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博士:我坚持认为,参与研究的近20人都应被列为共同作者
观察者网:根据公开资料,这位黄老师曾主持过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如973、十四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这也是目前学术腐败的一大根源。为什么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成了滋生蛀虫的温床,这里面到底有哪些漏洞?
X博士:这是一个带有幸存者偏差的问题,如果他拿不到这些项目,就不会在目前的科研生态中存活。这位黄姓研究人员有可能是一个擅长讲故事,但并不喜欢做实事的人,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应该及早的被清除出科研队伍。
事实上,在正规的央属研究机构里,通过重点项目进行腐败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由于复杂严谨的招标、审计等环节的存在,进行正常的科研工作都会很容易遇到流程上的阻力。科研方面的腐败可能在地方小机构或企业横向项目中更加常见。有时候为了完成项目指标,课题组也不得不进行类似拆东墙补西墙的操作。
观察者网:另外就是目前被诟病的学术评价体系问题,往往唯论文、唯成果论,最后变成了唯职称、唯关系论。一方面,身处其中的老师、学生都不堪其苦;另一方面,舆论又在批评学术圈只知道发论文,研究了一堆没用的东西。你觉得这两个矛盾该如何破,问题出在哪里?
X博士: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涉及到了主流舆论与科研圈的互相不理解。
至于学术评价体系,买个单位都需要一套适用于自己环境的考评方法。但由于每个研究领域的特殊性,很难(几乎不可能)找到一套适用于大多数研究领域的考评方法。但单位又有对研究人员的表现进行定量评估考评的需求,这就造成了不得不使用论文、专利的数量以及获得经费的数量来评价研究人员的现状。
至于舆论反馈中,科研界只知道发论文,做了很多没用的东西,更多还是对科学研究的不理解。一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需要大量中等水平甚至低水平的研究论文作为支撑。科学研究本身也有一个金字塔型的结构,指望所有研究成果都是高质量、可转化的,显然也不符合客观规律。
观察者网:你的硕博研究都是在美国完成的,从中外对比的角度,在美国学术圈在评价体系、师生关系方面,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X博士:欧美国家的现代科学研究,相比于我国的科学研究,开始的时间早了不少。某种程度上讲,浮躁的气息比中国要少一些。所以在评价体系上讲,也比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要更加细化,对不同的领域往往采取完全不同的评价标准。我所在的密歇根大学招聘的助理教授中,很少有因为达不到考核标准在第一聘期结束后被踢走的情况。但美国与中国的科研体系也有共同点,就是需要研究人员能够支撑得起自己科研课题组的费用。
目前的科学研究中,由于容易突破的节点,已经被好几代的前人突破完了,进行下一阶段的研究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新的材料以及实验耗材才能完成一项看得过去的研究,这样都造成了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向个别机构集中的情况。这对于百花齐放的科学创新未必是一件好事。
在师生关系方面,目前我国的培养体系其实脱胎于美国,学生习惯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这是因为美国的导师往往使用课题组科研经费给博士研究生支付工资及学费。从这一层面上说,一部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劳资矛盾。学生的劳动产生的价值显然是远远高于一个月两三千美金的工资,而剩余的价值可以被理解为广义上的学费。
我身边的同学中也有多名因和导师关系不好而中途更换导师,甚至退学重考的情况,也有一些朋友出于自己的学术发展前景的考虑,选择在中途更换学校、更换研究方向。对于本地人来讲,他们的选择空间往往比较大,在退学时也不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但作为留学生,在进行这一些事关生存地位的艰难选择时,往往会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造成了不少学生产生情绪问题。
曾经有两个朋友发生了非常相近的故事,都是在接近毕业且超额完成研究工作时,导师出于个人利益考虑,不愿放他们答辩。他们都选择了向系领导反映,去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系院一级的介入、调解下,我的这几位朋友最终都成功完成了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他们在事发时都面临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但最终仍旧克服了这些困难。
我希望我们的博士生能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及选择权,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安全感。也希望各单位能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充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科研工作不易,每一位参与者的工作都应该被公平对待
观察者网:说到这里,正好也来谈谈中国学术成果的世界影响力问题。2022年,中国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16349篇,占世界总量的30.3%,首次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一。这个数字背后意味着什么?
X博士:近20年来,中国在科学研究上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论文的发表数量越来越多,也证明了我们的科学研究体系在不断的进步。与日本、德国、荷兰、瑞士这些较为发达的中小型国家相比,中国最大的优势是拥有非常完整的科研产业链。我们在几乎每一个领域都拥有水平不错的科研人员。
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大量的“灌水论文”也说明我们的很多研究工作也存在着数据不扎实,逻辑不严谨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和不完全合理的评判制度导致的不良后果。
观察者网:对于这个数字,又有理论和现实的差距。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学术成果的世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中国学术界和欧美学术界似乎总有一层隔膜,特别是在当下中西竞争的情况下,中西学界的合作和交流氛围如何?在哪些领域,我们已经赶超西方?哪些领域还需要补短板?
