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蓝:千帆星座迈出历史一步,中国商业航天有机会超越SpaceX吗?
最后更新: 2024-08-09 14:30:35【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蓝】
2024年8月6日必将成为中国航天史上又一个重要日子。中国自己的巨型低轨星座迈出了大规模组网建设的第一步。下午14时4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8月6日14时4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
千帆星座由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规划建设,计划通过15000颗卫星向全球用户提供低延时、高速率及高可靠性的宽带卫星互联网服务。这18颗星是其一代卫星的第一批次发射。
按国际电联(ITU)规定,申请到卫星频轨资源后,需要在2年内完成10%的卫星部署,5年内完成50%,7年内完成全部部署。垣信计划到明年底完成648颗一代星发射,实现区域网络覆盖。然后再化两年时间完成648颗二代卫星组网,实现全球网络覆盖。2030年底前,最终完成这个巨型星座的建设。
千帆星座只是中国目前规划的超万星的巨型星座之一。已经向国际电联申请的巨型星座还有星网和蓝箭鸿鹄星座。马斯克的星链发射高度依赖猎鹰九号的重复使用,花了5年多时间到目前也只发射了6000多颗星。那么,我们有能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万颗卫星的发射吗?
答案在于火箭的复用,即可回收火箭。如果这些卫星都用一次性火箭发射,不仅需要巨大的火箭产能,其成本也将是不可承受之重,以致服务失去竞争力。
可回收火箭是巨型星座倒逼下唯一的选择。所幸,我们的可回收火箭已经呼之欲出!
6月23日,航天科技八院抓总研制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在酒泉完成了国内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全面验证了3.8米直径箭体结构、大承载着陆缓冲技术、大推力强变推可复用发动机技术、双低温增压输送技术、返回着陆的高精度导航制导控制技术及健康监测技术,为后续70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及2025年实现4米级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了技术基础。3.8米箭体直径、140吨起飞质量均创中国可回收火箭记录。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试验采用了民企九州云箭研制的三台深度变推液氧甲烷“龙云”发动机。
航天科技八院可复用火箭十公里级回收飞行试验航天科技
与此同时,民企蓝箭航天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十公里级可回收火箭试飞。蓝箭年初进行过一次成功的可回收火箭试验,发射质量创下国内记录。但不到半年就被八院超越。即将进行的十公里试验如果成功,蓝箭将追平八院,再次取得国内领先地位。国企和民企同场竞争、你追我赶,倒真是从未见过之新气象。即使在十年前,这也是无法想象的。不知不觉中,中国航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除了这两次分别由国家队和民商火箭公司完成的高规格试验,自2016年起,中国多款可回收试验火箭就已经进行了频繁的飞行试验。
翎客航天算是中国最早探索可回收火箭的先驱。这家2014年注册、号称中国首家的民营航天公司早在2016年便实现了实验火箭的系留悬停飞行。2018年初,在进行300多次系留飞行后,其RLV-T3小型实验火箭实现了中国首次可回收火箭的自由飞行和着陆。2019年3月27日、4月19日、8月10日,翎客航天的RLV-T5实验火箭在青海冷湖成功进行了高度20米、40米和300米的垂直飞行和回收。
不过,RLV-T5也只是一枚质量1.5吨、采用酒精燃料的小型火箭。翎客航天采用电泵甲烷发动机的RLV-T6亚轨道可回收火箭的研制自2022年以来似乎已陷入困境。如果没有新的投资,出生草根、顽强坚持多年的翎客航天将会成为死在沙滩上的先烈。但作为先驱,它依然值得我们尊敬。
翎客航天RTV-T5 300米回收飞行试验翎客航天
第二个进入公众视野、研制可回收火箭的公司是深蓝航天。2021年7月23日,深蓝航天星云-M试验箭在陕西铜川试验基地完成了首次垂直起降自由飞行,高度十米,实现了液氧煤油可回收火箭零的突破。同年10月13日,星云-M又完成了完成百米级试飞。2022年5月6日,同一枚火箭三度发射,圆满完成公里级试飞和回收,创下当时国内可回收火箭高度记录。
不过,星云-M只是缩比试验箭,三次飞行后即完成使命。深蓝航天目前的重点已转到了3.35米直径的星云一号。星云一号全尺寸一子级高空和百公里级回收即将展开。今年年底,星云一号将在海南商业发射场进行轨道首飞,实现入轨即回收,从而成为中国第一枚轨道级可回收火箭,非常值得期待!
