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枫:丹麦和立陶宛争相邀请美国驻军,扬基饽饽又香了?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2月9日,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宣称,将向美国寻求永久驻军,以加强立陶宛的安全。2月10日,丹麦首相弗里德里克森宣布,丹麦与美国已经开始讨论新的防务协议,其中可能包括容许美军进驻。弗里德里克森强调,丹麦的决定与当前乌克兰局势无关。
而在此前的2月5日,拜登签署命令,向罗马尼亚部署1000人,向德国和波兰增兵2000人,并将再向波兰增兵3000人。在更早的2月2日,拜登已经命令8500名美军官兵待命,准备增援欧洲。
美国增兵是因为乌克兰局势,这好理解。立陶宛要求美国永久驻军是拉大旗作虎皮,这个也好理解。丹麦邀请美军进驻,这是怎么回事?美军又成香饽饽了?
“散装欧洲”苗头又起?
二战后,和平没有维持多久,冷战马上开始,荣归故里的美军立刻回援欧洲。在朝鲜战争期间,驻欧美军兵力从12万迅速增加到37万,在1957年达到高峰的43万。越南战争期间降低到27万,但里根时代再次增兵,达到32万。冷战结束后,驻欧美军兵力迅速下降,90年代中期到00年代中期,大体维持在11万。反恐战争后再次下降到65000人水平,随着时间一直有波动,但大体维持至今。美军战略重点向印太转移,驻欧美军是否会继续削减,这是欧洲关注的问题。
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图自半岛电视台)
驻欧美军的主要基地在英国和德国,其中英国主要是空军,德国则空军和陆军都有。这不奇怪,英国作为岛国,处于欧洲战场边缘,是离岸控制的理想基地;德国处于中欧,在冷战时代是抵抗苏军入侵的前线,冷战后则是控制整个欧洲的中央基地,比英国基地更加“脚踏实地”。这次向罗马尼亚调遣的1000人就来自驻德美军,估计在派赴德国和波兰的新增美军中,部分就是为了恢复驻德美军的数量,维持战略机动兵力。
欧洲的地理距离是个很容易误解的问题,加里宁格勒到德国边境与沃罗涅什到乌克兰边境差不多远,美国对驻德美军的定海神针作用清楚得很。英国外相作为首席外交官,欧洲地理会烂到把沃罗涅什和罗斯托夫当作乌克兰的,则是令人错愕的,但这是题外话了。
美军的增援是象征性的。增援罗马尼亚的是中装的斯崔克部队,新增增援波兰的是第82空降师的轻装步兵。真要准备抗击10万俄军对乌克兰的进攻,以及蔓延过乌克兰-波兰、乌克兰-罗马尼亚边境的冲突,这三五千人是不顶用的。美军需要立刻向德国增调成师的重装部队,更要增援大量空军战斗机,并迅速向北海和地中海调集航母。这些都有现成的预案,陆军重装备和物资都在欧洲预存,只要人员空运到欧洲,与装备汇合,就可以立刻形成战斗力。空军也是一样,设施和弹药是现成的,战斗机飞过去,落地加油装弹,就能投入作战。美军没有这样的行动,因为美军清楚,俄军进攻并不迫在眉睫,政客的严词厉色只是政治炒作。
但立陶宛和丹麦的姿态超过单纯的政治炒作,代表了欧洲散装化的新动向,更代表了欧美关系的新动向。
欧洲领头羊心不齐
欧洲团结是老话题了,但欧洲似乎是注定散装的,只有外敌威胁下才能团结起来。战后快80年来是工业革命后欧洲历史上最长的和平时代,只有前南斯拉夫的短暂内战除外,与欧洲历史上的血雨腥风相比,也算不了什么。在冷战时代,苏联算是西欧的外敌威胁。在现在,欧洲的外敌威胁到底是什么,并不好说。
尽管在政治正确的语境里,欧洲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但事实上,欧洲国家是分三六九等的。德国、法国是一等,其他老欧洲国家是二等,东欧国家是三等,乌克兰、格鲁吉亚、亚美尼亚、摩尔多瓦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是等外,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除非发生反政府骚乱,否则是不算入欧洲的。英国则是单列的“异类”。
德国是欧洲的经济发动机,德国最大的威胁还不是穆斯林移民,而是经济发展开始乏力。作为传统制造业和出口大国,德国对中国的外贸竟然高额逆差。据德国统计局数据,2021年1-11月,德国从中国进口1271亿欧元,增长18.6%;出口952亿欧元,增长10%,顺差319亿欧元。德国对中国的出口主要为汽车和汽车零部件(256亿欧元)、机械(185亿欧元)、数据处理、电子、光学设备(118亿欧元)。德国从中国的进口主要为数据处理、电子、光学设备(429亿欧元)、电气设备(186亿欧元)、机械(112亿欧元)。
图片来源:人民网
中国和德国的贸易无疑是互补的,德国出口集中在高端,中国出口集中在中低端。但在任何时候,中低端在数量上对高端永远是碾压的。德国制造曾经是从高到低“全频谱”的,20年前,北美市场上还有价格亲民的德国制造的裁纸刀、大众厨具家电、圣诞节装饰品,如今基本上绝迹了。在2008年,小布什问默克尔,为什么德国经济能扛住金融危机,默克尔只有一句话:“因为我们还造东西”(Because we still make stuff)。制造业向高端退缩正是美国去制造业的关键一步,德国最担心的不是俄罗斯的坦克,而是中国制造。德国将把中国作为“系统性的对手”并不是空穴来风。
但德国制造业依然是欧洲最强劲的,甩其他欧洲国家几条街。其他欧洲国家与德国的经济落差越来越大,欧元区越来越受德国主导。这是马太效应在发力,进而影响欧洲政治的经济基础。
