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兴东、徐玮| 三分天下有其一:NEXT之后的next
华为鸿蒙电脑终于露出真容。
5月8日,在鸿蒙电脑技术与生态沟通会上,各界期待已久的鸿蒙电脑正式亮相。华为预告,鸿蒙电脑将于5月19日正式发布。
作为首个面向大众的国产电脑操作系统,鸿蒙电脑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历史性时刻,标志着华为终端全面进入鸿蒙时代,但罗马并非一天建成的。
《鸿蒙开物:终端操作系统破晓之路》这本书完整记录了鸿蒙终端操作系统从无到有的过程。
2019年5月16日,华为遭遇美国政府的极端制裁,面临“断供”风险。从底层编程语言、开发工具到每一行代码,真正成功打造完整生态的也就是微软、谷歌和苹果这几家,而在鸿蒙之前,这一切从未在中国发生过。面对这样的巨大危机,华为别无选择,被迫走上自主研发之路,开启鸿蒙时代。
本书作者方兴东等采访了超过100位关键人物,形成了近200万字的一手素材,全景式还原了整个鸿蒙操作系统的研发历程,让我们看到了鸿蒙一路经历的挑战与波折。
本文节选自《鸿蒙开物:终端操作系统破晓之路》第24章《三分天下有其一:NEXT之后的next》。观察者网已获授权转载。
鸿蒙电脑 观察者网
伟大的将军们,是在茫茫黑暗中,把自己的心拿出来点用微光照亮队伍前行。——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对于华为的未来,任正非也保持着危机意识。他表示:“到今天,也还不能说我们就能活下来。中国99%的公司是可以与美国合作的,它们没有受到制裁,它们的芯片算力比我们的高,它们能买到的东西比我们的好。在这样的条件下,未来几年我们能不能为生存活下去?不要看我们今天和大家欢聚一堂,以为我们有伟大的梦想,不是,我们还在挣扎中。”
为了挖掘鸿蒙背后的诸多故事,我的访谈记录本已经有一寸(约3.3厘米)之厚,访谈名单也大大超出了原计划的50人左右,逐渐突破100人。这些访谈对象涵盖了开发者、合作伙伴、用户、专家以及行业内的众多参与者。而记录本最前面的是徐直军的三幅手画图,一页一图,清晰地诠释了鸿蒙的战略方向。“三分天下有其一”是第一幅图的标题。这几幅图是2021年10月16日晚上,他在深圳万象城的星巴克画下来的。那时候,虽然单框架鸿蒙还没有正式立项,但是徐直军的心中已经有了清晰的战略规划和目标。中国市场仅仅是鸿蒙的起点;面向全球,与谷歌安卓和苹果iOS一决高下,才是鸿蒙的目标。华为一直在谋划NEXT的next。
虽然,“生态”一词在中国早已经用滥,但是真正的产业级生态在中国还是空白。没有操作系统和中央处理器等核心根技术,就无法构建真正的产业级生态。生态战略需要华为以全新的格局和视野来重新定位自身与伙伴的关系。传统的产品企业的上下游伙伴之间往往存在着主从等级秩序,而真正的生态企业与伙伴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共生关系。
这种关系的建立,是鸿蒙生态建设的核心;真正的生态建设,也是华为的新课题。
鸿蒙生态不是华为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千行万业的伙伴共同参与建设。徐直军在2024年9月25日的鸿蒙千帆会战誓师大会上呼吁:“希望所有的应用拥有者,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单位,都能开发鸿蒙版本,同时上到华为应用市场的鸿蒙先锋专区,并持续升级功能体验,共同打造鸿蒙原生生态,使之成为真正的移动和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这不仅是华为的号召,更是对所有参与者的邀请。
徐直军在鸿蒙千帆会战誓师大会讲话
余承东也深有感触:“单框架鸿蒙是一个新生命,正在努力成长。感谢合作伙伴、开发者们的全力投入,日夜攻关,创造了鸿蒙速度;感谢Beta用户的鼎力支持,反馈了百万条建议,帮助鸿蒙不断迭代版本、完善体验。鸿蒙不仅是做出来的,更是用出来的,接下来的几个月,华为将携手合作伙伴和开发者一起全力冲刺。”这不仅是华为的使命,更是所有参与者共同的责任和目标。
毫无疑问,鸿蒙的未来属于每一个人,从开发者到用户,从合作伙伴到整个行业,鸿蒙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推动。这是一场属于所有人的征程,而华为只是其中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之一。鸿蒙的未来,需要大家携手共创。
回想20年前,华为在国内通信行业崭露头角,还是华为市场部主管的徐直军才开始从战略视角思考价值转移这件事。他相信,一个产业在五年的周期内一定会发生一些巨大的价值转移,华为要抓住价值转移周期,未雨绸缪,而不是等到未来才去重视和补救。他反复强调:“大家一定要本着危机意识提前布局和适应,任何‘今天’的不起眼都可能是未来的关键。”
然而在当时,比起价值转移这样的行业大事,华为的实力可以说是“无限弱小”,别说海外市场只在亚、非、拉徘徊,连中国市场的份额也排名靠后。虽然华为并无争世界第一的实力,但这个大胆的、前瞻性的价值转移的理念,第一次给了年轻的华为人“肆意畅想”的空间:未来,华为要争世界第一!
