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作为印度电影人,我非常钦佩中国同行的自信和雄心”
我非常佩服中国导演的一点是,尽管他们电影的题材、风格大相径庭,但他们总会以一种非常自信的方式去拍这些片子。我现在尤其想看的两部中国电影:《好东西》和《哪吒》。[全文]
-
苏联解体后,35年时光在这里按下暂停键
除了在情感故事的主线之中微妙地平衡涉及人本的简单元素,阿布德卡雷科夫也把不同时代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对农村的影响忠实地加以展现。[全文]
-
“在康乃馨革命的50年后,我们和中国有一个相似点”
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刻,整个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的内心确实存在这样的焦虑与困惑:思想开放的新生代,与保守旧时代人群,是否能够和谐共处?我希望通过这部影片去探究,是否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全文]
-
她不是詹周氏,她是周惠珍
一派认为,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更何况詹周氏这还是“谋杀亲夫”,对此等毒妇惩罚就该仿照古时的极刑,游街示众再绞死不说,还得浸猪笼,骑木驴。另一派则认为,詹周氏杀夫情有可原,她原是个老实本分的女人,是被丈夫的恶劣行径逼迫才举起了杀人的菜刀。[全文]
-
“任何自诩为客观的电影,就像在进行殖民操作”
社交媒体帝国掌控了我们的民主制度,并从内部侵蚀了它。这种现象发生在巴西社会的两极分化之后,而这一切都始于社交媒体、脸书之类平台,还有美国盛行的极右翼运动的影响。该运动最开始在美国势头强劲,随后迅速蔓延至巴西。[全文]
-
她终于还是去不了巴黎
哪怕我们知道,在1919年,巴黎那儿还蹲着一堆堆怀才不遇的落魄艺术家,但对于女主这个巴西底层的排字女工来说,巴黎是天堂,是彼岸,是自我实现的代名词。女主其实很像萧红,但她是一个遇到了萧军,但没能成功走出东北的萧红。[全文]
-
一场赛博外衣下的“中式父子虐恋”
所谓“虐恋”,就是“父亲虐我千百遍,我待父亲如初恋”,就是既恨父亲但又不肯离开父亲,父亲对自己越冷漠自己越是要在生活的蛛丝马迹里找到“爸爸爱我”的证据。[全文]
-
改编刘慈欣小说进展如何?《海上钢琴师》导演这样说
不仅是导演、编剧要有这种信念,我呼吁所有制片人、投资人、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平台,都要坚信世界上必须要有电影,没有电影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不要被眼前的工业发展困境、经济发展困境等情况所困扰,电影产业一定充满机遇。[全文]
-
从“译意风”到“中国一歌”,这里藏着中国电影的秘密
从大光明电影院的鎏金岁月,漫步到国歌母带的诞生地百代小红楼,再到鲁迅先生都一票难求的国泰电影院,最后回到藏于梧桐深处的上海影城SHO亚洲首个杜比剧场,上海用百年时光书写了一部生动的城市电影史。在这里,每个人都是电影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全文]
-
-
· 电影之城新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