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思瑞:阿拉伯自视为独立一极,不愿担当任何大国的“陪衬”
【文/李思瑞, 翻译/观察者网 郭涵】
一个新秩序正在全球层面浮现,在中东,全新的区域秩序同样正在成型。美国与西方不再对中东享有独断专行的仲裁权力。
伴随着国力的快速崛起,中国正以有机的方式在中东与全世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印度日渐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相较中东地区文化与地理意义上的接近,正帮助其复苏并强化同中东国家的关系。自2015年介入叙利亚内战以来,俄罗斯也重新确立了她在中东安全问题上扮演的角色,并确保在快速演变的地区权力格局中,自己仍是相当重要的势力。
许多分析人士错误地理解并描述中东区域秩序新近发生的变化。有人提出,美国将关注重心转移到东亚与东欧的大国竞争之际,在中东留下了“权力真空”。他们宣称该地区不再是美国与西方关注的焦点,而中国与其他崛起大国正积极填补“真空”。对于正快速演变的区域格局,这种观点只能说是管中窥豹。新的权力现实正在中东地区浮现,但全球权力格局的嬗变并非是唯一的影响因素。事实上,中东国家正重拾自主意识,尝试并熟悉如何独立自主地做出战略决定,外界却并未对这件事赋予足够关注。
自2003年伊拉克遭受公然违反国际法、灾难性的军事入侵,外部势力随后在阿拉伯世界好战地推行“人权与自由”等议程以来,阿拉伯人真挚地追求对战略合作伙伴的多样化选择,并希望重新平衡区域权力结构。许多阿拉伯人坚信,造成一系列灾祸的“阿拉伯之春”事件的幕后黑手,正是那些对中东怀有霸权野心的西方势力。此后,地区国家开始加快努力,减少对单一国家或国家集团的依赖。有人认为阿拉伯人会为正在坍塌的“单极”秩序兜底,他们现在被狠狠地打脸。在新兴的多级世界格局中,阿拉伯人自视为独立的一极,不愿意担当任何大国的“陪衬”。
沙特工作组与伊朗外交官员举行会谈,讨论两国重开大使馆事宜 图自:沙特外交部
阿拉伯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不再对延续了20年之久的地区现状感到满意。在经历过数不清的冲突与严重破坏之后,阿拉伯世界深刻地坚信,区域秩序永远不应该再被某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所主宰。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们致力于通过多样化地选择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实现成功的优势条件,进一步挖掘中东地区的发展潜力。相信未来几十年这里有无数值得抓住的机遇,阿拉伯人的乐观与自信心与日俱增。
这就是当前绝大部分地区冲突主要由中东国家之间协商解决,并得到了中国这样值得信赖的全球大国支持的原因之一。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中东国家欢迎中国在该地区日益显著的外交与政治存在。
虽然近期达成的沙特-伊朗协议——尤其是双方在北京协商、由北京宣布达成一致——令一众西方观察家大吃一惊,中东地区的战略家与观察人士对此却毫不意外。沙伊协定是中国投入政治资源并大力推动调停的第一个重大区域性冲突。不少西方学者与政客依然试图对中国在调停中所扮演的角色泼脏水,宣称中国只是象征性地出力,目前启动的和解进程不会走远。
然而,这些人低估了中东国家对于追求独立自主的战略目标与实现发展的强烈渴望。中东国家的战略目标确实与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越来越合拍。此外,这些人看不见中国日益增长的区域影响力,也不愿客观地评估中国在各国之间外交斡旋的杠杆与良好信誉。中国之所以投入大量外交资源促成沙伊和解,正是因为该协议有助于带来区域稳定,而中国相当大比例的能源从中东地区进口。
沙特阿拉伯是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6个海湾阿拉伯国家中有5个定期排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进口国的榜首。中国也是海湾地区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包括沙特、伊朗在内所有地区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最近,中国与伊朗签署了一项延续25年的长期合作协议,承诺投资高达4000亿美元。中国领导人近期与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通话,表达了中国对确保沙伊协议成功的强烈意愿:“中国会继续支持沙特、伊朗两国间开展后续的对话。”
沙特、伊朗和解与中国在其中扮演的担保角色,证明中东地区就逐渐实现稳定,正取得突破性进展。距离两国安全部门负责人率先宣布和解的消息过去还不到一个月,双方的外交部门负责人在中国的支持下,于北京举行会谈并签署文件,承诺将在2023年5月6日之前在对方国家重新开设使领馆。