深蓝航天星云-M公里级回收飞行试验深蓝航天
2023年11月2日,星际荣耀双曲线二号液氧甲烷复用验证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51秒后安全着陆,飞行最大高度178米。一个多月后的12月10日,该火箭实现了复飞,飞行高度达到了343米。双曲线二号是国内首枚直径3.35米的全尺寸回收试验箭。在星际荣耀小固体火箭一连串失败后,这两次成功大大增强了业界对其中型液体火箭双曲线三号的信心。
星际荣耀双曲线二号回收飞行试验星际荣耀
2024年1月19日,蓝箭航天VTVL-1试验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飞行高度约350米。飞行约60秒后,火箭着陆平稳,落点准确,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为即将进行的十公里级回收试飞奠定了基础。这枚不锈钢试验箭直径3.35米,质量50.3吨,推力80吨,创下当时国内最大可回收火箭纪录。
蓝箭航天VTVL-1试验箭成功回收蓝箭航天
中国可回收火箭自由飞行高度记录科工力量自制
2024年1月26日, 航天科工快舟VTVL试验箭成功进行了起降测试。该箭采用自研10吨级鸣凤-1开式甲烷发动机。但这是一次起飞高度只有约10米的系绳飞行,和竞争对手相比,差距还很大。
航天科工快舟VTVL试验箭回收飞行试验(系绳)航天科工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史岱君 
-
我国科学家实现材料突破,可用于开发低功耗芯片
2024-08-09 11:09 科技前沿 -
潘展乐“人类做不到”的秘密武器,是科技吗?
2024-08-08 08:19 心智观察所 -
我国成功发射千帆极轨01组卫星
2024-08-06 16:43 航空航天 -
脑机接口“国家队”来了,“为中美技术竞争注入新动力”
2024-08-06 15:17 科技前沿 -
警惕!美国对华信息战之下的拆机江湖
2024-08-04 08:52 心智观察所 -
如何应对AI内生安全风险,避免沦为“硅基文明”的奴隶
2024-08-02 13:59 心智观察所 -
这个新机构领导班子都是高规格,有何深意?
2024-08-01 07:46 改革进行时 -
我国科学家取得全固态锂电池研究新突破
2024-07-31 22:16 车市快讯 -
又迈出一步!中方“地球巨眼”中频天线结构出厂发运
2024-07-31 11:14 天文 -
世界首位且唯一被授予冯·卡门奖的女航天科技专家吴美蓉逝世
2024-07-31 10:28 航空航天 -
鸿海将首次在印度生产iPhone 16 Pro与Pro Max
2024-07-30 11:12 -
“无疆生成,有界行者”——心智观察所首届线下沙龙探讨AI下一个爆点
2024-07-30 08:27 心智观察所 -
CrowdStrike绝非“弱鸡”,它在美国反华背景下成长壮大
2024-07-29 14:57 心智观察所 -
专稿|比比看,大洋两岸谁能先摘取能源“圣杯”
2024-07-28 08:53 心智观察所 -
我国科研团队提出实时监测鼻咽癌治疗疗效新方法
2024-07-27 07:32 -
千亿规模!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发布
2024-07-26 20:54 -
欧盟港停满中国车?“产能过剩”不背锅
2024-07-26 14:51 心智观察所视频 -
统一生态:鸿蒙如何踩着诺基亚和三星的“尸体”前进
2024-07-26 14:22 心智观察所视频 -
专稿|“蓝屏网灾”暴露三大悖论,“纯血鸿蒙”另辟蹊径
2024-07-25 15:01 心智观察所 -
打破认知局限!我国科学家研发出这一新型材料
2024-07-25 09:39 科技前沿
相关推荐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9“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23“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2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3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8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