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人研究报告:老式爆米花机一个世纪的流浪
最后更新: 2019-11-04 07:37:052.被张冠李戴的英国
对其国外来历,网络上各种言之凿凿的说法有很多。
有人说是源自美国引进,有人说是日本侵华时期留下的遗产,但关于其中的细节,给出这两种判断的人们往往都草草带过,没人能拿出有力的证据支撑。
看起来最靠谱,也流传更广泛的是“英国起源论”。
英式爆米花机,仅凭着这种教科书式的命名说法,就能让它比其他国家起源论的可信度高了几个台阶。
但也仅限如此了。
三个最重要的关键词“英国”“19世纪末”和“爆米花起源”,几乎没有任何史料记载着这三者结合在一起的证据。中国老式爆米花机最流行的“英国起源论”说法,更像是人们想当然地为蒸汽时代繁盛的英国张冠李戴的产物。
但19世纪末确实有一件关于爆米花机器的大事。
1893年,美国人查尔斯·克里特斯(Charles Cretors)抓住蒸汽时代的尾巴,把原有爆米花烹制设备改良为蒸汽动力的移动爆米花机。同年,查尔斯把这台机器带到了芝加哥,让它在当地正举办的世博会上大放异彩,成了后来盛行欧美各地的“移动爆米花摊贩”的鼻祖。
查尔斯·克里特斯改良的爆米花机
只要去搜索爆米花机器的相关历史,所有的资料几乎都在上面这个故事这里止步了。盛行世界的爆米花文化,的确跟查尔斯用蒸汽动力把爆米花的烹饪从作坊中解放出来有很大关系。“爆米花机器起源史”至此似乎已经可以结案。
但事实上,这个在欧美家喻户晓的“爆米花起源”故事,跟我们今天要探究的中国“老式爆米花机”的起源没有任何关系。
这听起来有些夸大其词,但也不难理解。
因为同样用中文叫做“爆米花”的,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简单来说,1893年查尔斯用蒸汽动力改良的,以及现在我们在电影院里吃到的,都是被称为“蝶形爆米花”的东西。
蘑菇型爆米花(左),蝶形爆米花(右)
而另一种,是只有经历过老式爆米花机时代的人们才见过的——“蘑菇型爆米花”。
要说起源的话,只需简单加热就能成型的“蝶形爆米花”,早在有玉米记载的时代——3000多年前的墨西哥就已经出现了。
而需要高压膨胀才会出现的“蘑菇型爆米花”,一直到19世纪的最后一天,甚至还没迎来它的“首爆”。
3.实验室里的加农炮
就像是苹果砸牛顿的故事那样,人们在回味当年改变世界的科学发现时,总愿意把它归结为一个不经意的巧合。
1901年12月,美国植物学家安德森(Alexander P. Anderson)为了他的淀粉吸收率实验,正在德国学习一种新的淀粉提取技术。作为过程的一部分,被提取的谷物要先放在试管中加热。德国同事告诉安德森,加热的时候不要把试管封住,否则试管会因为蒸汽压力爆炸。
结果,“嘣!”
安德森还是没漏过这个作妖的机会,他在加热过程中封住了试管,玻璃渣瞬间飞满了整个房间。幸运的是,他在废墟中找到了实验用的大米——它的体积胀大了八倍。
安德森(Alexander P. Anderson)
意外发现这种神奇魔术的安德森,带着这次的实验成果兴奋地回到美国,开始潜心研究大米膨胀术。此后,安德森的实验室里就不时传出各种奇怪的爆炸声,直到有一天:
“实验室里传来了震天巨响,巨大的冲击力炸烂了房间的地板,屋里蹿出大量的浓烟,周围的工人迟迟不敢靠近。”这是膨化食品历史资料中都会提到的一段记载,安德森这一次膨化机的改造道具,用的是美西战争中留下的加农炮。
好在,这是安德森最后一次让实验室的工人们提心吊胆了,因为现代膨化食品,就在这一炮中诞生了。
1904年,安德森把八台“大炮一样东西”扛到了正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最下方为哈德森的“膨化大米”展台)
聚集了一群想看礼炮的观众后,安德森给每门大炮分别加热,随着一声炮响,一大堆膨胀的大米涌进了一个两层楼高、12米宽的笼子里——膨化爆米花机完成了在这个世界上的首秀。
世博会期间,安德森的团队售出了25万包的“膨化大米”。
世博会上的成功,让安德森顺利组建了自己的膨化机械公司,之后这家公司并入了当时美国最大的食品企业桂格(Quaker),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膨化食品的产品线。气流膨化机的主线任务就照着这条路线在美国稳步地发展下去了。
但显然,这种纯商业化的发展路线,跟我们更熟识的老式膨化机的形态还相去甚远。
虽然都同源于这次世博会安德森展览的膨化技术,但是因为一些事情的发生,另一条扭曲的膨化食品的发展线出现了。
这当然是受到了一些外力影响——
世界大战。
- 原标题:地球人研究报告:老式爆米花机一个世纪的流浪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日本二战航母“赤城”“加贺”号残骸被确认
2019-10-22 10:27 -
4K修复版《开国大典》10月18日全国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国电影 -
反击“中国人种西来说”,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关于这支军队的史料甚少,但英雄与牺牲的故事动人心魄
2019-09-24 10:50 -
沈阳首次公布“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历史档案
2019-09-19 07:42 国家公祭日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放预约参观,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9-07-19 21:12 文化 -
这位“老地下党”,94岁才恢复党员身份
2019-07-01 22:01 -
扒一扒炎黄传说背后的上古史实
2019-06-12 10:50 考古 -
余则成已经牺牲!
2019-06-11 22:49 -
升温10度曾灭绝95%的物种,我们在十字路口上
2019-06-11 08:00 -
前方高甜!七旬奶奶抽血 老伴这个动作羡煞网友
2019-06-03 13:46 暖心闻 -
《切尔诺贝利》热播,中国女生走进了真实的辐射无人区…
2019-06-02 14:10 -
“我是毒贩!”姐姐收到弟弟一段骇人视频,真相更可怕
2019-05-30 10:38 禁毒战争 -
70周年,你不知道的上海丨那些激荡人心的“第一”
2019-05-24 11:16 上海新高度 -
揭秘“解放军露宿街头”照片拍摄始末
2019-05-22 18:57 -
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种,那何不一起谈谈欧罗巴人种和日耳曼人种?
2019-05-08 08:23 70年对话5000年 -
青春的颜色,叫奋斗!
2019-05-03 11:54 新时代之声 -
西藏考古大发现:发现青藏高原首个史前人类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宾发现新的古人类物种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华日军细菌战又添新罪证!
2019-03-25 19:19
相关推荐 -
日本这回要对美国咬紧牙关不松口了 评论 26“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评论 114“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评论 144“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评论 228“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评论 224最新闻 Hot
-
“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
“美国7年级学生相当于中国3年级,中国在嘲笑我们”
-
鲁比奥:美国想和平欧洲却谈战争,“世界颠倒了”
-
跟风美国?日本也要下手
-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愿与杜特尔特家族和解
-
“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
雷蒙多焦虑:美国每天都要有“落后中国”的紧迫感
-
“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
讲个笑话,这就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
-
“G6要告诉美国:要对华施压,还要被你胁迫,臣妾做不到”
-
“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
黄仁勋:全球一半AI人才都是中国人,根本阻挡不了
-
特朗普要查哈里斯
-
英法加谴责以色列:震惊!再不收手就制裁!
-
特朗普还是忍不住,暗示拜登“隐瞒癌症病情”
-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张永宁,任宁德市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