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枫:克宫遇袭后普京低调阅兵,为什么?
最后更新: 2023-05-12 08:11:51【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谁干的?为什么?俄罗斯会报复吗?对乌克兰冲突乃至世界和平有什么影响?
这是2023年俄罗斯胜利日前夕,克里姆林宫遭到两架神秘无人机袭击后,所有人的疑虑。
罗生门
俄罗斯直指这是美国指使乌克兰干的,美国立刻否认三连,声称一贯不鼓励也不容许乌克兰发动针对俄罗斯本土的攻击。事发时泽连斯基正在芬兰访问,也立刻否认乌克兰与攻击有关,声称乌克兰根本没有能实现这样攻击的武器。西方媒体不乏暗示这是俄罗斯自导自演的,意图扩大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或者凝聚国内民心。
但俄罗斯已经深陷乌克兰冲突,国情和民心并无显著变化,并不需要找理由。
乌克兰无人机攻击俄罗斯境内是有先例的。5月5日,克拉斯诺达尔地区的一个炼油厂遭到乌克兰无人机攻击起火,这里在克里米亚以西约200公里的高加索地区。3月26日,一架乌克兰无人机在基利耶夫斯克被击落,这里已经深入俄罗斯境内400多公里了。在2月,一架乌克兰无人机在古巴斯托沃坠毁,离莫斯科只有100公里。2022年12月,莫斯科东南600公里的恩格尔斯空军基地遭到乌克兰无人机攻击,据说有飞机损坏。
俄罗斯指责乌克兰将图-141超音速无人侦察机改装为巡航导弹,图-141具有1000公里的航程。不过从俄罗斯公布的新闻视频来看,克里姆林宫夜空的无人机不像是图-141。乌克兰的国立军工公司Ukroboronprom也声称在研制攻击无人机,具有1000公里射程,可带75公斤的战斗部,但技术细节不明。至少在理论上,乌克兰是有能力对莫斯科发动无人机攻击的。
不断有人质疑低空低速的无人机怎么可能突破世界上最严密的防空体系而攻击克里姆林宫,但我们还是来看先例:1987年5月28日,西德青年马蒂亚斯·鲁斯特驾驶一架塞斯纳172小飞机(就是电影《追捕》里的“杜丘飞机”),从芬兰方向穿越苏联防空网,直接降落在红场上。据说他只有40小时的飞行资历,飞行技艺谈不上多少精湛,塞斯纳也离隐身飞机相距甚远。
克宫遭无人机袭击的监控画面
至于世界上最严密的防空,乌克兰冲突开始以来,俄军防空拉跨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要是俄军防空在线,“莫斯科”号巡洋舰就还在黑海扬武扬威了,克里米亚的油库和弹药库也不会黑烟滚滚了。
事件发生后,梅德韦杰夫声称要“物理消灭”泽连斯基和基辅集团;他还曾说过,一旦克里米亚遭到攻击,乌克兰的“最后审判日”就到来了。梅德韦杰夫曾经被认为是俄罗斯政府内对欧美的温和派,但近来成为反怼欧美的激进派,用意值得琢磨。
无人机的残骸可以说明很多事情,但事件过去好多天了,俄罗斯至今没有展示无人机残骸,也是一个有意思的疑点。俄罗斯声称无人机是用电磁攻击武器击落的,新闻视频里显示了爆炸,但残骸应该还是有的。
在无人机攻击后,一些地方的胜利日阅兵取消了,但红场阅兵还是举行了。规模比往日有所缩小,除了一辆孤零零的二战时代的T-34坦克,缺乏往年常见的坦克和飞机。普京的讲话提到“一场针对俄罗斯的战争已经打响”,在字面上这或许是新提法,但实际上并无太多新意,这只是在陈述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这一切使得克里姆林宫夜空的两声爆炸成为罗生门。
在乌克兰冲突期间,罗生门已经不是第一次,北溪管道爆炸到现在还是个谜。线索不少,动机分析更多,但到现在也不能确认是谁干的。
各怀鬼胎
其实谁干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北溪管道爆炸,切断了德国在乌克兰冲突中保持与俄罗斯联系的最后念想,只有死心塌地地反俄。那克里姆林宫夜空的两声爆炸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乌克兰冲突已经一年多了,俄乌双方打成僵局。眼下的战斗焦点在巴赫穆特,俄军在这里与乌军拼消耗。
瓦格纳声称已经控制95%的巴赫穆特,但俄军似乎并不急于控制最后的5%,还是在“煲重炮粥”,吸引并消灭乌军的有生力量。西方反复宣传巴赫穆特的军事意义不重要,其实不对,巴赫穆特的意义已经不亚于马里乌波尔了。
乌克兰一直声称不恢复2014年疆界绝不罢休,但在实际上,收复克里米亚才是现实中有意义而且可操作的目标。
乌军直接进攻克里米亚不现实,但从扎波罗热直插马里乌波尔,一方面重新包围顿巴斯,另一方面切断克里米亚与俄罗斯本土的陆地走廊,即使不能一举拿回克里米亚,也向美欧交出漂亮的期中答卷。
问题是,俄军控制巴赫穆特后,不仅拉直了“顿巴斯口袋阵”的战线,也与梅利托波尔方向形成强大的钳形,对扎波罗热-马里乌波尔轴线的侧后形成强大威胁。在某种意义上,丢失巴赫穆特和整个顿巴斯方向使得扎波罗热乌军与先前的赫尔松俄军有相似之处:孤悬第聂伯河对岸,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对方压缩到背水一战的不利态势。
战争中的巴赫穆特(美联社)
离开美欧支援的话,乌克兰既没有精神意志也没有物质实力继续与俄罗斯硬抗下去,但美欧的继续支援不仅取决于乌克兰在战场上的胜利,也取决于时间和国内形势。而时间和国内形势,并不在美欧这一边。
越演越烈的经济困难已经对美欧继续支持乌克兰造成巨大的政治和民意压力,马上就要开始的美国大选是更大的压力。
政治恶斗很可能马上要成为经济困境的边鼓。美债危机、银行危机、去美元化形成完美风暴,而通胀风暴尚未过去。其实居高不下的就业率不完全是好消息,尤其是新增就业中低收入岗位为主,进一步展开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尽管拜登言必称中国,乌克兰是他任期里可见度最高的“政绩”。但调门唱得太高,现在已经骑虎难下了,半途而废不仅是他个人的政治自杀,也是美国霸权的政治自杀。但作为在任总统,拜登在竞选中很难回避这样的问题:
美国为什么要继续支持乌克兰,只是为了民主自由这些理念?
