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少宇:拜登胜选就能欢呼“民主的胜利”?拉倒吧
——剖析“选举政治”的本质、利弊与未来
最后更新: 2020-11-16 07:33:32单从字面上讲,制度分“好坏”,本来就是一种哄人的幼稚说法。就像前面说的,一个领导人都难以简单地用单一标准来判断,制度更为复杂,更难判断,怎么得出“好坏”?
制度应当具有历史、文化的惯性,也要符合当下的需求,“好坏”根本不足以评价制度。
至于这句谚语背后的意思,是不会选出极端恶劣的领导人或“坏皇帝”,即使产生了,也可以再被选下去。
这时,我们就可以用正确的方式打开希特勒的例子了。
希特勒最终大权独揽,确实不是纯正“选票民主”的直接产物,但如果他在短短一两年内——远小于现在常见的一个领导人任期,就能利用各种手段摧毁“选票民主”制度,那么所谓的“最不坏”还有什么意义?
只要社会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民众的怨气被人借用,加上利益集团的拉拢与妥协,没有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希特勒已经做过一遍了,谁能保证没有后来者依葫芦画瓢?
我们要像前面那样,再次发问:没有再出第二个希特勒,是“最不坏的制度”能够当防火墙的证明?还只是压力不够大时的幻象?
同样也可以再次追问,西方社会的压力目前还不大,是因为制度“最不坏”?还只是殖民时代与冷战结束的红利过于丰厚?
让“选票民主”这一“伟大试验”继续下去
不死心的人也许会再次争辩,希特勒毕竟是极端例子,与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无数“坏皇帝”相比少得多,这么看,“选票民主”还是“最不坏”的。
这就涉及到最根本的问题,所谓的“普选”制度,历史太短。
在政治生活中,投票当然不可或缺、古已有之,在决策圈内部、在执政集团内部都可能需要投票,但这不过是已经有权力的人,在面对分歧时的一种决策工具,勉强要比的话,也许可以类比为董事会内部的投票。
当政治投票权利开始下放后,权利与权力就进一步分离。首先还是用财产数额或所谓的“公民身份”来限制投票权。这样的制度历史当然远比“普选”悠久,可它们根本是两回事,不能代表“普选”经过了历史的考验。
财产限制下的投票权利,已经离个人政治权力的大小差得很远了,但那些人多少还算是国家的“股东”,是在利益集团内部分配权力,通过政党组织起这些大小“股东”,来体现权力的格局。
前面讲了不少“选票民主”的弊端,而这种有限制的“精英民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那些问题。比如,从精英的口味出发,更可能产生合格的领导层,产生合格的政治路线,政客需要与精英选民有一定的利益博弈与妥协,而非单纯的言辞讨好。
可这套制度对于更广大的民众没有什么“安慰剂”的作用,更谈不上什么长期稳定,要不然也不会继续下放投票权利。
女性最早获得选举权的,是1894年的新西兰,美国妇女要到1920年才获得选举权,而“苦大仇深”的美国黑人,要到1965年才有选举权。
1913年,妇女在曼哈顿游行,争取投票权。Photography by Corbis
在人类历史中,几十年不过是短短一瞬,如此短暂的历史,就敢言“最不坏”,也算是奇观吧。实际试行下来,空有一个“安慰剂”优势,但其他问题越积越多,终于到了今天的地步。
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制度也还年轻,并在世界多国生根,不大会瞬间崩盘。问题是,将来会有什么重大调整?又会在什么条件下形成呢?
第一个问题,民众的权利,是否能真正转化为权力?
很难。
因为事实上你就是没有权力的,你要把普通人的力量集合起来,去参与政治权力的分配,这个术语不是“选举制度改革”,应该叫“革命”。
革命完了,你还是有一个权力如何分配,进而决定权利如何分配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否能缩限利益集团运作权力的空间?这样是不是就能变相地增加民众的权力?
也很难。
短期来看,约束政治献金的事情,很少能通过、落地,不像美国那样搞出几乎不受限制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就已经烧高香了。
政治献金——电视、网络或社区助选——推动投票,这套东西再怎么规范,也只是一种好看的形式,不会增加民众的权力。选完之后,你的权利就没有了,华盛顿沼泽依然“金钱铺路”。
你当然可以去找议员,现在就可以去,但小事也许能拉你一把,上个新闻吹嘘一番,皆大欢喜,可涉及到真正的大事,你还真能把华盛顿特区的沼泽抽干不成?
