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蓝:国际大变局如何催化中俄空间站合作
第二个解决办法是研制一款重型转移飞行器,能完成20吨级航天器从45.6度到41.5度轨道,或10吨级航天器从51.5度到41.5度轨道的转移。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级别的航天器。
笔者认为,和这个需求最接近的是中国的天舟货运飞船。如果将其加压舱取消,全部改为轻质储箱,那么其推进剂携带量有望从目前2吨提高到7吨以上。它和俄罗斯飞船/空间站舱段分别发射,由俄罗斯航天器主动对接,然后组合体进行轨道转移。
笔者按天舟主发动机315秒比冲估算,它正好能满足前面提出的需求。而20吨的舱段从51.5度到41.5度则需要两艘这样的转移飞行器。显然,这并非是一个经济上合理的方案。但如果未来它能进一步发展成可重复使用的太空拖船系统,即能主动对接另行发射的无动力廉价推进剂货船并实现补给,则还是颇具价值的。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credit:中国航天科技)
有人可能会问,目前国际空间站上的俄罗斯舱段分家脱离后能不能对接到中国空间站?当然可以,但就像前面所述,80吨左右的俄罗斯舱段从国际空间站51.6度倾角轨道转移到中国空间站需要巨大的能量。俄罗斯的曙光号和星辰号经过二十多年使用已经老化,已经不值得花费巨资转移。
唯一值得转移的是最新发射的科学号(Nauka),也许还有十来年前发射的黎明号(Rasvet)。但目前并没有适合转移它们的航天器。即使基于天舟的太空拖船问世,即使只转移科学号和黎明号,也需要三艘拖船,代价很大。将分离出来的舱段当作独立空间站使用到最长寿命,同时向中国空间站发射新舱段,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有一个小问题:对俄罗斯来说,中国空间站的倾角太低,41.5度轨道星下点覆盖不到俄罗斯国土,也覆盖不到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这对国土资源遥感和对地观察是不利的。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一直热衷于极地轨道空间站的原因。
不过,对地观察只是空间站的一个次要功能。用空间站进行军事侦察则是一个过时的概念。这个任务无人卫星能完成得更好。就俄罗斯目前的状况,如果无力自建,那么必然要放弃一点东西。既然俄罗斯已经表达加入中国空间站的意愿,那么这不应该成为问题。
说了这么多,好像都是站在俄罗斯的角度。那么中俄空间站合作,俄罗斯舱段对接中国空间站,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作为第一个发射空间站的国家,俄罗斯长达半个世纪的空间站经验对中国极有价值。俄罗斯航天虽然已经大为衰落,但有些经验依然仅此一家。比如它至今仍保持着长达437天的太空长期生活纪录。中国未来的月球和火星探索就非常需要这样的经验。传授这些经验,现场实践要比听老师讲课有效得多。
其次,共享资源、互为备份、增加安全性。中俄空间站舱段有很多相同部分可互为备份,增加空间站的冗余,提高可靠性。比如供电、通信、对接口、气闸舱、停靠飞船(救生艇)、生命维持系统、食物等等,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冗余度。
即便未来俄罗斯段具备了独立能力,分离之后两个空间站共轨运行,也能提供相互支援和相互救援的功能。载人航天中人的生命始终占据最高优先级。紧急情况下,这些备份可能至关重要。
最后,中俄已经签约将共建月球科研站。载人火星登陆也是我们的目标。这些面向未来的探索是人类的共同事业,更需要国际合作。虽然俄乌战争把世界暂时分隔成两个阵营,但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中俄空间站合作让我们能积累更多国际合作经验,为未来的征途铺平道路。
总之,中俄空间站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我们乐见其成。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关注和把控国际合作的风险。
上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资金短缺导致国际空间站第一个舱段“曙光号”的完工和发射多次延迟,双方合作一度陷入困境,国际空间站险些流产。二十多年后,国际空间站又因为俄乌战争和俄美关系恶化而濒临解体。这颇具象征意义,也揭示了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脆弱性。
中俄虽然政治关系良好,但金融、经济、知识产权等造成的不确定因素始终存在。中俄在重型直升机、CR929宽体客机等项目上遇到的问题离开地球依然会出现。所以,在合作一开始就充分考虑双方的不同需求,做好最坏打算和备案,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理想的情况是,从单个俄罗斯舱段对接中国空间站开始,逐渐增加舱段,最后演变成能独立工作的组合舱段。需要的时候,它也能分离,成为和中国空间站共轨、具备相互支持和救援能力的自主俄罗斯空间站。这样的合作模式既保持了双方的独立性和自由度,又能相互支持,非常类似目前两国的政治关系。
总之,中俄空间站合作想象空间很大,潜力无穷,非常值得期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6D卫星
2022-04-15 20:38 航空航天 -
神舟十三将采用快速返回方案:之前绕地球11圈,这次5圈
2022-04-15 11:47 航空航天 -
神十三即将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
2022-04-14 23:33 航空航天 -
全球首个非人灵长类动物全细胞图谱发布
2022-04-14 13:49 科技前沿 -
100公里!我国科学家创造量子直接通信最远纪录
2022-04-13 13:58 科技前沿 -
美媒竟如此敲打印度:想亲俄?看看中国华为的下场先
2022-04-12 14:19 -
vivo首款折叠屏手机X Fold发布,售价8999元起
2022-04-12 12:09 手机 -
韩研究院:在纳米技术等8个领域,中国高质量论文数量均超美国
2022-04-06 16:29 -
中青年科学家接连离世,学者呼吁关注科学家“早夭现象”
2022-03-30 15:30 -
台湾“自造潜艇”6个船段接近完工
2022-03-30 09:34 -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首飞
2022-03-29 18:24 航空航天 -
出征!今年计划6次发射完成空间站在轨建设
2022-03-29 15:59 航空航天 -
准备回家!太空出差三人组开始打包收拾
2022-03-29 13:53 航空安全 -
美媒:奥斯卡颁奖礼,泽连斯基想插一段演讲
2022-03-26 15:18 -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2022-03-25 16:33 核电 -
神十三航天员下周将进入返回准备阶段
2022-03-24 16:37 航空航天 -
最新火星影像图公布!
2022-03-24 10:10 航空航天 -
“天宫课堂”第二课,圆满成功!
2022-03-23 15:05 航空航天 -
“天宫课堂”第二课,15时40分开课!
2022-03-23 09:30 航空航天 -
科技部拟规定:不得向境外提供我国人类遗传资源
2022-03-22 19:34 国家安全
相关推荐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评论 264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254“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78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498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83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