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摸着中国过河”近40年,越南为何仍没有自己的三星、比亚迪?
这个问题背后,藏着一个真实的越南经济。读懂它,才能理解真正的越南。[全文]
-
国产剧:硬件“狂飙”突进,软件倒挡拉满
《狂飙》里的高启强,《人民的名义》里的祁同伟,《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杨立仁,《黑冰》里的郭小鹏都是反派,但都复杂地饱含人性。观众们对高启强印象深刻并没有问题,但“只对高启强印象深刻”,甚至“想成为下一个高启强”就令人遗憾了。[全文]
-
在“吃鸡”里射出的每一颗子弹,都是助力芯片制造
如果复盘计算机发展史,就会发现游戏,是不断加速的硅基革命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全文]
-
世间再无周杰伦
周杰伦那代人的幸运,是坐上了行业萧条与前互联网的末班车,在实体专辑的最后时光缔造了乐坛盛世,而此后的唱片业,却如同经历安史之乱。[全文]
-
危险的分工:从苹果陷阱,到特斯拉幻影
在中国,特斯拉不仅没有独立研发团队,其网站上面向中国大陆招聘的1831个职位中,大多数都属于生产、交付、销售、客户支持等岗位,制造技术的研发岗位极少,软件和人工智能的更是几乎没有。换句话说,特斯拉的核心秘密,仍然在千里之外的加州。[全文]
-
激荡40年:一种高考,四次创新
高考不单单是教育问题,也是个人命运与奋斗的问题,还是国家人才与创新的问题、社会制度与经济的问题。它影响了国家精英的产生、影响了决策权力的分配、影响了商业与社会的运转。它所改变的,又岂止历史洪流中那些起落浮沉的命运?[全文]
-
别再说“上海失去互联网”了,这里掌握了工业+互联网的真趋势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产业人士开始认识到,“互联网+”是伪命题,“+互联网”才是真趋势。作为中国工业的高地,上海对工业互联网的认知和实践走在了前列。[全文]
-
历史潮头上的台积电:两堵高墙,一柄尖刀
台积电还是太年轻了,当太平洋版块开始碰撞的时候,大陆和美国就如同两堵无形的气墙,这个时候台积电真的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朋友吗?而台积电的背后,还始终存着三星的那把尖刀。[全文]
-
华为的入关和渡劫
美国不害怕中国成为商业强国,却担心中国变成一个技术强国。毕竟在他们眼里,乌尔班巨炮这种先进事物,应该归属于西方阵营,一旦让东方的异族掌握了就会带来无尽的噩梦。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全文]
-
好事特朗普,坏事美联储
在美股迎来又一次史诗级大跌之后,特朗普吐槽美联储“需要成为领导者,而不是其一直在扮演的跟随者。”美联储需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领导者?如何才是真正的“不跟随”?特朗普或许需要把眼光投向自己最喜欢的总统里根……的那个时代。 [全文]
-
民企40年:通往“自己人”路上的四重门
国企还是民企,公有还是私有,这个问题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隔三差五就要被提起,且每次提起都会触发民营企业主们的敏感神经:他们会因为新闻联播上措辞的变化而苦恼忧虑,也会因为关键人物的视察讲话而感到欢欣鼓舞,这种循环至今仍然存在。[全文]
-
《美国工厂》:一个非典型的制造业故事
福耀集团在美建厂后,已经亏损了三年,用曹老板的话说:“美国工人效率低、产出低、不能管……让美国人理解并接受我们中国人在那边投资,这是比较大的问题。”尚未进门,美方主管就听到了中方主管在集体合唱企业之歌。没见过此等阵仗的美国人不禁自问,这是凝聚共识的好办法吗?[全文]
-
香港的葬礼:逝去者,接班者,收税者
在香港,葬礼是门政治。董浩云去世后,向董家雪中送炭的,是汇丰银行,他们愿意提供一亿美元,其中5000万来自大陆银行。在董建华苦心支撑的同时,包家却正在享受转型地产的胜利果实。但包家和董家的故事仍未结束,选特首这件事,比拼的从来都不只是财力。[全文]
-
中国需要华为,中国也需要富士康
如果说华为浓缩了中国制造的骄傲与雄心,那么富士康就是中国制造最真实的背影。未来,我们依然要依靠华为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去突破科技壁垒、在高端产业攻城略地。但同时,又有什么产业可以承接规模如此庞大的劳动力就业问题?互联网、金融、还是房地产?[全文]
-
北电之死:谁谋杀了华为的对手?
基本上所有的北电研究者,都会把破产归咎在公司自己身上。但从2012年起,事情开始起变化,前北电员工Brian Shields开始四处散播关于华为黑客攻击北电的谣言。这种“要证据没有,但我偏要这么说”的态势,在2018年之前并没有多少市场,然而……[全文]
-
华为手机往事:一个硬核直男的崛起故事
总喜欢用技术说话,用硬核实力碾压你,这种职业习惯迁移到大众消费品领域,就会给人一种虎扑直男的呆萌画风。在华为工程师眼中,我这手机有最好的元器件和工业参数,为啥不畅销?这就等同于问女生,我有车有房有钱不赌不嫖,你为啥就是不喜欢我?为什么?为什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