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因为邓小平,中国不惧金融风暴
对于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是解决这个难题的重要途径。2008年越南金融动荡之所以发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越南经济过分依赖外资。[全文]
-
《赫芬顿邮报》今刊登张维为纪念邓小平文章
8月26日,美国最大新闻网站《赫芬顿邮报》在其评论头条刊发了观察者网供稿的,张维为教授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所撰写的文章。[全文]
-
纪念与思考二十一| “韬光养晦”为什么会成为长期国策?
直到今天,国际关系学界很多人都坚持“韬光养晦”这一战略仍然有效。决策者们发现,这项根据短期时局变化提出来的权宜之计,在长期的历史趋势和更宏大的世界格局中,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全文]
-
邓小平都说过哪些“路”?
邓小平说,“中国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这条路”是什么路?“别的路”又指什么?邓小平在谈话中经常使用的概念有“邪路”、“死路”、“弯路”、“曲折路”、“倒退路”和“回头路”等等。[全文]
-
纪念与思考二十| 邓小平让时代多了一个主题
1987年2月,邓小平曾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作用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有好处就可以利用”。这一理论突破逐渐成为党内政治共识,并由此开启了一个改革时代。[全文]
-
习近平纪念邓小平讲稿中的细节与寓意
习近平每一句引用,都是“借他人之酒,浇胸中块垒”,也称得上是“向前人借智慧”。这次讲话强调“三个自信”,再一次为改革定调、为改革铺路。在这条路上,空谈终将误国,唯有实干兴邦。 [全文]
-
对邓小平理论核心问题的几点理解
联系邓小平的一贯思想,可以看出,他高度重视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始终坚持既戒“左”又戒右,而他提出的“不争论”,正是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全文]
-
纪念与思考十九| 研究邓小平的外国人不多,很可惜
很可惜,除我之外,现在研究邓小平的外国人并不多。大多数比较了解中国的外国学者,包括美国的左派右派都认为我是很客观的。但有一些知识分子,总认为我太肯定邓小平,声称他在“民主化”方面做的工作还不够。[全文]
-
领导人诞辰纪念活动的“规矩”
在党的历史上处于核心领导地位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逢十周年时,发表纪念文章、召开纪念座谈会;逢五十周年时,召开纪念座谈会;逢百周年时,则召开纪念大会,此前已举行过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等纪念大会。[全文]
-
纪念与思考十八| 社会主义该在何处体现?
有一个提法叫“政左经右”。“政左”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经右”就是一切以市场为依归。我认为这条路会越走越窄。党的领导之所以成功和成立,在于有社会主义。教育和医疗是公共“资源”,这个资源应该属于社会,而不应该属于市场。[全文]
-
纪念与思考十七| 回忆邓小平:年轻人缺经验没关系
邓小平每次到上海来,都要和上海市委常委们见面。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他说,“你们都知识丰富、年轻有为;主要问题是是没有经验,但是没有经验没关系,两三年就能补上”。 [全文]
-
纪念与思考十五| 邓小平侧记
1985年8月28日,天气炎热。我随礼宾司副司长吴明廉等外交部工作人员于上午9点10分来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上午9点40分,邓小平穿着一套浅灰色的中山装,走进了福建厅。邓走路平稳,身板笔直,看上去像六十开外,而不是八十一岁高寿。他小小的个子,却一下子吸引了大厅内所有人的目光……[全文]
-
纪念与思考十六| 超越左右才能理解邓小平时代的历史意义
一些极端自由派和激进左派都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对立起来。这并非中国的历史逻辑,而是西方国家的政治逻辑。中国的当代历史已经形成了两个时代: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这两个时代既密不可分,又明显区别。[全文]
-
纪念与思考十四| 按劳分配与早期改革开放
邓小平在1978年3月谈到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时就说,“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起草的《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这篇文章我看了,写得好,说明了按劳分配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不是资本主义的。”[全文]
-
纪念与思考十二|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会永久地活着
很多人认为邓小平在经济改革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在政治改革方面乏善可陈——这也成为自由派批判邓小平的一个重要靶子,认为他没有尽早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孰不知,自由派的推断从前提上就已经错了。[全文]
-
纪念与思考十三| 邓小平是双轨制的最大战略平衡家
作为“价格双轨制”改革的参与者,我觉得在一定意义上,邓小平才是双轨制的最大战略平衡家,他的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就是中国走的最大的双轨制。年轻时觉得小平步子迈得不够大,后来才明白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全文]
-
纪念与思考十一| 作为“主权者”的邓小平
邓小平是共和国在宪政危机时刻事实上的主权者,他既置身在“法律”之内又置身“法律”之外,通过修正甚至否定毛泽东制定的“法律”,将毛泽东缔造的新中国延续下去。邓小平的伟大之处,在于突破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但却不切断同毛泽东的渊源关系,并以主权者的决断和意志,在世界历史的普遍性道路上再一次肯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起源和价值根基。[全文]
-
纪念与思考八| 继承毛时代 他奠定了30年中美关系格局
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苏联和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都遭遇过挫折,也都曾进行过改革,但结果截然不同。邓小平改革开放与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存在一个重要的不同点:中国的国内改革伴随着对外开放,而赫鲁晓夫的改革则是封闭环境下进行。[全文]
-
纪念与思考七| 从来没见过这么精彩的人
那年邓小平见意大利记者法拉齐,对方提了很多尖锐的问题。休息时邓小平问他:“你跟你父亲也这样说话吗?”法拉齐说是的。邓小平笑着说,那你父亲不给你一个耳光吗?小平是一个很本色的人,法拉齐之后说从来没见过这么精彩的人。[全文]
-
改革开放的序曲:邓小平北方谈话
北方谈话是相对于邓小平1992年在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的“南方谈话”而言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温邓小平北方谈话,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 邓小平诞辰110年 ·
2014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全国各地隆重举行邓小平纪念活动,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也登陆央视荧屏。但不容回避的是,在快速变化的复杂中国,邓小平留给我们的遗产也在遭遇现实问题的碰撞。学界及坊间也都产生了各种争论,甚至左、右各持一端,以至于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争议掣肘了改革的进程。观察者网力邀思想名家、政府官员及企业家畅谈邓小平思想在今天的意义,将陆续推出一系列评论文章,纪念伟人诞辰,重新以沉稳心境审视、反思、学习小平的政治智慧,以及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亦希望以已之力促进社会共识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