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潮观鱼:春晚小品不好笑?这个问题很重要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你的笑点,我的笑点,大家不一样。想当年,大家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日常想看点笑话和段子只能靠口口相传,或者看报纸中缝或者杂志专门的那一页,我们接收的媒介也很统一。而今天,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和垂直,高度原子化的社会里,你不得不承认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甚至不同年轻人之间笑点的差距可能比地球到火星还要远。
比如去年春晚的一个相声《导演的“心事”》,用七彩的“里人格”模拟内心复杂的活动和天人交战,有的人看完评价“不明所以”,而有的人却大呼“惊艳”“精神状态极佳”,认为这是当年春晚最好的一个语言类节目。
再比如广受好评的喜综小品《少爷和我》还有今年的《总裁请就诊》,要捧腹大笑的前提是你对网络文学当中的“龙傲天”和“霸总”题材的套路烂熟于心,否则就会错过大多数笑点。
小品《少爷和我》造就了一对新的国民“小品CP”
在今天这个时代,同样的笑点意味着相似的经历和身份,相似的兴趣爱好,甚至是相同的性别和利益共同体,这也是脱口秀艺术来到大众领域后频频“踩雷”的原因。
我们爱看脱口秀,很大程度上是脱口秀的节奏、笑点设置和“爆点”,都是为当代都市里生活的受到高等教育的白领打工人设置的,而喜剧综艺也是为类似的群体打造的。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样的受众限定让他们的创作有了很大的“安全感”和“边界”,就像期末考试划范围一样,至少能确保怎么写很大概率是可以出效果的,从而避免冷场的尴尬。
说到“冷场的尴尬”,不得不提中国本土脱口秀史上最“黑暗”的8分钟:那是2023年的央视春晚,脱口秀作为蒸蒸日上、越来越有影响力的“年轻人喜剧”被与时俱进地请上了春晚——赵晓卉、邱瑞、何广智、徐志胜四位人气脱口秀演员坐在了台下的一张圆桌边,以撒贝宁互动介绍的方式,一人来了一场“迷你脱口秀”。
以这样的形式说脱口秀,多少有点“汗流浃背”了
但问题来了,脱口秀要有效果,除了上面提到的观众群体有共鸣外,也需要给演员一个宽松的时间,让他们慢慢“入活儿”,在和台下观众的不断互动中一个个抖包袱,直到最后在一个台上台下都很有节奏的氛围中,来一个大的笑点,在全场的爆笑中,演员立刻一个结束词,飞奔下舞台。
但是,春晚的舞台太大了,台上台下没有办法有效互动,春晚的时间又太宝贵了,导演组只给了每个演员“1分钟”,演员们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舞台,接受全国七大姑八大姨的检阅,又是肉眼可见的紧张,失去了舞台潇洒风度和张弛节奏感的脱口秀演员变成了一个掐秒表尬讲笑话的,不是他们不优秀,也不是脱口秀不行,纯粹是第一次的尝试水土不服。
都说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其实所有的喜剧语言类节目多少都和“冒犯”沾点边儿。但究竟是“冒犯”还是“艺术”,得看不同的个体屁股坐在哪儿。
比如2021年春晚的《每逢佳节被催婚》,导演可能觉得“催婚”这个话题还蛮切中大家生活的,为了幽默一把,让资深演员张凯丽饰演的“毒舌老妈”说了一句横批:“单身是狗”(那一年“单身狗”在年轻人中挺流行,可能创作者觉得很“潮”),结果大量年轻人觉得被极大的冒犯,小品和演员本人也遭遇了网暴。
这其实是一个特别典型的政治正确场景,就像美国黑人之间可以互称“N”字开头的单词,但要是非黑人说出来就是犯了大忌。同理,“单身狗”“社畜”可以自嘲,要是从长辈和老板口中讲出来,当场就是一个暴跳如雷,十恶不赦。
有的时候,对一个群体的笑料就会成为对另一个群体的伤害,而这种也许是少数的“冒犯”在日常的剧场或是综艺里并不引人瞩目,而一旦到了春晚舞台就会被放大。
比如,著名小品《不差钱》爆火之后有学者指出里面赵本山对小沈阳的一句:“你不是精辟,我看你是屁精”是对性少数群体的歧视;赵本山《卖拐》系列火了之后,有人公开指责“大忽悠”形象是对东北人的“地域黑”。
最最抽象的是,2018年一则反映中非友好的小品《同喜同乐》,因为用了中国演员化了非洲人装造而被人指责触犯了“政治正确”——只是因为历史原因,在欧美国家白人扮成黑人演出被认为是严重的种族歧视。
小品《同喜同乐》
如果用今天网络上越来越严苛的标准来衡量,恐怕去掉滤镜的那些经典小品也会被“上纲上线”地找茬:《羊肉串》会不会被说成“破坏民族团结”?《英雄母亲的一天》会不会被说成“抹黑英雄家属”?《小偷公司》会不会被说成“映射政府机关”?《主角与配角》会不会被说成“主旋律被娱乐化”?
