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枫:美国人如果走了,英法能撑起北约的核保护伞吗?
所以核小国(包括采纳核小国思维的真正大国)一般重点建设战略核反击力量,以核潜艇、山洞机动或者公路机动的陆基导弹为主。英法正是如此。英国已经不再拥有战术核力量,法军虽然已经不再常驻德国,但由于法德边境、法国离德国东部边境的距离较近的地理现实,因此法国依然保持战术核力量。只不过虽然法国核力量只在法国的主权控制之下独立于北约之外,但据称,法国的战术核武器只占核力量总体的20%,与美俄的战略vs战术核力量的比例相反。
这些因素给英法为北约提供核保护伞带来很大的问题。
法国“自告奋勇”向德国部署核战斗轰炸机只是哗众取宠的姿态。北约核保护伞的针对目标只有俄罗斯。法国根本没有足够多、足够灵活的战术核打击手段,战术核打击的可用性实际上很有限。法国战术核力量只有经过核改装的“阵风”战斗机携带的ASMP-A空射巡航导弹,射程500公里,最大速度M3,核弹头威力10万~30万吨当量。估计数量在50枚上下。
中间的就是ASMP-A空射巡航导弹
核“阵风”当然是有用的,但相比于俄罗斯的战术核力量又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在核“伊斯坎德尔M”、核“克拉布”是如约而至的,核苏-24、苏-34纷至沓来的背景下,核“阵风”能否起飞都不好说。实事求是地说,法国向德国部署核“阵风”是乞丐与龙王比宝,给自己人看的。
试图施压英国跟进更是没有意义,英国根本没有战术核力量,总不能把“前卫”级核潜艇部署到易北河,或者来一个“三叉戟上岸”。
德国虽然要求与英法“核共享”,但是携带核炸弹或者核巡航导弹的前提是战机经过核改装。现有的德国“狂风”战斗机在设计时就具有携带美制B61核炸弹的能力,计划引进的F-35A也具有这个能力。所以德国人才在替换“狂风”战斗机时,放弃德国参与研制和生产的没有携带B61核弹能力的欧洲“台风”而选用美国F-35A。
但ASMP-A整合到德国战斗机上是漫长的路。这不是简单地把炸弹或者导弹挂上挂架、接通电源的问题。核武器携带和发射相关的系统需要绝对可靠,还要与核指挥控制系统可靠联结,认证过程冗长复杂,以确保万无一失。法国“阵风”走通了这条路,是因为从设计开始就预留了路。德国战斗机(不管是“台风”还是F-35A)要走通,任重道远。而且这还没有涉及法国是否有足够数量的ASMP-A可供分享的问题。
英国不是没有可能重启核炸弹或者核巡航导弹的研制和生产的可能,但显然现在连计划都没有,要等到德国能“核共享”的那一天,查尔斯三世估计早驾崩了,威廉五世可能都让位给乔治七世了。
此外,英法要提供核保护伞,还要解决三个问题:
核指挥权是国家所有,还是置于北约之下
核保护伞是延伸到德国,还是整个北约
英法是否愿意为前线国家而置自身与核毁灭的威胁之下
现在,北约军事架构置于欧洲美军司令部指挥之下,所以美国的核保护伞置于美国控制之下还是北约控制之下是个伪问题。同时,北约作为超国家的防务架构,指挥权限和可部署实力来自成员国。现在英国核力量和法国核力量置于各自的主权控制之下,互不隶属。在美国核保护伞撤出之后,只要英法不能“主权合一、核指挥合一”,北约控制下的核指挥权也是伪问题。
英法在很多方面深度合作,但在事关国家民族存亡的核指挥权问题上,看不到主权合一、核指挥权合一的可能性。法国是“大陆主义者”,英国是“光荣孤立主义者”,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强烈的主权意识。英国连欧盟里都待不下去,即使在欧盟里的日子也拒绝加入欧元区,法国也有过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架构的日子。要两国交出核指挥权,由某个超越国家主权的委员会控制,可能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要难。但不解决这个问题,英法提供核保护伞就是伪命题。
英国的核指挥权还有美国因素。英国唯一的核运载工具是美制“三叉戟D5”导弹,美英具有双重发射控制。美国撤出北约核保护伞的话,英国在多大程度上能在美国不参战的情况下控制核发射,是个不小的问题。
德国的当务之急是“美国核保护伞撤了,英法核保护伞是否能顶上”,但问题不只是德国。德国也不再是北约前线,芬兰、波罗的海三国才是,如果算上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方向作为准前线,还要加上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还可以算上黑海方向的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其实挪威在北极圈内也有一小段前线。
但法国区区50多枚ASMP-A在德国方向已经不够用,那么漫长的前线连撒胡椒面都不够。但北约第五条是“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选择性地提供核保护伞等于直接撕裂北约。
当然最大的问题是英法是否愿意为了向前线国家提供核保护伞,而置自身于核毁灭的威胁之下。英法是核小国,核力量建设也是按照核小国思维,以“我死也不让你好过”为目标,要他们实现“要死一起死”的目标他们也做不到。
事实上北约作为集体防御架构建设起来的时候,是以前线国家为代价,保护后方国家。前线国家当然不是大公无私的自我牺牲,但在集体防御的架构下,前线国家至少能做到“死了也不至于白死”。而在核大战的情况下,前线、后方的区分不再清晰,毕竟前线的意义本来就是在射程之内,而洲际导弹的射程是全世界。
在美国向德国(以及其他北约前线国家)提供核保护伞的时候,首先有足够的战术核武器与苏联在MAD门槛下周旋,其次是把欧洲作为耗材、耗死苏联,第三是即使上升到MAD层面,也有足够的血条生存下来。
这三点对英法统统不适用。如果俄罗斯向利沃夫或者维尔纽斯发射战术核武器,英国和法国没有足够的战术核武器向摩尔曼斯克、斯摩棱斯克、诺夫哥罗德、布良斯克、库尔斯克、别尔哥罗德、罗斯托夫报复,那还有核保护伞吗?或者说,英法为了利沃夫和维尔纽斯有决心向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发射核武器以作为报复吗?英国和法国愿意接受国土沦为焦土,而喀山、叶卡捷琳娜堡、车里雅宾斯克、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哈巴罗夫斯克、海参崴还保持完好吗?
