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枫:无人网约车来了,AI山洞人该迈出这一步了
最后更新: 2024-07-15 08:35:08【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最近武汉的无人出租车上线这事出圈了,引起很多人质疑:无人出租车来了,那么广大网约车司机怎么办?
毫无疑问,无人网约车的普及会导致有人网约车的空间受到极大压缩。除非有一些游客初来乍到,想在坐网约车的时候和当地人唠嗑、了解风俗民情,否则我看不到有人网约车相比于无人网约车有任何优势。甚至在未来,了解民俗、聊天这个功能都可以通过某种聊天AI实现。这样游客确实没有必要舍弃便宜、快捷、安全的无人网约车,而选择更贵、可能不那么安全的有人网约车。
几年前在写到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和自动化对社会影响的时候,笔者就提到自主驾驶会威胁网约车司机的职业,还有快递小哥也跑不了。当时没有引起多少反响,现在看来一语成谶。
武汉无人驾驶出租车视觉中国
从现在看来,快速迭代的无人经济产业正在对传统的司机和外卖小哥造成切实挑战:
无人低空经济、爬楼梯机器人、自主驾驶送货车会严重挤压快递小哥的工作。
无人驾驶的载重卡车会取代货车司机工作。
端菜机器人会挤压端盘小妹、大嫂的工作。菜肴大范围预制化后,大量后厨工作也会被取代。
办公室自动化、信息化后,大量文秘工作已经消失了。
在AI大潮的冲击下,也许,铁路上大量机务岗位会消失,海轮上大量水手岗位会消失,银行里大量前台岗位会消失,货场码头的大量叉车吊车司机岗位也会消失……甚至万一某种聊天AI与人形机器人结合成功,未来养老院和托儿所的一些岗位也会被取代。
回到无人驾驶,现在无人驾驶还有很多限制,复杂路况的安全也不能保证。但这些技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而且不会需要太久。自动驾驶可以利用多种传感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以基于精确测量并预估其他车辆和周边障碍物的接近速度等数据,精确规划行驶路径,而人类就只能靠感觉。这种拼敏感和敏捷的事情,人类终究是拼不过机器。
可以预见的是,无人驾驶的安全性会迅速超过有人驾驶。毕竟人类只能从对策的层次和机器拼一下,但打仗才拼对策,开网约车不是拼对策的地方。
无人网约车在一开始还做不到低成本,但成本一定会迅速降低。而且联网后的无人网约车与中央调度相结合,还可以极大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服务体验,减少有人网约车挑肥拣瘦和不规范服务的问题,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服务的一致性。
一定会有人质问:那么网约车司机怎么办?这么多人改行是有理论上的可行性,但是谁来负担这个培训成本?有些人就是学不了新技能怎么办?但是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问:10多年前,开车还是门稀罕的技艺。现在但凡年轻一点的,是个人就都有驾照。这是怎么变过来的?从社会层面角度说,只要有需要,技艺是可以学的。
自人类开始制作工具以来,技术取代人力就一直在发生,但像这轮如此密集、范围触及千家万户、以“铁血置换热血”的自动化、机器人化、人工智能化浪潮是人类历史上少见的。一旦实现,大量劳动力密集行业将受到威胁。
汉口站外的出租车视觉中国
然而,技术进步不会等待任何人。在未来的AI时代,任何可以程式化、简单重复的事情都必须假定或早或晚被AI、机器人所取代。弱势群体要想不弱势,只能通过教育提升自己,去玩AI,而不是被AI玩。
诚然,社会达尔文主义不值得赞颂,但否认优胜劣汰也是不对的。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适应能力,但人也最希望不辛苦、一成不变,不需要不断适应。这符合人的求稳天性。人们在优胜的时候拥抱竞争,在落败的时候要求保护,这是天性。但归根到底,人从落败转入优胜的唯一路径是站起来竞争,而不是躺平求保护。要是自认为努力也没用、放弃竞争,那就只有祈求施舍的资格了。
对无人网约车和AI大潮的恐惧正是来自这样的求稳天性,但谁都知道刻舟求剑是注定没有出路的。精彩人生肯定是浪遏飞舟,但想平淡一生都需要中流击水,因为历史的大河不为任何人停顿。想随波逐流都需要会游泳,否则只有淹死。
而且我相信,技术会替代现有的很多人力,技术也会创造现在想象不到的新岗位。谁都惧怕看不清的未来,但是几千年来人类历史反复证明了技术进步会创造更多的新岗位这一点,而人类历史不会到我们这里终结。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华中科技大学:研发国内首套超精密主动减振器
2024-07-13 15:43 -
复旦团队成功研发功能型光刻胶
2024-07-13 13:17 科技前沿 -
获取纳木错湖泊岩芯,我国首次在青藏高原大湖钻探中突破400米
2024-07-12 19:46 -
萝卜快跑是怎么“生不逢时”的?
2024-07-12 14:41 -
中国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比想象中更大!
2024-07-12 08:25 天文 -
中国成功搭建!“6G关键技术迎来新突破”
2024-07-12 07:18 科技前沿 -
我国成功搭建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试验网
2024-07-11 16:07 科技前沿 -
我国科学家实现以RNA为媒介的基因精准写入
2024-07-11 14:58 科技前沿 -
发现新物种:拟幽灵蛸!
2024-07-11 07:44 科技前沿 -
我国首次成功构建超越经典计算机的量子模拟器
2024-07-11 06:36 科技前沿 -
李菂获马塞尔·格罗斯曼奖:首位凭借中国国内学术成果获奖的科学家
2024-07-09 16:05 -
我国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海试,水深首次突破4000米
2024-07-09 12:12 -
《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发布
2024-07-08 17:01 -
-
从“盖房子”到“顶竹笋”:我国科学家首创晶体制备新方法
2024-07-06 22:13 -
太空归来后,正式亮相
2024-07-05 14:54 航空航天 -
李彦宏:“百模大战”是资源浪费,商业化的闭源模型才是最能打的
2024-07-04 18:27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AI发展有哪些挑战?第一条是25亿人“脱线”
2024-07-04 16:47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黄恺、郑永年等 | 万字圆桌实录:中国不能错过人工智能时代
2024-07-04 15:38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世界99%的算力用于模型训练,只有不到1%用于安全优先”
2024-07-04 12:15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相关推荐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7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1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06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