我现在单独列出来你可能觉得很荒谬,但架不住春晚的观众基数太大,也太多元化了,汝之蜜糖犹如彼之砒霜,在这样一个全民娱乐全民表达的时代,语言类节目在春晚舞台呈现一种创作者战战兢兢、审核者瞻前顾后、观看者骂骂咧咧的状态也不奇怪。就像去年春晚的一曲《上春山》,三个演员穿着服装唱首歌,观众仅靠脑补就上演了一出传遍全网的“春山学”大戏。
歌曲《上春山》被网友脑补出一场“宫斗大戏”
虽然有如此多的“客观原因”,值得欣喜的是在目前发布的春晚彩排新闻和节目单上,我们看到了这几年通过喜剧综艺和脱口秀积累经验和名气的一大批演员,比如刘旸、李川、松天硕、宇文秋实、漫才兄弟等即将在今年春晚上闪亮登场了。
今年春晚的小品舞台,可以说是沈腾、马丽、大鹏这一代已经转战电影成为大咖的笑星全面“老带新”完成接力的一年:从诸神时代的一众笑星,到贾玲、张小斐和开心麻花从春晚走出、成名到大荧幕赢家的中生代,是时候迎接一个新的格局了。喜剧综艺在近两年的繁荣和人才井喷也许正是一个好的契机。
毕竟,在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里,我们永远需要欢乐和笑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漂白》陷“漂白”争议,影视行业成“洗稿重灾区”?
2025-01-21 22:11 新潮观鱼 -
“原来他们精神状态领先好多年……”
2025-01-20 09:56 新潮观鱼 -
据说,这是小红书现状……
2025-01-17 11:38 新潮观鱼 -
74岁空腹在高原狂奔找饭店,她震惊了年轻人
2025-01-15 12:05 新潮观鱼 -
连续爆……综艺最大赢家是它?
2025-01-14 08:45 新潮观鱼 -
2025,你还会看“长剧”吗?
2025-01-09 10:38 新潮观鱼 -
2024年末,八问中国电影
2024-12-26 15:21 新潮观鱼 -
广西恭城发现岭南地区最早城址
2024-12-25 16:27 考古 -
“片名问题尤为严重”,广电总局出手
2024-12-21 16:42 -
“聊主编”来啦!
2024-12-19 13:29 -
《封神二》首发预告,“班味表情包”先出圈了
2024-12-19 00:07 新潮观鱼 -
我们为什么爱在剧里“重回八九十年代”?
2024-12-12 16:26 中国电视剧 -
琼瑶,并不完美的人影响了一个时代
2024-12-05 07:27 新潮观鱼 -
-
这个我国“最炫”运动会落幕,舆论盛赞:值得永远开展
2024-12-04 02:36 -
广告收入近3亿,《白夜破晓》成功了吗?
2024-12-03 10:18 新潮观鱼 -
首位电影导演入职阿里大文娱,别剧异格工作室今日成立
2024-11-26 17:1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良渚遗址群家底已摸清!“考古中国”最新进展发布
2024-11-22 15:40 考古 -
金额超1亿?王宝强被举报涉嫌欺诈登顶热搜,工作室回应
2024-11-21 20:56 明星那点事儿 -
国家文物局:石窟寺开放应保护第一,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
2024-11-19 07:24 考古
相关推荐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68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5“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85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407最新闻 Hot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