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枫:克宫遇袭后普京低调阅兵,为什么?
最后更新: 2023-05-12 08:11:51真正用意
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与泽连斯基总统在4月26日通话,就乌克兰的和平进行了“很长和很有意义”(泽连斯基语)的对话。
中国外交部在2月发表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的12点立场文件,美欧用“中国站在俄罗斯一边所以缺乏政治信用”、“中国试图通过劝和来帮助俄罗斯锁定夺占的领土”来诋毁中国的和平努力。但中国“意外”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和解震动了美欧,为了避免乌克兰和平进程被中国主导,美欧被迫改调支持,试图把中国努力纳入美欧轨道。
这当然是徒劳的。中国要促成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都能接受的和平,而不是美欧以击败俄罗斯为目的的和平。中国的12点计划以就地停火为起点,但不必以就地停火为终点。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争端最终需要在双方之间政治解决,但一切政治解决的前提是军事停火,否则就不是政治解决,而是军事征服了。美欧要的正是俄罗斯在军事压力下的瓦解,这不仅不现实,也不符合世界的安全利益。苏联解体已经造成足够大的地缘政治混乱了,世界不需要第二次。
克里姆林宫夜空的两架无人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这样的攻击不可能造成有多少直接意义的结果,能炸死谁完全凭运气,但震撼效应是巨大的,间接意义是有先例的。
在不列颠之战前期,英国皇家空军被纳粹德国空军压着打,机场不断被破坏,战斗机不断受到损失,飞行员的士气和体力跌落到底点。1940年8月25日夜间,95架英国轰炸机突袭柏林。轰炸只造成轻微的损失,但希特勒震怒,戈林颜面扫地,因为他拍胸脯保证:“一颗炸弹也不可能掉到德国”。
柏林夜袭迫使戈林改变作战方针,纳粹德国空军转而大举轰炸伦敦等城市,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但英国皇家空军得到了喘息机会,缓过来的英国战斗机最终把德国轰炸机赶出了英国的天空,不列颠之战以英国胜利告终。
伦敦大轰炸
如果无人机夜袭克里姆林宫也达到类似的效果,打乱俄罗斯的战略部署,迫使俄军妄动,那就为传说已久的乌军夏季反攻创造了缺口,有望再次坚定乌克兰“必胜的信心”,再次坚定美欧对乌克兰的援助,对俄罗斯民心的震撼当然也是附带好处。
这或许是克里姆林宫夜空的罗生门的真正用意。
俄军要是在震怒之下,大举进攻巴赫穆特的最后5%,造成巨大伤亡,可能在部署和士气上造成重挫,尤其在政治上造成不利影响。苏联红军在柏林之战时,在已经把柏林围成死城的情况下,依然不计代价猛攻,造成重大牺牲,至今在俄罗斯是很有争议的话题。
要是第聂伯河东岸、扎波罗热核电站方向(扎波罗热市在乌军手里,核电站在俄军手里)或者别的方向上俄军贸然进攻,可能松动整个俄军部署。俄罗斯空天军大举出动轰炸,更可能撞上新近到位的乌克兰“爱国者”、NASAM、IRIS-T等美欧防空导弹。
俄罗斯会犯同样的错误吗?红场阅兵和普京的讲话可能是最好的预示。
红场讲话
有人把2023年的红场阅兵用低调、平淡、规模小、时间短来归纳,这是恰如其分的。除了镇国之宝战略核导弹方阵,常见的坦克、大炮和作战飞机缺席,仅有的一辆T34坦克与其说是打仗的武器,不如说是军魂级的博物馆收藏品。
简单地说,红场阅兵不再是国力和军事实力的炫耀,而是向历史和军事传统的致敬。事实上,俄罗斯坦克和飞机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尴尬表现,也使得高调展示不合时宜。
普京在讲话中,辛酸地提到西方正在抹去苏联对二战的贡献,正在改写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但俄罗斯人对于祖国保卫者的记忆是神圣的,将永远铭记于心。他没有提到的是,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是基于当时和后来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现实。当苏联作为超级大国不再存在而俄罗斯已经形销骨立的时候,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础就不再存在;记忆只能存在于记忆之中,新纳粹在西方已经变成与现实无关的历史名词。
在2022年的红场阅兵讲话中,普京提到了特别军事行动是“对侵略予以先发制人的反攻。这是一个被迫的、及时的、唯一正确的决定,一个拥有主权的强大独立的国家做出的决定。”
一年之后,他依然提到了特别军事行动,提到了俄罗斯的团结一致和对前线的坚定支持,为前线官兵感到骄傲,但没有对乌克兰冲突的前景做出任何预测。
普京继续强调俄罗斯“正建立起一个更加公正的多极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信任与安全是基础,所有国家和人民都平等地拥有自由发展的机会”,“我们的文明再次处于决定性的转折点,一场针对俄罗斯的战争已经打响。我们将会继续抗击国际恐怖主义,保护顿巴斯的居民,保卫祖国的安全。”
换句话说,克里米亚的安全并不是问题,但在2022年的红场阅兵讲话中,乌克兰在西方支持下意图“入侵我们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历史领土”是特别军事行动的主要依据之一。
5月9日,普京出席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8周年阅兵式 图源:澎湃影像