在中国的支持下,沙特与伊朗决定迅速落实已达成的协议内容,是阻止别有用心的势力意图破坏双边关系正常化努力、促进区域局势稳定的最好体现。双方就结束也门战事、阿拉伯世界重新接受叙利亚等问题迅速做出安排,也体现了这个意图。中国促进沙伊缓和进一步证明在中东地区或是全球层面,美国单极主导的秩序已经不复存在,我们事实上进入了多极化的世界。
中国加强在中东地区的外交参与,为地区与全球稳定做出积极贡献。促成沙伊和解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中东与全球层面的软实力与政治资本。曾经,中国并不愿意在中东地区政治中扮演更活跃的角色;可近几年来,中国已经就化解区域冲突提出了重要的倡议与主张。2021年3月,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其重要主张是共建集体安全,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提出、近年来由俄罗斯重新提起,并得到中国支持的概念。王毅外长当时还表示,中方愿意邀请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在北京参加和平磋商。不久前,现任中国外长秦刚重申了中国对促进巴以双方和谈的意愿。
今年3月,中国、沙特、伊朗三国外长在北京会晤 图自:外交部网站
许多分析人士一度危言耸听,放话称中东将成为大国竞争的“战场”。部分美国官员甚至“警告”中国不得在中东扩大影响力,指责中国搞“掠夺式投资”、“制造债务陷阱”,中国的科技公司“构成安全风险”。2020年5月,美国国务院负责近东事务的时任助理国务卿戴维·申克当着媒体的面列举这些“关切”,宣称“海湾国家在与华为等中国科技公司签署合同前,必须权衡他们与美国伙伴关系的价值……并开展尽职调查”。
外国观察人士认为阿拉伯人正因大国竞争日益激烈而陷入两难、迟早会不情愿地选边站队,这种想法大错特错。阿拉伯人始终在观察国际形势的长期走向,已经决定了未来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阿拉伯人清楚地表示,必须维持战略自主与中立。过去30年单极格局下的中东蒙受了惨痛的损失,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打击。因此,阿拉伯国家拒绝在当前的大国竞争背景下选边站队,同时正积极推动地区与全球多极格局的形成。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法国前总理:与时任总统萨科齐的谈话曾遭美国监听
2023-05-03 08:51 -
因为这些组织,墨西哥将向美国提出“外交抗议”
2023-05-03 08:48 -
“一名中国公民受伤”,使馆再次提醒!
2023-05-03 08:46 -
英国白金汉宫空地被投掷爆炸物
2023-05-03 08:29 -
进退两难的美联储开会议息,多方预测:继续加
2023-05-03 08:28 美国经济 -
缅甸领导人敏昂莱会见秦刚
2023-05-03 07:50 中国外交 -
华为在马来西亚迎转机?美欧又来搅局
2023-05-02 21:55 华为 -
第二架苏丹撤侨临时航班抵京
2023-05-02 21:34 -
阿塔外长将访巴,会见中巴外长
2023-05-02 19:44 阿富汗 -
美方用恢复中美航线威胁:我不能飞,你也不许飞!
2023-05-02 18:42 -
“美元的确正逐渐被抛弃,不过…”
2023-05-02 16:41 美国一梦 -
“美国银行业堆满了地产坏账,一片哀鸿遍野”
2023-05-02 15:43 美国经济 -
乌副外长:相信中国能带来和平
2023-05-02 14:06 乌克兰之殇 -
沙伊关系缓和新动作!
2023-05-02 12:52 -
银行危机谁之过?美联储百页报告把“锅”甩向…
2023-05-02 11:35 美国经济 -
亲历撤离:“他们看了国旗后没说啥,反倒是向我们挥手致意”
2023-05-02 11:16 -
韩财长:韩中日合作,将成全球经济复苏新引擎
2023-05-02 10:28 -
美国重申对菲防卫承诺“牢不可破”,声明涉台海、南海
2023-05-02 09:52 南海局势 -
耶伦警告国会:最早6月1日
2023-05-02 09:49 美国一梦 -
夏威夷又发现一个气球,“相信不是中国的”
2023-05-02 09:36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74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664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1“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60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1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
“中国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终结”
-
“接到指示,美情报机构加强搜集力度”
-
“双方出动125架战机,交火距离一度超过160公里”
-
门票价格从10元上涨到85元?西安碑林博物馆回应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