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人研究报告:老式爆米花机一个世纪的流浪
最后更新: 2019-11-04 07:37:054.绝境下的挣扎
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德国人民付出惨痛代价,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粮食短缺问题,史料上称,一战期间有约75万德国百姓死于营养不良。
在赔偿、制裁的压力,以及国内资源极度空虚的窘迫局面下,为了应对迫在眉睫的民众粮食配给,有德国工匠学着当年安德森的技术,用战后没用的加农炮炮身改造出了谷物膨化机,
一战期间的德国:正在耐心排队领救济的人们
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人们渐渐认识到压力膨化食物的优势。它与传统的食品烹制方法比,生产效率高,耐腐烂、易保存,也更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于是,这种新型的粮食加工方式开始在一战后欧洲的几个粮食短缺国家推广,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手摇膨胀机的雏形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出现的。
但即便是在德国,这种手动的谷物膨化机,也不过是为了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昙花一现的产物。而把这一瞬的灵感继承下去的,是接下来二战期间德国的同盟,日本。
当时的日本人用从德国引进的膨化机把谷物膨化,再用压缩机把食物压缩成麻将大小的方块,形成了军队补给的主食——压缩口粮。
现在翻日本二战期间的军粮记录,你就会知道当时他们多么钟爱这种源自欧洲的神奇食品。
膨化糙米曾是日军的主食
当然,日本启用这种食品烹制方法的原因跟德国一样,也是由于战争所带来的严峻的粮食短缺。不过日本的百姓就不像德国人那样幸运了,至少这种从外国引进的谷物膨化机,全都被安排进战区进行军粮生产,完全没有为后方百姓服务的机会。
但就在这最凝重紧张的氛围中,又一位改变膨化机命运的人出现了。
5.少女的勇气
也许上帝就喜欢看这样的故事。
仿佛漫画中的情节一样,命运的偶然与巧合,都被安插到了一个19岁的日本少女身上。
1944年,大阪遭美军空袭,当时正在大阪教书的小学教师吉村利子正紧紧地抱住孩子们在教室中躲避。相比空袭更让利子伤心的是,她感觉抱着的孩子们太瘦了。因为粮食短缺,他们每天都在经历着拉肚子、消化不良的折磨。
1945年的大阪道顿堀
“我就是想找一些好消化的东西,能让孩子们吃得饱饱的,当时每天、每天都在想这件事”。吉村利子回忆说。
在这样的情境下,利子想起上学时曾读到过德国和比利时利用蒸汽原理做出了一种‘谷物膨化机’,听说这种膨化机能让大米膨胀10倍,而且非常适合人体消化吸收。于是,她通过弟弟联系到了京都大学的工学系教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利子成功做出了手摇谷物膨化机的设计图。
但最关键的制作原材料“铁”,因为战争的原因全都被集中输送到各兵工厂,在大阪民间几乎不可能拿到。京都大学的教师的建议成了利子想法的最后希望:“福冈县的八幡市临近九州兵工厂,那里有铁,可以拿着这个设计图去找当地的工匠。”
当时的九州是出了名的恶人刁民集中地,利子在九州无亲无故,年轻的女孩子想一个人去那个地方,这件事周围人的强烈反对。但眼看着战局在不断恶化的利子还是下定了决心。
“反正说不定明天命就没了,还不如把这条命用在今天”。抱着这样的觉悟,在19岁的夏天,利子把头发剪成男孩式的短发,在美军战机的轰鸣声中只身一人向九州进发……
一年后,利用电熔接技术,用高强度的炼铁制成的小型手摇膨化机诞生了,利子把这台机器称为“吉村式谷物膨化机1号”。
1945年的那个夏天,日本战败,吉村利子的手摇膨化机则开始开花结果。
图为经多次改良后的“吉村式膨化机”
因为这种膨化机制作简单,烹饪方法高效,做出的粮食有营养利于人体吸收,利子的手摇膨化机开始迅速在日本民间普及,“吉村式”出现在日本的大街小巷。
曾经的东京街头——爆米花商贩正在使用“吉村式膨化机”
再后来,“吉村式膨化机”经过进一步简化,流向东南亚,流向朝鲜半岛,流向中国,成了小时候我们见到的手摇爆米花机的样子,有了我们与嘣爆米花这件事物的回忆。
后来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吉村利子:
“当时从大阪到九州,汽车都要走三天,而且传闻九州流氓众多,很佩服你敢只身前往的勇气。”
“我知道去九州的话,自己可能会被卖掉。”
“被卖掉?”
“当时在大阪,妓院里的姑娘,大多都是九州卖过来的。但我还是去了。”
时年93岁的吉村利子轻描淡写地回答。
时年93岁的吉村利子(今95岁)
“我就是想找一些好消化的东西,能让孩子们吃得饱饱的,当时每天、每天都在想这件事。”
- 原标题:地球人研究报告:老式爆米花机一个世纪的流浪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日本二战航母“赤城”“加贺”号残骸被确认
2019-10-22 10:27 -
4K修复版《开国大典》10月18日全国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国电影 -
反击“中国人种西来说”,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关于这支军队的史料甚少,但英雄与牺牲的故事动人心魄
2019-09-24 10:50 -
沈阳首次公布“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历史档案
2019-09-19 07:42 国家公祭日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放预约参观,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9-07-19 21:12 文化 -
这位“老地下党”,94岁才恢复党员身份
2019-07-01 22:01 -
扒一扒炎黄传说背后的上古史实
2019-06-12 10:50 考古 -
余则成已经牺牲!
2019-06-11 22:49 -
升温10度曾灭绝95%的物种,我们在十字路口上
2019-06-11 08:00 -
前方高甜!七旬奶奶抽血 老伴这个动作羡煞网友
2019-06-03 13:46 暖心闻 -
《切尔诺贝利》热播,中国女生走进了真实的辐射无人区…
2019-06-02 14:10 -
“我是毒贩!”姐姐收到弟弟一段骇人视频,真相更可怕
2019-05-30 10:38 禁毒战争 -
70周年,你不知道的上海丨那些激荡人心的“第一”
2019-05-24 11:16 上海新高度 -
揭秘“解放军露宿街头”照片拍摄始末
2019-05-22 18:57 -
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种,那何不一起谈谈欧罗巴人种和日耳曼人种?
2019-05-08 08:23 70年对话5000年 -
青春的颜色,叫奋斗!
2019-05-03 11:54 新时代之声 -
西藏考古大发现:发现青藏高原首个史前人类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宾发现新的古人类物种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华日军细菌战又添新罪证!
2019-03-25 19:19
相关推荐 -
“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评论 73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评论 122俄乌刚谈完,这五人又凑一块急call特朗普 评论 139美企“哭诉”:中方审批严格,我们没库存了 评论 280最新闻 Hot
-
台“邦交”危机再起?“不意外,转向或已近尾声”
-
“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
克宫:“普泽会”有可能,只要…
-
小米汽车回应“部分SU7前保险杠形变”
-
恶意传播涉刘国梁不实信息,杜某川、汤某被处罚
-
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
美军高官急眼:中国在拉美居然整了10个,没人管…
-
无法一一谈判,特朗普放话:将被单方面加税
-
湖南怀化舞水河近期出现大量死鱼,当地回应
-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白宫急了:这是政治决定
-
俄乌刚谈完,这五人又凑一块急call特朗普
-
美国开始筹备阅兵了:预算3.24亿,6600名士兵参加
-
孙杨、潘展乐将同台竞技争冠
-
英伟达:下季度,给中国最新特供版
-
美企“哭诉”:中方审批严格,我们没库存了
-
特朗普:想访问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