普京在历次红场检阅讲话中,都提到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的民兵,这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反抗波兰-立陶宛干涉军的事情。库兹马·米宁是下诺夫哥罗德的肉商,筹建反抗民兵,并力邀波扎尔斯基公爵领导。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是苏兹达尔的公爵,领导了莫斯科起义,败走后与米宁会合,最后解放了莫斯科,保住了莫斯科公国,也就是今日俄罗斯的前身。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的雕像就在红场圣瓦西里大教堂前。
普京还提及多尔戈鲁基、顿斯科伊、彼得大帝和库图佐夫。尤里·多尔戈鲁基是12世纪基辅罗斯时代的民族英雄,两次占领基辅并成为“全罗斯大公”(Grand Prince of All Rus);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在14世纪反抗鞑靼统治,领导义军在顿河的库里科沃取得大捷,顿斯科伊本来就是“顿河的”意思。彼得大帝不用多说,库图佐夫是击败拿破仑入侵的英雄。
普京在用历史上反抗入侵和保卫俄罗斯的民族英雄激励人民,美欧对俄罗斯的“种族封杀”成为普京凝聚俄罗斯民心的最有力帮手。
普京没有提及在乌克兰的“最终胜利”或者暗示任何形式的军事胜利,这不是偶然的。乌克兰冲突是如何开始的已经不重要了,现在重要的是如何结束。俄军面对的是得到整个北约支持的乌军,俄军已经不可能获得战场上的胜利。即使勉强占领乌克兰全境,也不可能回避比第二个阿富汗更糟糕的“然后”。
但无条件撤回2014年边界是不可接受的,这不仅意味着普京政治生命的终结,更意味着俄罗斯的内向崩溃。苏联的内向崩溃依然记忆犹新,俄罗斯没有人愿意看到历史重演。
另一方面,普京目睹了苏军入侵阿富汗的失败和苏联的解体,对“帝国过度扩张”(imperial overreach)的认知比谁都清晰。
在乌克兰,俄罗斯最好的选择就是在守住乌东四州现有控制区域的基础上打持久战。这不排除在局部拉直战线,或者某种局部的防守反击,但不包括大范围的进攻性作战,更是要避免过度消耗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民心资源。至少从俄罗斯角度来说,乌克兰的冲突未必会出现方向性的转折,基本上还是通过消耗战把对方“熬”上谈判桌。克里姆林宫夜空的两声爆炸不改变这一切。
普京在红场阅兵讲话中,在照例向美英和其他盟军官兵致敬的同时,特意提及“我们缅怀和纪念中国军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壮举”,这不仅是向历史致敬,也是对现实的认可,因为中国是唯一能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主导有意义的和平谈判的国家。
中国不是乌克兰冲突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但中国是唯一与俄乌双方保持正常关系并具有足够影响的大国。中国在促和沙特与伊朗的过程中展现了令人敬佩的信誉和技巧,使得中国成为乌克兰和谈唯一可信的调解人,美欧则因为自己的作为而失去了资格。
中国的和平努力未必能很快取得结果,和平之路可能漫长和艰难。不光有不见棺材不落泪之辈,还有通过冲突捞取利益之徒。但到人们都意识到死亡与苦难的深坑黑不见光的时候,可能会想起中国的和平之手一直伸着。
中国早就是世界经济与发展的最大拉动力,但中国在世界政治方面长期奉行“不出头”政策。现在中国出头了,代表和平与正义,代表发展与希望。美欧打压不了中国崛起,不甘主导世界的传统地位就这样流失,但又不得不承认在很多大事上,只有中国才能促成和平与发展。
罗生门本不是门,但罗生门指出一个新现实:通向和平与发展的大路可能经过北京。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苏丹冲突双方签署《吉达声明》,但协议不涉及停火
2023-05-12 07:26 -
美国将重启边境墙建设
2023-05-12 06:40 美国政治 -
世卫: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3-05-11 22:54 -
王毅同沙利文在维也纳会晤
2023-05-11 22:07 中美关系 -
巴最高法院:逮捕不合法,立即释放
2023-05-11 21:36 巴铁 -
秦刚为巴黎国际大学城“中国之家”揭幕
2023-05-11 21:01 中法关系 -
英国已向乌克兰交付远程巡航导弹,克宫:将充分反制
2023-05-11 21:01 俄罗斯之声 -
到底何时发起反攻?泽连斯基:再等等,现在会死很多人
2023-05-11 17:49 乌克兰之殇 -
印外长:印度经济不能靠“中国效率”,要自力更生
2023-05-11 17:44 印度惊奇 -
为何俄军行动如此缓慢?克宫回应
2023-05-11 17:39 俄罗斯之声 -
欧盟首次提出制裁7家涉俄中企,我商务部警告
2023-05-11 16:57 观察者头条 -
“去年印度进口俄油增长10倍,节省50亿美元”
2023-05-11 16:41 印度惊奇 -
特朗普现身CNN节目:国会山骚乱那天,真美好
2023-05-11 16:20 美国政治 -
拜登正寻求与中国领导人通话?外交部回应
2023-05-11 16:20 中美关系 -
耶伦:应限制中国这方面,不要破坏中国那方面
2023-05-11 15:51 美国经济 -
苹果手表宣传误导消费者被罚10万元
2023-05-11 15:46 -
不要筹码了?拜登政府被曝“迫切”寻求与华多部门接触
2023-05-11 15:39 中美关系 -
法外长称中国有必要告诉俄方要“恢复理智”,中方回应
2023-05-11 15:36 乌克兰之殇 -
中朝边界将于6月解封?外交部回应
2023-05-11 15:34 朝鲜现状 -
G7将要求中国遵守国际规则?外交部回应
2023-05-11 15:34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13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176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1“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7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