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兴东、徐玮| 三分天下有其一:NEXT之后的next
最后更新: 2025-05-15 10:31:06在OpenHarmony“上天入海”的同时,地面上,一场由鸿蒙推动的中国智慧交通的革命方兴未艾。
2022年12月30日,济南至潍坊高速公路——杭山东隧道建成通车。作为隧道内各类设备的控制中枢,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控制器连接并管理着照明、通风、消防等各类机电设备。与传统隧道采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不同,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控制器有效降低了隧道的建设和运营成本:隧道内线缆的布设成本降低了70%;支持了灯随车动、亮度智能调节等效果的实现,大幅节约照明能耗;利用鸿蒙的自动组网、自动发现和协同等特性,实现了隧道机电设备快速巡检、智能控制等智能化管控,大幅提高了运维巡检效率和突发事件下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降低了设备“带病”运行的概率。
在杭山东隧道,华为成功解决了毫米波雷达多径干扰问题,实现了高精度、高可靠感知,创新性地实现了“智慧隧道解决方案”“一体化路网感知方案”等场景应用落地。2023年9月1日,华为发布了超远距雷视融合解决方案,在线、实时、精准地创造出数字空间的交通平行世界,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主线道路、隧道和匝道互通等多样场景。这不仅标志着OpenHarmony在交通领域的首次成功应用,还代表了整个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实现了一场标准化、自主化的技术革命。
如今,中国综合交通网已突破600万千米,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世界级港口群。鸿蒙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中国交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短短五年,鸿蒙在中国操作系统的空白版图里,绘出了中国信心崛起的廓形与路径。鸿蒙如愿完成了“底座之战”和“体验之战”。虽有不足,但鸿蒙已经展现了它最大的历史价值:让众多的开发者甘之如饴地背负起完善国产操作系统的大任,全身心地投入这个宏大的理想。2019年5月,美国行政令刺痛了中国科技的软肋,为中国操作系统发展蒙上一层阴影,而鸿蒙终于以生命的血色做出了时代的回应。
截至2024年7月15日,筹备开发中的鸿蒙应用数量已经高达一万个。
整个鸿蒙的大部队终于集结到华为背后,也终于抵达了中国IT业最艰难的战场:生态之战!在当下,在整个鸿蒙战役的构成里,开发或许只占1%,剩下的99%几乎都在“连接”:客户的连接、伙伴的连接、消费者的连接,以及世界最前沿技术的连接。在华为终端海外销量逐年下降的趋势里,采购成本居高不下,海外生态进展微乎其微,让“连接”工作成为鸿蒙生态最难翻越的大山。
2024年10月,华为发布HarmonyOS NEXT正式版——鸿蒙5。证券时报
鸿蒙将支撑起操作系统“三分天下有其一”——手机将分为“iOS手机,安卓手机和鸿蒙手机”三种手机,手机应用将分为“iOS版、安卓版和鸿蒙版”三个版本,手机应用市场也将分为“App Store、Google Play 和 App Gallery”三个应用商店。鸿蒙不能只是中国的鸿蒙,鸿蒙需要为全球化目标进行一轮全新的解构和深层次的改革。它将通过生态的繁荣,以更大的格局、更高的层面融入世界。
从这一历史目标看,当下鸿蒙的海外服务将是举足轻重的战略目标。