X博士:应该说在所有的研究领域中,中国在工程技术方向的发展是最为瞩目的。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进行有组织、成建制的科学研究,非常有利于在已知的、明确的方向上进行追赶式研究。近三五年,来我国在光刻机、半导体器件、高性能医疗设备、新型生物技术等数不胜数领域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巨大的。我国近些年来正在进行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重组与整合,将会进一步推动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
但随着我们自己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我们也在逐渐进入科学研究的无人区。在我自己的研究中,最近也不断感觉在我的眼前已经没有成型的路径可供参考借鉴了。我需要再次向大家介绍,科学的发展往往是蜿蜒曲折的,在一项成功的研究背后往往隐藏着几十项数百项并不那么成功的研究,但他们并不是毫无意义,他们都为这一项成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以及知识储备。给予研究人员充分的空间进行自由探索,才有可能在其中找到那么几个突破口,诞生真正具有原创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特别是针对那些“无人区”里,别人不敢做的科学研究,我希望能给予更大的容错空间。最好不要指望在半年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出现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重大科学突破。有时候压力太大,反而会让研究的根基不够扎实。要注意的是,一些比较新概念的研究工作往往是由二三十岁的科研人员推动的。目前严重基于既往成果、既往项目经费的评判标准,显然不利于青年科研人员的进一步突破。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交流交往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因素,这能够有效的避免我们反复陷入“重新发明轮子”的陷阱。近些年来,由于美国对华敌意的不断加深,我国同西方的人员交流确实受到了一定阻力。但在疫情后国际旅行恢复的大背景下,目前我国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还是比较活跃的。
我们不仅应该积极学习欧美的先进知识,更应该鼓励我们的青年人多走出去,向欧美同行介绍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只有让欧美同行意识到,我们手上握有大量“人无我有”的重要科研成果,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扩展我们的学术影响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县委书记任职后,政府债务暴增195倍
2024-01-22 07:12 地方债 -
湖南教育厅要求紧急排查消防隐患:纠治楼梯间出口上锁等问题
2024-01-21 18:05 -
首次披露!“爆炸事故受害者本该有逃生机会”
2024-01-21 16:53 -
河南南阳:迅速查明火灾原因,严肃追责
2024-01-21 15:10 依法治国 -
新疆阿勒泰三名除雪队员不幸殉职
2024-01-21 14:21 极端天气 -
海南省委书记在三亚暗访:严厉打击市场拉客、缺斤短两等行为
2024-01-21 13:30 -
扫黑除恶举报箱附近有2个摄像头,法院通报
2024-01-21 11:59 基层治理 -
女子提离职后数月才获批,单位被判赔56万元
2024-01-21 11:29 -
浙江红会回应“打工人嘴替”视频
2024-01-21 10:47 基层治理 -
候补中央委员虞爱华,任安徽省委副书记
2024-01-21 09:38 高层人事 -
落马州长忏悔:愧对父母准备的“青菜煮白豆腐”年夜菜
2024-01-21 09:38 廉政风暴 -
于洪涛任哈尔滨市委书记
2024-01-20 22:56 高层人事 -
中组部划拨3.18亿元支持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教培等工作
2024-01-20 18:19 乡村振兴 -
观察者网2023答案秀开幕,逾40位大咖畅谈走向世界的中国
2024-01-20 17:04 观察者头条 -
落马县委书记曾建400人干部群,要求每天将其工作场景拍到群里
2024-01-20 16:16 廉政风暴 -
31省份2023年人均收入出炉!京沪首进“8万+”
2024-01-20 14:47 -
四川金阳涉瞒报山洪失联人数,时任县长被罢免人大代表职务
2024-01-20 14:24 -
河南方城县一学校火灾致13死,应急管理部派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处置
2024-01-20 13:32 -
江苏武进一企业因粉尘爆炸致8死8伤
2024-01-20 12:44 安全生产 -
兵器装备集团一下属企业原书记、董事长陈鲁平被查
2024-01-20 10:49 廉政风暴
相关推荐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18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45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评论 97“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评论 65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评论 127最新闻 Hot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
日本先谈判先遇挫,特朗普政府又臭又硬、寸步不让
-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
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将垮台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
“关税将抹掉15亿美元利润”,福特撤回了一个预期
-
县长张汉坤官宣被查,公安局长落马后“消失”4个月
-
今年第三次议息,美联储“将无视特朗普,维持不变”
-
在他嘴里,加拿大都成了“靠美国养活的社会主义政权”
-
越南总理:越美首轮谈判本周三举行,维持全年8%增长目标
-
“最美教师”邓滢,履新职
-
五一出游哪里人最多?河南接待游客6450.3万人次
-
美防长“动刀”美军高层,至少砍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