为了这份憧憬,华为无线领域的15个人和市场规划的15个人,曾经一起待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讨论未来的“第一”要干的事。那时,大家还颇显天真:既然这五年会产生巨大的改变,那其他行业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吗?(当时)正在爆火的新浪,会不会五年后就变得不火了?华为现在不怎么样,会不会五年后变成世界第一?华为怎样才能成为世界第一?
正当大家闭门畅想成为“世界第一”时,有人当头泼来一盆冷水:“五年,我们就成为世界第一了?通信产业的未来就掌握在我们华为公司,掌握在我们在座的这帮人手里了?我看你们一个两个的,都不像是能够领导这个行业的人!”
很多年后,会议的亲历者邵洋仍在回顾这盆冷水的滋味和意义。他深刻意识到能不能带领这个产业持续向前发展,让产业越来越有未来,让体验不断地提升,才是对世界第一的真正考验。某个行业发展停滞,往往在于这个行业的领导者开始停滞。华为是否具有推动和引领产业的实力?此时,华为人似乎隐约意识到,未来的愿景不是靠单打独斗就能实现的。华为的“价值转移”理念,不仅是对自身的战略指引,更是对整个产业的呼唤。
20年后的今天,相似的一幕再现。在华为畅想鸿蒙要“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前夜,也就是美国发布行政令后,陈海波对余承东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担忧:“中国的移动应用已经穿‘西装’了,但我们操作系统的演进还穿着‘草鞋’。‘草鞋’配‘西装’对华为未来的科技竞争力是有影响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科技“蓬勃发展”背后的最荒芜之处——根技术生态,也对华为攀登世界科技高峰面临的最大障碍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在中国的生态版图里,如果用QQ、淘宝、百度、今日头条、京东等互联网头部应用去对垒欧美舞台上的脸书、推特、谷歌、亚马逊,它们毫不逊色;但是在应用之下的根技术版图里,中国与欧美则是全然的“沙漠”与“绿洲”:欧美操作系统有iOS、安卓、Windows、Linux,中国在鸿蒙欧拉之前是空白;欧美编译器领域有四五个知名品牌,中国在华为方舟编译器之前是空白;欧美数据库领域有IBM、戴尔、甲骨文等六大巨头,中国在华为高斯数据库诞生之前是空白;欧美做编程语言的公司至少有四家,中国在华为仓颉语言之前还是空白。
然而,总有人在华为投身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征途上,将其自主创新的努力贴上“技术垄断”的标签。这种看法短视而浅薄。在地缘政治的复杂局势中,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阻碍着这一切。郑永年曾说,美国是“场内国家”,这正是美国资本主义模式的本性或本质:政府服从资本。2010—2024年,华为在攀登科技巅峰的路上所遭遇的阻击和付出的代价,揭示了全球科技根技术格局的错综复杂。它们盘根错节,每一条都展现了中美之间“草鞋”与“西装”式的巨大历史鸿沟,也印证了任正非多年前的洞见——中美之间将在科技领域巅峰对决。因此,分析科技战,除了我们看到的美国政府的诸多行为,还必须从美国资本这只“看不见的手”中找到完整的逻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美国要对华为手机下狠手,为什么建立在美国操作系统上的中国高科技产业难以为继,也才能理解为什么鸿蒙的崛起是时代的必然。鸿蒙的意义不仅在于华为自身的发展,它还是维系整个中国高科技发展的关键,甚至关乎整个世界数字时代的安全和发展。
这不是华为单方面追求高科技的副产品,而是中国崛起不可避免的历史宿命。华为不过是一个被历史推到了前台的角色,不得不全力以赴地参与这场重塑全球科技格局的战斗。这是一场终极挑战,不可避免。鸿蒙的崛起,绝不只是华为的使命,也是中国科技产业共同的责任,是千万开发者、合作伙伴、用户以及整个社会共同推动的结果。
华为和中国科技界都在这场历史的洪流中奋力前行,只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全球科技的舞台上赢得应有的话语权。华为在各个领域,不断通过顶级会议和顶级期刊招募大量顶尖技术人才。他们针对86个技术方向分别建立实验室,其中软件技术领域有20多个,芯片领域有10多个,硬件领域有10多个,个个都是任正非期望的能“扎到根”的关键科研方向。欧拉、鸿蒙、高斯、麒麟等一系列打前锋的种子选手,陆续从根技术研究的土壤里孵化,并不断向着“为世界提供第二种选择”的方向生长。这些成果不仅是华为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明证。
在鸿蒙系统问世之前,中国的产业界面临着构建国产系统生态的巨大挑战,产业链和人才链的匮乏使我们在拓展科技根技术的版图上显得捉襟见肘。技术认知的代差、不完整的全系统测试环境,以及工业实力与产业环境的不足,都让国产系统的问世显得遥不可及。然而,鸿蒙的出现为中国信息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我们不仅有了自己的托底方案,更有了共建鸿蒙生态的合作伙伴和用户基础。