发射核导弹吗,首相?
原因不复杂,英法的核弹甩光了,而俄罗斯还能接着甩。英法的核弹数量看起来不少,但实际上能打出去、打中、引爆的数量要打折扣。核导弹的完好率是保密的,但不是100%,核潜艇更有在航率的问题。
马克龙愿意提供北约核保护伞,还试图拉上英国的目的是从美国手里接过欧洲领导权。他要的是权力,但与义务相匹配的能力是下一步的问题,也可能是永远的问题。
在战后欧洲法德联盟下,“法国政治领导、德国经济肌肉”成为法国重新崛起的基础,这也是戴高乐主义的国际政治基础。这个时代过去了,又有可能回来,而且法国要乘机扩大到“法国政治领导、欧洲经济肌肉”。但一旦这种情况出现,英国搅屎棍必将如约而至,而重新武装起来的德国更是可能成为体壮盖主的巨犬。
回想冷战结束前夜,德军实力直逼欧洲美军,但“狗绳”在美国手里。再次强壮的德国军事力量未必是法国“狗绳”拉得住的。英文里有一句话: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马克龙和默茨英文都很溜,应该知道这句话。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签 核保护伞-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泽连斯基将访美:要问特朗普三个问题
2025-02-27 08:58 乌克兰之殇 -
涉台问题:特朗普“不表态”,鲁比奥“可劲演”
2025-02-27 08:41 中美关系 -
特朗普威胁:建欧盟就是为了搞美国,将加税25%
2025-02-27 07:3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向欧方提严正交涉
2025-02-27 07:26 -
我大使:这影响韩国形象
2025-02-27 07:10 三八线之南 -
-
“美国对台湾太执拗,不应押注一场无法取胜的战争”
2025-02-26 23:35 中美关系 -
9年来首次增加,韩国人口危机有转机?
2025-02-26 22:54 -
与中国合作遭反对党抨击后,他挺过不信任投票
2025-02-26 22:50 -
泽连斯基:乌美矿产协议最终版本不涉及乌任何债务
2025-02-26 22:38 乌克兰之殇 -
欧洲维和部队战后进驻乌克兰?“免谈”
2025-02-26 22:16 乌克兰之殇 -
将敏感数据交给DOGE?“太危险”
2025-02-26 21:42 美国政治 -
“全球首台!中国或重新定义极限”
2025-02-26 20:47 -
“基本敲定”,乌媒公布乌美矿产协议全文:共11点
2025-02-26 20:10 乌克兰之殇 -
CNN感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企竟做到…
2025-02-26 19:01 -
美钢铁巨头CEO警告日铁:是时候收拾收拾走人了
2025-02-26 17:4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军方准二号人物:跟中国比,真不是我悲观…
2025-02-26 17:37 中美关系 -
“如果美国要乌克兰还钱,那我们也…”
2025-02-26 17:00 乌克兰之殇 -
英化工巨头放话:学美国对华加税,不然欧洲渣都不剩了
2025-02-26 16:40 不列颠 -
特朗普:大好事啊,我想买!
2025-02-26 16:36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
特朗普:我把自己P成了教皇
-
中国限制,稀土价格涨三倍
-
白宫宣布阅兵,正好是特朗普生日
-
耐克等美鞋企致信白宫:活不下去了,快豁免
-
砍1630亿美元!但“马斯克和SpaceX是赢家”
-
“145%关税是站不住脚的”,他们选择放弃美国市场
-
推迟谈判后,伊朗最新表态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