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波士顿来信:关于"恐怖"的美国往事
球星Ortiz主持这一纪念仪式,最后深情地爆出粗口,礼赞波士顿:“This is our fucking city!”在爆满的球场里激起不息的欢呼声。这句发乎情而未能止乎礼的粗口随着直播传遍了全美国。人们立刻把目光投向监管电视节目的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因为在直播中爆粗口足以受到严厉的处罚。然而委员会在推特上顺应民意回应说,这一句“发自内心”。[全文]
-
“维权斗士”带来的文明冲突
因为贫困,部分少数民族、小宗教信徒将其归咎于大民族、大宗教,积郁在心,往往诉诸民族宗教冲突的暴力手段以求改变现状,甚至单纯泄愤;且这些极端做法往往打着“维权”之类旗号,令某些少数民族、小宗教信徒实施极端行为时倍感“理直气壮”。[全文]
-
美国最近怎么了?
此次波士顿爆炸案发生之后,中国媒体颇为津津乐道的是中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十多年前的911相比,幸灾乐祸的少了,基于人道、人性的同情多了。那么,中国既然进步了,对世界也要有所关心和要求,我们不能不努力帮助美国反思一系列悲剧背后深刻的体制原因。[全文]
-
生活中的察尔纳耶夫兄弟
美国波士顿爆炸案一号嫌疑人塔梅尔兰·察尔纳耶夫伤重不治,二号嫌疑人焦哈尔·察尔纳耶夫伤势严重,正在救治。随着嫌犯身份的公开,媒体披露大量细节,还原兄弟一家的家族背景、性格特质和蜕变之路。[全文]
-
爆炸案后没人说:今天我们都是穆斯林
波士顿马拉松双弹爆炸后,“希望不是穆斯林干的”恐怕是穆斯林或阿拉伯人的第一个反应。对于我们在西方的华裔来说,中国一旦发生什么“坏事”,我们在街上走时总觉得有双眼睛在盯着我们似的。更何况留胡子或戴头巾的穆斯林了……[全文]
-
寂静的恐怖:内在敌人成美国噩梦
实施波士顿爆炸案的兄弟两人在美国已居住十几年,其间既没有因为有任何极端政治言论而被当作潜在的民兵组织成员受监控,也没有因为其伊斯兰宗教信仰上过情报机构的黑名单。[全文]
-
奥巴马的新反恐和“去布什化”
波士顿爆炸案让“反恐”再次进入人们视线。9•11之后小布什以高消耗、长时间为代价的反恐政策,令美国自顾不暇。奥巴马上台后在反恐领域则处处反其道而行之。[全文]
-
“维稳”质量将决定中美谁走得更远
波士顿恐怖爆炸袭击,得州化肥厂爆炸事件,给总统、议员寄“毒信”案件,这些惊悚消息同时冲击美国社会,为“9•11”后之罕见。美式“维稳”投入大概是全世界最高的,但收益十分粗糙。美国的政治分化和社会分化已经很严重,一些意外的催化都可能导致更不确定的社会转弯。[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 波士顿爆炸案 ·
美国当地时间2013年4月15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终点线附近发生至少两起爆炸。至少造成3人死亡,176人受伤,死者中包括一名来自沈阳的中国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