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尼:特朗普政策波动大,中国的转口贸易如何应对?
对美转口贸易本质上是短期行为,备选方案是必须的
观察者网:长时间以来东盟始终稳居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位。4月14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已经实质性结束。其中,越南、泰国、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核心成员国,您认为这些市场分别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接着您前面说的,中国该对在东南亚的转口贸易做出什么调整吗?
达尼:我认为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在招商引资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
泰国和马来西亚与墨西哥类似——本身具备一定工业基础,但对外依存度较高,工业化能力未能有效向本土企业转移,经济模式偏向“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四种外商直接投资形式的总称),依旧以外资主导。一旦外资撤资,本国剩余工业能力有限。
而越南早期借鉴中国模式,通过开放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同时要求外资企业助力提升本土产业链。如今,越南已具备电动车组装能力,虽核心部件多依赖中国,但已实现本土产品量产,体现出工业产业链的显著提升。随着国家对本土企业扶持力度加大,越南推行民族产业政策,对外资准入要求日益严格。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越南因高度依赖出口,且对美国市场依存度较高,在经贸合作中面临着特殊压力。上个月,60多家美企高官,包括英特尔、苹果、波音等前往越南洽谈合作,韩国三星在越南也已布局六家制造厂且持续加大投资。作为东南亚发展势头最强的国家,越南显然不愿经济增长势头被打断,因此在应对美国“对等关税”问题上,所承受的压力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中国在东南亚的转口贸易不可避免会受到冲击,但具体的影响还有待观望。我认为转口贸易本质上是短期行为,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企业不能将其作为长期依赖的经营策略,必须制定应对转口贸易受阻的备选方案。
对此,企业应从两方面着手调整:其一,积极开发新产品,大力开拓新市场,摆脱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其二,逐步降低美国市场在整体销售中的占比,事实上已有不少企业在前几年就开始布局非美市场或发展自营产品。回顾十年前,光伏企业因欧美制裁,通过迁至东南亚设厂开展转口贸易。当时美国因自身能源短缺、本土产品价格高昂,对这类“东南亚制造”的光伏产品给予关税豁免,这种妥协本质上是美国在权衡利弊后的无奈之举。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准则。连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期也在敦促本国企业谨慎投资美国,中国企业更应清醒认识当前国际经贸形势,加快多元化布局,降低经营风险。
马克龙呼吁欧盟企业暂停在美投资 视频截图
观察者网:这次“关税风波”下,欧盟的态度也很有意思,在欧盟宣布对美加征25%关税的次日,美国便宣布暂缓“对等关税”90天。随后,欧盟也宣布暂缓对美关税90天。4月8日下午,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中欧双方都表示支持重启中欧贸易救济对话机制,讨论贸易转移问题。在共同面临美国关税压力之下,您认为中欧企业未来在合作方面会有哪些进一步的推进?
达尼:我觉得总体来看,这是第一个好事情。中国和欧盟之间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阻碍,比如俄乌冲突就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中欧走到一起是需要一些外部动力去推动的。就像我们上次谈到的“三道围墙”,虽然欧洲市场目前经济活力没有那么强,全球竞争力也在走下坡路,但欧洲人相比较而言还是可以坐下来谈的。
相反,美国最近除了在关税政策上限制中国外,还有两件事需要关注。一件事就是美国海关取消800美金以下的“小额豁免”政策;另一件事就是美国“14117号行政令”上周生效了,该行政令将限制“外国对手”以任何形式接触美国公民敏感信息。
目前,这条规定已经冲击了为中国互联网出海服务的国际支付平台,因为它们对美国公民的金融信息有一定的接触。对此,PayPal、Square等企业都在进行深度调整。最近,一家微软企业的外包公司微创也进行了大裁员,主要是在中国区的约2000人微软项目组。而且从去年开始,微软还关停了在中国大陆的所有授权实体店。
美国对数据安全极为敏感,诸多法案和规定,适用范围广泛,容易被扩大解释的罪名,具有“口袋罪”的特点,与中国合作的部分美企平台都被迫过度自审自纠,选择与中国市场切割,部分公司甚至很长时间内,其全球员工都不能在中国境内接入公司网络。当前,美国政府对该规定的执行,使得中国跨境电商、游戏、线上短剧市场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风险。
所以,美国对中国的针对,绝不仅仅只有关税一件事,而会涉及国家安全、数据安全,再到关键产业的发展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面对“散装”的欧洲,中国企业时常面临企业经营问题,但欧洲市场远没有美国那么严格。像是中国的科技龙头企业、ICT企业、“新三样”企业,进欧洲的难度都要小得多,而像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在中东欧、南欧地区预计都会展现出比较大的经济活力,如西班牙、匈牙利、波兰。
美国微软公司在中国的首家合资企业微创软件,据报将停止在华业务并裁员约2000人。路透社
即便没有美国,世界贸易是不是依然运转?