然而,华为在美发展将备受挑战。美国对于外来企业的落地有很多要求:要在当地设厂、带动就业、广招员工、为公益事业做贡献等,外来企业想要在当地发展,前置条件必然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这些对华为来说并不是最困难的,难的是美国骨子里“讲政治”的诉求,很多非美国企业都会劝告在美国当地工作的员工:“不要参与”政治界,不要和新闻界接触。对华为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当年加入华为时,多少人以为自己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谁能想到,大家不仅要恪守“不参与,不辩驳”的相处原则,还频繁受困于政治正确的合作要求,即使有些订单华为中标了,也要接受“不慎”丢单的意外,以及“无法再扩容”的事实。在高税收的美国干华为的销售,底薪的惨淡程度外人几乎难以想象。
杨涛,这位在华为做过17个岗位的老将,从研发到战略规划,再到终端研究,他的足迹遍布华为的每一个角落。他响应任正非的号召,将指挥所建在听得见炮声的地方,远赴欧洲,在德、法两国驻扎三年,又在美国深耕三年。在美国,他几乎走遍了所有州,对这片土地的熟悉程度不亚于自己的祖国。他曾用一个假期,每天驾车15个小时,完成了自驾穿越美国的壮举,用车轮丈量了这片土地。然而,面对美国根深蒂固的政治诉求和其对外国企业的不公正对待,他和团队虽全力以赴,却难以在这里取得应有的成就。
华为在美国的困境并非孤例。爱立信比华为更早地经历了这一切,尽管在意识形态上,爱立信没有遭受太严重的打压。
在海外市场的征战中,鸿蒙操作系统战队已经深刻体会到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技术竞争和国内生态建设上,他们的努力总能换来硕果;然而,一旦跨越国界,那些辛勤的汗水往往付诸东流。面对这样的局势,华为必须冷静下来,进行一次更为严苛的鸿蒙出海评估。评估的结果也可能令人难以承受:鸿蒙尚缺乏完善的开发者生态,缺少广泛的海外用户基础,更缺乏与国际巨头抗衡的先进硬件。在国内高端机型供应都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海外市场的拓展显得力不从心。
曾几何时,华为在海外市场上的对手只有三星和苹果,而如今,谷歌、苹果、微软、英伟达都将华为视为头号劲敌,可以说,华为已经身处全球科技巨头的集体围猎之下。初生的鸿蒙系统如何在iOS和安卓的夹缝中求生存,如何在这场复杂多变的围猎中谋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时代挑战。
鸿蒙的未来似乎只有三条道路:全面撤退、静待用户流失、积极经营以待未来反攻。鸿蒙选择了更为稳妥的策略:稳固国内市场,优化产品体验,待华为单框架机型发货量达到国内市场的一半以上时,再图海外。在安卓生态自然衰退的过程中,鸿蒙将保持基本运作,不再加大投入,同时积极研发从芯片到系统的全套设备。
或许与海外市场保持一种“平和联系”的状态,正是鸿蒙生态成熟前的最佳选择。过去,华为总是努力融入当地文化,生产符合当地人需求的产品来获取市场份额;未来,随着鸿蒙的成熟和海思芯片的持续生产,华为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鸿蒙更容易被那些从内心喜欢、拥抱、接受中国文化,接受微信、抖音、哔哩哔哩、支付宝服务的用户接受,而不是那些仅仅依赖西方应用的消费者。鸿蒙希望在下一个时代的科技人文价值判断上,消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一个全新的、更优的选择。
鸿蒙生态的战略转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从曾经的“融入当地”到如今的“引领市场”,鸿蒙正踏上一条与安卓、苹果、微软这些商业巨头相似的道路——一条“引领市场”的竞争之路。
余承东在展望鸿蒙的全球化时跟我说:“我今年(2024年)已经55岁了。从2019年启用鸿蒙操作系统到真正走向商用我干了五年,真正把一个‘无米之炊’端上了桌,虽然它还不够色香味俱全,但是我头上的白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我干成了!”他预见,未来回头看中美贸易战,对华为或许是灾难,对中国却是转机。“否则,那些隐藏在冰山之下的‘致命’问题,等到五年、十年后才被发现,那才是真正的危机!”