美国如何确保战争不会成为无底洞?
如果美债危机最后迫使美国政府“平均剃头”、削减开支,继续支援乌克兰的钱从哪里出?
拜登只有挥舞着乌克兰在战场上的胜利,而且需要在2023年底之前,才能搪塞这些问题。
欧洲已经被通胀、能源危机弄得焦头烂额,美联储不断加息而卷向全球的金融风暴更是雪上加霜。欧洲被绑上美国的战车,如果美国需要战场胜利才能扫清继续支持乌克兰的政治障碍,欧洲更加需要。
但乌军在一年多的战斗中,已经元气大伤,有经验的官兵已经损失得差不多了,原有的苏制装备也消耗得差不多了,东欧国家的苏制装备也已经刮不出箱底。
美欧提供了大量训练和新装备,但军队的战术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转轨的,乌军中新装备大体上还是按照苏联时代的条令在使用。在激烈的战斗中,乌军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有序转型,在战术和技术上向美欧靠拢。但装备设计是基于战术的,正确使用取决于大量训练和“肌肉记忆”,使用不当就适得其反了。技术水平越高,问题越大。这也是美欧在很长时间里对援助坦克等重型装备犹豫不决的原因。
一年多的残酷战斗对乌克兰的军心民心也有巨大的影响,开始时的斗志昂扬似乎消退了。即使在一边倒支持乌克兰的西方媒体里,对乌克兰军心民心的报导也不再常见,早期很火的西方民间“志愿者纵队”也不见了踪影,或许是没有好故事就不讲故事了。
乌克兰冲突一开始,中国就劝谈促和,但劝谈促和只有双方都有意坐下来谈和平才有意义。
俄军在“装甲游行”踢到铁板后就改变战略,以守土止损为基本战略,尽量避免触动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秩序,重用瓦格纳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扩大征兵推迟到了最后,更是避免向前线大量增兵。换句话说,军事击溃乌克兰不再是俄罗斯的首选,打是为了谈,力争有利的政治解决。
乌克兰拒绝失土,在美欧的支持下,还在2022年夏秋的反攻中收复大片失土,但离收复关键的克里米亚还有很大的距离。俄军稳住阵脚之后,乌克兰离军事解决越来越遥远,此后还在苏勒达尔和巴赫穆特之战中打伤了元气。
一年多的激烈冲突带来了国土凋敝和民不聊生,乌克兰对冲突的长期化渐生疲意就不奇怪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苏丹冲突双方签署《吉达声明》,但协议不涉及停火
2023-05-12 07:26 -
美国将重启边境墙建设
2023-05-12 06:40 美国政治 -
世卫: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3-05-11 22:54 -
王毅同沙利文在维也纳会晤
2023-05-11 22:07 中美关系 -
巴最高法院:逮捕不合法,立即释放
2023-05-11 21:36 巴铁 -
秦刚为巴黎国际大学城“中国之家”揭幕
2023-05-11 21:01 中法关系 -
英国已向乌克兰交付远程巡航导弹,克宫:将充分反制
2023-05-11 21:01 俄罗斯之声 -
到底何时发起反攻?泽连斯基:再等等,现在会死很多人
2023-05-11 17:49 乌克兰之殇 -
印外长:印度经济不能靠“中国效率”,要自力更生
2023-05-11 17:44 印度惊奇 -
为何俄军行动如此缓慢?克宫回应
2023-05-11 17:39 俄罗斯之声 -
欧盟首次提出制裁7家涉俄中企,我商务部警告
2023-05-11 16:57 观察者头条 -
“去年印度进口俄油增长10倍,节省50亿美元”
2023-05-11 16:41 印度惊奇 -
特朗普现身CNN节目:国会山骚乱那天,真美好
2023-05-11 16:20 美国政治 -
拜登正寻求与中国领导人通话?外交部回应
2023-05-11 16:20 中美关系 -
耶伦:应限制中国这方面,不要破坏中国那方面
2023-05-11 15:51 美国经济 -
苹果手表宣传误导消费者被罚10万元
2023-05-11 15:46 -
不要筹码了?拜登政府被曝“迫切”寻求与华多部门接触
2023-05-11 15:39 中美关系 -
法外长称中国有必要告诉俄方要“恢复理智”,中方回应
2023-05-11 15:36 乌克兰之殇 -
中朝边界将于6月解封?外交部回应
2023-05-11 15:34 朝鲜现状 -
G7将要求中国遵守国际规则?外交部回应
2023-05-11 15:34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18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50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14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5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8最新闻 Hot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