了或深或浅的认识,并据此深刻地影响了19世纪大西洋两岸的两个新兴经济大国的发展道路。
成功的工业追赶者需要创造符合自身特征的发展路径,这一判断意味着我们需要形成以下三个紧密关联的认识:
首先,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战略和工业发展历程的理解,必须要放到历史情境中去。正如格申克龙的追随者们所归纳的,“每一次成功的追赶都是独特的”,因为后发国家无法通过简单地模仿先发国家的经验而获得增长空间,它的成长历程需要回应其特定的发展条件和外部环境。
而在工业陆续发展起来的不同时期,这些条件又会不断地被改写,驱使后发国家持续地自我革新以保证内生的发展动力。由此,只有回到历史情境,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在特定阶段的发展约束和追赶战略。
其次,成功的追赶过程必定是一个不断开拓的过程。只有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积累了势能,创造了在后一阶段开拓新空间的关键条件,持续的工业发展才能成为现实。它必定是一系列典型的熊彼特式“创造性毁灭”的过程:在战略性愿景的指引下,一代代先驱者打破了先前的禁锢,创造了新的结构,解决了特定时期、特定工业体系中的问题,同时又为自己在下一个时期回应后来者挑战积蓄了物质条件。
由此,工业追赶过程必然是由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所驱动的结构性调整,它们不能仅仅由简单的市场合理性来解释,否则,如果人们都屈从于中短期的经济理性,那么为后一阶段开拓新空间的势能积蓄也就无从谈起了。
最后,对于后发者来说,追赶过程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国家与社会层面的整体行动,无法简单地还原为市场上的企业总和。
尽管成功的大企业或企业群往往是特定时代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同时它们又推动了时代的发展,然而新空间的开辟往往需要工业体系的构建、战略性资源的动员、科技能力和劳动力水平的整体提升。这些都大大超出了单个企业的能力和活动范畴,需要政治性的战略决策和广泛的社会动员才可能实现。
可以说,工业企业的蓬勃发展为国家和社会积蓄了力量,但企业发展所依托的体系,却需要由国家和社会来锻造,并推动其持续转型进步。
中国不能也不应该依靠金融手段来获得发展
中国正在贡献着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深刻也最波澜壮阔的工业追赶。
由观察者网·科工力量栏目组编著的《实业强国:中国制造自强之路》为中国的大众读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历史性的、国家与产业整体性的视角。这本书体现出了作者们对国家发展、本土工业的极大热忱,为读者们提供了从石油、煤炭到粮食,从化工、制药到医疗器械,从轴承、精密仪器到工程机械等20多个产业的故事,更是包括了早已集聚世界关注目光的中国高铁、大飞机、光刻机和稀土产业的发展故事。
全书数据翔实、内容丰富,而且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最难能可贵的是,写作团队不仅分析了实业翔实的发展历程,还能从历史视角来评价中国工业发展各阶段所做出的贡献、所面临的瓶颈和挑战,厘清了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出台的外部约束和执行实践。全书20多个章节的结合很好地为读者编织了中国工业崛起、发展、遇困和突破的整体图景,从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不同工业部门间彼此激发、逐步形成越发强大的内生增长动力的过程,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中国工业经济内在韧性的根源。
科工力量栏目组的工作填补了大部分学术作品留下的空白,即面向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和解释中国工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挑战。而且,相比部分晦涩的学术文章,本书采用了平实的语言来直击中国工业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反而能够更好地引发读者的共鸣,帮助读者思考中国工业发展的前景。
事实上,社会大众对实业的重新重视,本质上也是中国工业经济动态发展历程的一部分。今时今日,大部分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读者已经认识到,以中国的人口规模和中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不复制西方帝国主义模式),脱实向虚是无法支撑中国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全社会可供分配的财富,归根到底来自实业所创造的产品;而中国这样一个秉持社会主义理念的人口大国,既不该也不能依靠金融手段从其他国家、从人民身上攫取财富来获得发展。只有实业才能将广大的中国人民纳入持续咆哮向前的现代经济洪流,也只有实业才能为新科技的不断诞生、新生产力的持续兑现提供平台。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一鸣 
-
12位中国导弹武器“两总”首度公开
2022-04-24 21:17 中国军工 -
我国将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2022-04-24 08:35 航空航天 -
李三立院士逝世,其研制的超级计算机曾入选世界500强
2022-04-24 08:05 -
ACE系列“易”主,一加、OPPO融合进行时
2022-04-22 10:38 手机 -
NASA要将太空发射系统火箭撤离发射台,展开维修
2022-04-21 09:53 航空航天 -
华龙一号海外首个工程在巴全面建成投产
2022-04-19 08:38 巴铁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回应中科院停用知网:呼吁开放科学
2022-04-19 07:30 -
外交部:中国空间站欢迎国外航天员来访
2022-04-18 15:47 航空航天 -
圆满成功!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三人组回家
2022-04-16 07:32 航空航天 -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6D卫星
2022-04-15 20:38 航空航天 -
神舟十三将采用快速返回方案:之前绕地球11圈,这次5圈
2022-04-15 11:47 航空航天 -
神十三即将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
2022-04-14 23:33 航空航天 -
全球首个非人灵长类动物全细胞图谱发布
2022-04-14 13:49 科技前沿 -
100公里!我国科学家创造量子直接通信最远纪录
2022-04-13 13:58 科技前沿 -
美媒竟如此敲打印度:想亲俄?看看中国华为的下场先
2022-04-12 14:19 -
vivo首款折叠屏手机X Fold发布,售价8999元起
2022-04-12 12:09 手机 -
韩研究院:在纳米技术等8个领域,中国高质量论文数量均超美国
2022-04-06 16:29 -
中青年科学家接连离世,学者呼吁关注科学家“早夭现象”
2022-03-30 15:30 -
台湾“自造潜艇”6个船段接近完工
2022-03-30 09:34 -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首飞
2022-03-29 18:24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0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06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76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评论 415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270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