2019—2024年,是华为未雨绸缪、蜕变的五年。未来,搭载鸿蒙系统的华为手机至少需要保持每年数千万台的产能规模,才能支撑起鸿蒙在海外的生态之战。余承东说:“至少还需要一个五年,那时候我都60岁了。”
但这将是充满希望的五年,因为所有鸿蒙战队的人都坚信,只要熬过去、熬下去,迎接他们的将是一片豁然开朗。
2023年,华为凭借Mate X3和Mate X5两款手机,在阿联酋市场大放异彩,销售数据几乎超越了同档机型友商50%的份额,兑现了“只争夺消费者第二部手机”的承诺。这两款手机的辉煌战绩,让华为在迪拜的谢赫路上立起了一块2000平方米的巨型广告牌,成为华为在海外战场上取得的成果的象征。
鸿蒙团队的中国工程师在日记中写道:“鸿蒙的道路正如电视剧《问苍茫》中中国革命的道路必然走向武装起义一样,是在混沌环境中多方探索后的必然选择。妥协、把希望寄托在某个美国总统的同情或美国放弃制裁是革命机会主义。鸿蒙只有不断胜利才是出路。鸿蒙的胜利不仅是华为的胜利,更是中国的胜利。鸿蒙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我们都是亲历者,也是贡献者!”
或许,在此情境下诞生的鸿蒙,最该被人们记住的是它非凡的突围勇气——刚入世的少年鸿蒙,把被科技围剿的至暗时刻,变成了一个全新生态时代重启生命的时刻,中国互联网和IT业从此真正有了灵魂。
鸿蒙开创的是一个时代,不仅仅是中国的鸿蒙新时代,也是全球的鸿蒙新时代。华为何以引领一个新时代?那就要把整个产业、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如何告别过去,开启全新图景,鸿蒙将给出答案:一个生态不可能一夜之间走向完善,接下来,捧和喷、赞和黑,是一段时间的常态。新生态下,巨头之间利益和权力的博弈也是一部大戏。但是,诸多热闹都是插曲,皆是过程。鸿蒙进程,浩浩荡荡,大势所趋。不管如何,鸿蒙将带领中国IT业进入一个新境界,带人一个新常态。中国IT业,从无根到有根,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里程碑!
这是两个时代,两种世界,两种命运。一个全新的鸿蒙时代,必将到来!
注释1:QNX是一种商用的分布式实时操作系统。——编者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三分天下有其一:NEXT之后的next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东南亚人群基因密码破译,填补“最后一块拼图”
2025-05-15 06:48 科技前沿 -
超1000公里!全球首例,成功接通
2025-05-14 21:20 -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2025-05-14 20:18 航空航天 -
马来西亚半导体的“冰与火之歌”
2025-05-14 15:01 心智观察所 -
国内推力最大液氧甲烷发动机完成首次整机试验
2025-05-13 18:04 航空航天 -
独家对话|李治军:国产操作系统与具身智能的双向奔赴
2025-05-13 12:24 心智观察所 -
打破技术壁垒!我国自主研发机载大气探测设备
2025-05-12 21:27 -
教育部:小学阶段禁止学生独自使用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
2025-05-12 14:30 中西教育 -
车载通信为何是国产替代的薄弱环节
2025-05-11 09:04 心智观察所 -
我国科学家实现1.36公里外毫米级目标的高分辨成像
2025-05-10 19:19 科技前沿 -
空投测试成功!我国在这一领域实现技术跨越
2025-05-10 15:01 -
我国自主研制!这一核心部件首次实现
2025-05-10 14:51 中国精造 -
水泥能发电还能储电?我国科学家最新成果公布
2025-05-10 14:51 科技前沿 -
-
我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发布
2025-05-06 15:10 -
硅谷科技精英如何掀起美国文化革命
2025-05-03 09:29 心智观察所 -
“这0.001克,直接影响我国主战战机性能!”
2025-05-01 19:03 科技前沿 -
电网与能源转型:从西班牙停电事件看清事实与迷思
2025-04-30 13:07 心智观察所 -
习近平: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
2025-04-29 19:11 人工智能 -
全球首艘高速可潜无人艇下水
2025-04-29 17:49 科技前沿
相关推荐 -
俄乌刚谈完,这五人又凑一块急call特朗普 评论 58美企“哭诉”:中方审批严格,我们没库存了 评论 221HDMI收税20年,移动“超高清时代”能否有中国标准? 评论 156美企急电:快取消越南、印尼订单,转回中国 评论 131“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评论 93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