观察者网:当前国际局势复杂,特朗普政府的系列举措促使中欧关系走近(如欧盟近期表态),中日韩也在上月举行会谈,RCEP框架下的区域合作与中欧互动对全球经济格局意义深远。美国无差别关税政策既冲击全球供应链,也暴露其国内保护主义与霸权诉求的矛盾。这种政策冲突是否客观上为新兴市场构建多元合作网络创造了空间?企业层面该如何抓住这一契机调整市场布局?
达尼:其实近期因为美国的关税政策再一次引发了那个问题:全球化结束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美国无法代表全球,特朗普更不能代表美国,他仅代表美国内部割裂的两极中一极的部分群体。其相关想法并非新现象,早在二三十年前,欧美提出建立世界贸易组织时,就以反面形态并存。无论是外资进入中国,还是中国企业出海,都会面临本土保护主义与商业合作力量的博弈,国家利益思想和商业帝国思想始终相互较量。
美国近期发起的无差别关税战,让很多人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即便没有美国,世界贸易是不是依然运转?俄乌冲突初期,也有人认为全球化走向终结,极端情况下甚至提出 “半球化”的说法。
那么,为何关税战会引发“全球化结束”的思考?主要还是因为许多企业过度依赖美国市场,无论是依赖美国品牌商、渠道商订单,还是在跨境电商中重仓美国市场,都体现出严重的认知路径依赖。另一方面,一些企业采取转口贸易到美国,虽短期有效,但从长期看仍然难以持续,且如今不少国家已对中国转口亮起红灯。
我们以前做海外市场的时候,经常就会跟其他客户说,“不要只关注一家两家供应商,你就应该把我们当成你的第三家供应商,从而去激活你的整个供应商体系”,客户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其实,这放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颠簸不破的道理,多极总比一极来得好,对于企业、国家而言,这意味着有更多腾挪的空间去分摊风险。
现在美国的政策表现出极大的矛盾性和不确定性。一般而言,制造业和美元霸权两种不可兼得,一方面,美国希望制造业回流到本土,整体也呈现出孤立主义的倾向。另一方面,美国仍然希望维持美元霸权,继续“号令天下”。如此矛盾的政策能否实现它的政策目标,外界都是表示怀疑的。
不过,美国企业因为追求资本效益而供应链过度转移海外,并以技术和海外本土化率换市场,导致今日美国技术流出失控,国内制造失去竞争力,公司利润不回归美国本土的案例,可以给中国起到一个非常好的警示作用。中国现在有很多在海外建厂的企业,因此,保证制造业的相对可控,是我们制定未来政策的一个重要考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2025-04-16 11:5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国网友涌向这家中国电商平台,下载量暴增940%
2025-04-16 11:19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摩根大通CEO喊话特朗普:中美脱钩不应是美国目标
2025-04-16 11:1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拜登卸任后首次公开抨击特朗普,白宫嘲讽:震惊,我以为他去睡觉了
2025-04-16 11:11 美国政治 -
习近平会见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
2025-04-16 11:00 -
官方回应美“对等关税”对GDP影响
2025-04-16 10:5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知名华裔教授在美失联,妻子控诉:为这国奉献,却被当罪犯
2025-04-16 10:40 中美关系 -
习近平抵达马来西亚国家王宫广场出席欢迎仪式
2025-04-16 10:34 -
真急了!特朗普要叫停英伟达对华特供版
2025-04-16 10:21 大公司 -
法国农业部向广告商提要求:用白人演员替代混血演员
2025-04-16 09:32 法国见闻 -
港府:暂停寄往美国内载货品邮递服务
2025-04-16 09:23 香港 -
-
“长期来看,特朗普关税或将增强中国国内经济”
2025-04-16 08:39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加税前奏?特朗普下令启动调查
2025-04-16 08:2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白宫:特朗普希望哈佛大学道歉
2025-04-16 07:57 美国一梦 -
两名中国公民遇害,中国驻意使馆发声
2025-04-16 07:43 -
法国与阿尔及利亚争端升级,互相驱逐12名外交人员
2025-04-16 07:38 非洲之窗 -
白宫称在停火前提下或与俄建立经济伙伴关系
2025-04-16 06:45 -
欧盟抱怨:谈了两小时,不知道美国要什么
2025-04-15 23:4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海关总署召开进出口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座谈会
2025-04-15 22:55
相关推荐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378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32“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9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7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2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
“中国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终结”
-
“接到指示,美情报机构加强搜集力度”
-
“双方出动125架战机,交火距离一度超过160公里”
-
门票价格从10元上涨到85元?西安碑林博物馆回应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