你也可以去集会游行,但没有到人心思变的程度,到席卷全国的规模,谁会真的理你?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放开后,在民粹政治中,也有可能发生意外,选出一个不是权力分配圈子里的人,但他能限缩利益集团的权力运作空间吗?
就像前面说过的,这位“现管”能施加影响的舞台是有限的,因此有大量的办法掣肘他、驯服他。所以如果要诚心改良,必须有一种能够在选后充分征集民意并进行实质性反馈的监督制度,不仅监督被选上的人是否好好干,还要能够打通整套体系,让他能够在各种与选举不相干的舞台上也发挥作用。
这种监督制度当然不是媒体或社交平台,西方媒体本来就腐蚀严重,社交平台更是干预言论自由的一把好手。
而且你要听民意,得保持公心;你要能管事,本身就得有足够的权力。西方真没有这么个机构、组织,也许可以向东方找点经验?
但任何机构、组织掌握这么大的监督权力,还能打通体系,等于已经根本性地动了权力结构,革命在向你招手。
第三个问题,能不能从缺乏政治素养的民众手中,收回投票权利,向精英民主回摆?是不是可能缓解一些乱象?
还是很难。
前面同样提过,普选制度的产生,就是人人平等的思潮与化解社会矛盾的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换言之,那套精英民主的东西,本来就已经无法解决问题了,要靠普选来“安慰”。
平等思潮也不可能退去,想要改变会遇到巨大的阻力。权利和财产利益一样,也是吃进去容易,吐出来难。
这么看来,似乎“选票民主”的困境,难以摆脱。不过呢,当今世界主要大国的制度,历史其实都比较短,也没有必要一棍子打死。
从人类历史的眼光看,中国历史上有过大规模的政治试验,但我们能及时吸取经验,做出改变。
西方的“选票民主”本质上也只是一场为时不长的试验,不管是什么结果,所有的经验与教训,都会成为全人类政治文明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有点耐心,用历史的眼光、人类文明演化的眼光,期待它的结局。在此,就祝福一下西方伟大试验的参与者们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英首相再次自我隔离:接触阳性患者
2020-11-16 06:51 不列颠 -
美国新增近13万例,累计超1100万例
2020-11-16 06:4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特朗普发推用了这俩字,美国网民:终于认输
2020-11-15 22:57 特朗普 -
美疫情恶化,他找原因:美国人疲了
2020-11-15 20:2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蓬佩奥抵法 法媒:“尴尬之旅”开始
2020-11-15 17:18 美国政治 -
RCEP成员国疯狂暗示印度
2020-11-15 17:03 观察者头条 -
“以为是中国,结果是日本”
2020-11-15 16:20 日本 -
“CNN必须立刻道歉”
2020-11-15 13:40 美国大选2020 -
-
巴方拿出证据:印度策划恐袭,针对中巴经济走廊
2020-11-15 11:58 印巴冲突 -
美代理防长首封公开信:是时候让士兵们回家了
2020-11-15 11:57 美国一梦 -
他挥了挥手,然后去打高尔夫了
2020-11-15 11:18 特朗普 -
特朗普铁粉进军华盛顿,“百万傻瓜游行”上热搜
2020-11-15 11:18 特朗普 -
美媒绘声绘色写这么个故事 伊朗打脸
2020-11-15 10:52 伊朗局势 -
我使馆:健康码审核不再接受英国NHS检测报告
2020-11-15 10:2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振华7号”中国籍船员遭海盗袭击 意大利护卫舰实施援助
2020-11-15 09:42 -
首次!美股成交额前十有5只中概股 蔚来第1
2020-11-15 09:08 股市 -
总统、议长、防长、财长、卫生部长…相继确诊
2020-11-15 08:4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国是农业社会的制度,出现“宪政危机”很奇怪吗?
2020-11-15 08:38 这就是中国 -
被问是不是“战狼”之一?我驻瑞士大使回应有意思
2020-11-15 07:58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
华春莹:你好呀,丁真
-
克宫回应:支持30天停火,但得妥善安排“细节问题”
-
特朗普:鲍威尔不爱我
-
“讲真,印巴打仗我们管不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