在教育领域,过去大学毕业生崇拜西方技术几乎成了一种常态,他们的论文往往以谷歌、微软和苹果为开篇,却很少有人对国产技术进行深入探讨。Linux的复杂性使高校也难以独立开发一个成熟的操作系统。但鸿蒙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局面。2023年,鸿蒙系统被正式写入中学教材,鸿蒙操作系统首席科学家陈海波撰写的《操作系统:原理与实现》也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被广泛使用,这标志着中国在操作系统教育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陈海波、夏虞斌、杜东、吴明瑜、古金宇等老师积极加入教育部关键领域工程硕博士核心课程建设,推动了OpenHarmony课程的开设,并基于课程教学撰写了《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与OpenHarmony实践》一书。这不仅是教材的革新,更是实验和实践教学的深化。到2024年,已有305所高校的学生积极参与了鸿蒙活动,135所高校开设了鸿蒙校园公开课,286家企业加入了鸿蒙生态学堂,教育部鸿蒙产学合作项目更是多达150项。陈海波本人更是凭借其贡献,成为ACM SIGOPS(国际计算机学会操作系统专委会)1965年创建以来首位来自北美地区以外的主席。他的个人经历见证了鸿蒙发展历程中多个重要历史节点,成为中国操作系统自卫反击、走向觉醒的重要注脚。他笑称,在华为工作的8年多时间,是他人生回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他的未来人生不会比这8年多经历的更多。
鸿蒙的崛起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教育和产业生态的一次深刻变革。它不仅为科技强国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还将中国的IT历史划分为了“前鸿蒙时代”和“后鸿蒙时代”。华为和中国科技界为了在全球科技舞台上赢得应有的话语权,都在这场历史的洪流中奋力前行。
在鸿蒙诞生后的五年里,华为加大了在中国尖端领域的鸿蒙化应用。
2022年,鸿蒙内核为智能座舱的确定性域(仪表盘等)成功替换了QNX【1】,实现了自主可控商用落地。这一变量不仅带来了座舱“一芯多屏”“流畅安全”等体验,还支持了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智界、享界等多款车型的智能化发展。
2023年,大连理工航空航天学院推出了辽宁省第一颗卫星——搭载了OpenHarmony操作系统的大连1号连理卫星。同年,大连理工软件学院的OurEDA二队在2023年第六届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中,凭借着搭载了OpenHarmony的8代机器人,以及他们在自主研发和算法升级上取得的成果,获得了最高奖项。
- 原标题:三分天下有其一:NEXT之后的next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东南亚人群基因密码破译,填补“最后一块拼图”
2025-05-15 06:48 科技前沿 -
超1000公里!全球首例,成功接通
2025-05-14 21:20 -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2025-05-14 20:18 航空航天 -
马来西亚半导体的“冰与火之歌”
2025-05-14 15:01 心智观察所 -
国内推力最大液氧甲烷发动机完成首次整机试验
2025-05-13 18:04 航空航天 -
独家对话|李治军:国产操作系统与具身智能的双向奔赴
2025-05-13 12:24 心智观察所 -
打破技术壁垒!我国自主研发机载大气探测设备
2025-05-12 21:27 -
教育部:小学阶段禁止学生独自使用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
2025-05-12 14:30 中西教育 -
车载通信为何是国产替代的薄弱环节
2025-05-11 09:04 心智观察所 -
我国科学家实现1.36公里外毫米级目标的高分辨成像
2025-05-10 19:19 科技前沿 -
空投测试成功!我国在这一领域实现技术跨越
2025-05-10 15:01 -
我国自主研制!这一核心部件首次实现
2025-05-10 14:51 中国精造 -
水泥能发电还能储电?我国科学家最新成果公布
2025-05-10 14:51 科技前沿 -
-
我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发布
2025-05-06 15:10 -
硅谷科技精英如何掀起美国文化革命
2025-05-03 09:29 心智观察所 -
“这0.001克,直接影响我国主战战机性能!”
2025-05-01 19:03 科技前沿 -
电网与能源转型:从西班牙停电事件看清事实与迷思
2025-04-30 13:07 心智观察所 -
习近平: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
2025-04-29 19:11 人工智能 -
全球首艘高速可潜无人艇下水
2025-04-29 17:49 科技前沿
相关推荐 -
脑洞很大!前北约秘书长:新组织D7,可对付中美 评论 20“特朗普,听听劝吧,我们需借鉴中国” 评论 104“中国打样后,印度突然硬气了” 评论 219“中国在南美建巨型码头,确保替代美国粮食” 评论 96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4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