德国对俄罗斯的战略意向也更加理解,不认为俄罗斯重回扩张主义道路,只要不是无底线压迫俄罗斯,就没有俄罗斯强力反弹的问题。这也是法国的认知,而且未必不是美英高层的实际认知,只是美英由于政治需要而炒作俄罗斯威胁。
法国是欧洲的政治灵魂,至少法国自以为如此。法国的经济早就不行了,与俄罗斯之间还有德国挡着,最大的威胁更不是俄罗斯,而是经济重振、就业、北非移民。法国也不想抓住俄罗斯没事找事,但法国对重掌欧洲的政治领导权很热衷。
欧盟一向是以法德为核心的。在2008年以前,法德联盟基本上是德国出钱、法国动嘴。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德国不再满足于出钱,而是直接抓住了欧洲的钱袋子,使得法国的动嘴成为嘟嘟囔囔,德国才一言九鼎。危机后,德国“懂事”地再次退入后台,但保留了“一票否决”的权力,台面上的事就留给法国去做了。这也正是重回戴高乐主义的马克龙热衷的,在乌克兰危机中试图把主导权从美国手里拿回到欧洲,但法国离重回“欧洲领导”还有很长距离。在经济议题越来越主导各国政治的现在,德国的“事实领导权”实际上是在加强。
英国本来就对欧洲若即若离,脱欧后更是成为欧洲孤儿了。不仅是政治孤儿,也是经济孤儿,北爱尔兰“关税后门”的问题可能激化与欧盟的经济矛盾,并通过“爱尔兰问题”激化与欧盟的政治矛盾。
英国的存在感在于充当欧美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英国必须制造一个欧美的“共同敌人”,才能找回这个位置。冷战结束、苏军威胁消失后,英国一直在不断炒作,从前南斯拉夫的“共产主义威胁”,到利比亚,到叙利亚,到现在的乌克兰,英国需要一个“欧洲的共同敌人”,一方面把“欧洲的羔羊们”吓到一起,一方面拉住美国,自己则作为纽带,所以现在对炒作“俄罗斯威胁”特别起劲,尽管英国其实是离“俄罗斯威胁”最遥远的。
英国所为与美国是默契的。美国也需要一个欧美的“共同敌人”,才好把欧洲聚拢到自己身边,并把英国推上去,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岁爷,既控制欧洲,又便于美国把战略资源转移到印太。不过美国不能过度脱欧,否则英国又要失重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美国新增确诊10.6万例、死亡3431例
2022-02-19 07:5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东京奥运会英国接力银牌被收回,中国队有望递补铜牌
2022-02-19 07:32 东京奥运会 -
教练质问瓦利耶娃,巴赫“不寒而栗”
2022-02-18 23:10 北京冬奥会 -
普京亲自坐镇“大动作”,克宫提到“核手提箱”
2022-02-18 22:49 乌克兰之殇 -
用这图嘲弄特鲁多 马斯克被骂到删帖
2022-02-18 22:42 -
大无语!因为这部中国电影,韩国教授向IOC告状…
2022-02-18 21:56 三八线之南 -
谷歌前CEO:5G比赛,美国“远远落后”中国
2022-02-18 21:13 -
32年来最强风暴来袭,英国罕见连发红色预警
2022-02-18 20:34 不列颠 -
美媒脑洞清奇: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那就“制裁”中国
2022-02-18 19:50 美国政治 -
印尼总统佐科正式签署迁都法
2022-02-18 19:27 -
“再不强硬,小心拉夫罗夫‘干掉’我们国务卿”
2022-02-18 19:00 美国政治 -
英媒终于放心了:不会30年来首次空手而归了
2022-02-18 18:11 不列颠 -
英外相也来挑拨:中国应确保俄罗斯退后
2022-02-18 17:52 乌克兰之殇 -
滚装汽车运输船在大西洋起火漂流:载有1100辆保时捷等豪车
2022-02-18 16:31 -
美国务院:伊核谈判已有实质进展,数日内或达共识
2022-02-18 16:31 -
一名乌克兰选手药检阳性:本届冬奥会第3人
2022-02-18 16:14 北京冬奥会 -
美情报称俄罗斯计划数日内进攻乌克兰,外交部回应
2022-02-18 16:02 乌克兰之殇 -
俄罗斯花滑教练当场质问:你为什么放弃了?
2022-02-18 15:55 北京冬奥会 -
国际反兴奋剂机构:瓦利耶娃药检结果延迟,是俄方机构责任
2022-02-18 15:34 北京冬奥会 -
欧盟计划在非洲投资1500亿欧元,外媒:钱从哪儿来?
2022-02-18 14:25 非洲之窗
相关推荐 -
“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27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185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89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10“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6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