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玮:教师时刻都在忙,但不是忙上课;校长什么都在管,就是没管教学
最后更新: 2023-11-03 11:55:000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本是一项需要心无旁骛、持之以恒的深远事业。但在一些教师的考核机制中,那些对孩子和家庭影响最深远的讲台上的内容,却总是最难以被量化的,往往会被排到末尾。
本末倒置的结果是,高度依赖财政拨款的公立学校和地区教育部门,会更偏向于将各种机关单位布置的任务、各种评定指标,这些凌驾于教师本身教育质量之上。相比于短期冲刺一把既可能获得正面反馈的评奖评优和先进荣誉,教学工作显然属于需要深耕的长期任务,费力不讨巧。
所谓“会教学不如会写材料,抓成绩不如抓比赛”,对于极个别老师来说,与其把学生教好,不如在每个班选一两个学生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比赛,“万一学生拿到个国奖,那今年什么都有了”。而新进入赛道的年轻老师,工资低、任务重,若多次看到身边不如自己的同事通过“捷径”获得成功,难免受影响、被“同化”。
东部某学校教师小东直言不讳:“所以老师里面就出现了两拨人,第一拨人为了自己往上爬,为了自己的职称,他可以不管学生。学生好坏,跟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他只为了自己去拼。另外一种老师呢,就靠良心干活——我职称不要了,我就把我这些孩子们带好。
所以有一些职称很多、光环很大的‘名师’,实际上他的课堂对孩子是不负责任的;另外一种老师则对孩子非常有责任心,但是呢,他也要花精力去应付非教务工作,所以没有办法去拿到那些职称和荣誉,但你说究竟哪一种老师好呢?”
把课堂还给孩子,把老师还给课堂
除此之外,年轻的班主任们缺乏管理班级的经验和家校沟通的技巧,疲于处理学生家长之间、家长与班级之间的各种矛盾,难以聚焦教学工作。来自北方学校的班主任小北感叹:“我在体制内来来回回工作过五个单位,学校是幸福感最差的,因为得不到尊重:得不到领导的尊重,得不到部分家长的尊重,得不到少数孩子的尊重,得不到社会的尊重。不被尊重让人相当难受,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孩子。”
天天被与教育无关的杂事、烦事缠身,尤其年轻班主任们很难做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在初入职场的热情理想与现实持续不断的撕裂中,对教学的专注与热情,也渐渐消散掉了。
在这种氛围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想离开“围城”,旁人看似优越的“铁饭碗”也开始出现离职潮。其中,江西省临川市的老师群体正是其中最明显的一波——大约70名教师集体辞去了教师工作。
最终的受害者是谁?肯定是孩子们。
压力层层传导,到最后都会变成学生和家长的压力。近些年,网上关于教师的恶评和吐槽逐渐增多,涉及老师的舆情,网民的观点总是泾渭分明。
但是,造成这样的局面绝非是老师一个人所致。他们不过是直面家长的最后一环,是一根针,被上面千根线所牵引着。实际上,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老师和家长们本是最统一战线的,除了家长,没有人比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够成人成才。
不管是讲课成为“副业”,还是教师团体难以聚焦静心的浮躁环境,究其根源是行政管理部门众多,把学校视作搞形式主义、捞取政绩的工具。重压之下的学校、劳而无果的教师、焦虑的家长、学生无止无休的课外补习,让城市教育环境变得喧嚣浮躁,急功近利。
03
正如00后教师留遗书后去世事件,无论这位年轻班主任的自杀原因是否有待商榷,教育去行政化都亟待取得实质性突破。
教育作为兼有“基础民生事业”和“百年国家大计”的领域,且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路径,影响着家庭和社会生活,甚至影响着国家的文化根基。教学最需要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最怕的就是被非教务工作反复折腾。教学被异化的现象,不仅让教师对教育初心、职业生涯产生了动摇怀疑,各种不合理的非教务工作和教学评估过程甚至职称评选黑幕,也使家校价值倒错,最终损害的还是学生的教育资源和国家教育大计。
对此,有教育专家提出的建议值得参考: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清单,取消和叫停不必要、不合理的填表、考评、比赛、评估;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新型的政府与学校关系。
教育部也多次提出,教育应该回归本源,把课堂还给老师,还校园一片安宁。
减负,不只是给学生减负,也要给教师减负
但怎么给学校和老师“减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真正要达到“减负”目标,首先得老师脱下“脚拷”、重回讲台,否则连“校内事”都无法“校内毕”。老师连最基本的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家长自然会在校外给孩子各种“添砖加瓦”。只要学校越发严重的行政化趋势不改变,形式主义不减少,给学校、老师以及孩子们“减负”就是一句空话。
养其根而俟其实,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老师应做纯粹的教育,还学生一间安放课桌、宁静致远的教室。
(应受访群体要求,文中小李、小西、小东、小北均为化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子怡 
-
国家安全部披露案例:一封陌生邮件背后的“网攻阴谋”
2023-11-03 11:20 国家安全 -
河北287个水毁公路恢复工程已全部完成
2023-11-03 11:19 -
蒋四兴、薛三元死刑!36年前舟山特大命案宣判
2023-11-03 11:17 依法治国 -
新加坡防长:欧洲和中东发生的事情绝不能在亚洲上演
2023-11-03 10:56 -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府常务副主席肖友才兼任拉萨市委书记
2023-11-03 10:56 高层人事 -
何雷中将:要是有诚意,美国防长就该来北京香山论坛
2023-11-03 10:55 -
在北京香山论坛上,何雷中将送给美方代表这件礼物
2023-11-03 10:55 -
何雷中将:美方这么做,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2023-11-03 10:55 -
国家安全部:居心叵测者妄图引发我国内金融动荡
2023-11-03 10:48 国家安全 -
攫取经济利益2.4亿,涉黑案主犯被判25年
2023-11-03 10:44 扫黑除恶 -
亿年前白垩纪琥珀在进博会全球首秀,内藏蜥蜴捕猎罕见瞬间
2023-11-03 10:36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第六届进博会布展工作全部完成
2023-11-03 09:35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百姓话思想|攀登灯塔,寻找世界发展的源动力
2023-11-03 09:20 百姓话思想 -
全球高管看上海丨高瑞宏:充满活力的文化和热情的人民,让上海如此特别
2023-11-03 09:17 老外在中国 -
李强将出席第六届进博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及相关活动
2023-11-03 09:17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我国海上首个超高温超高压气田生产平台安装就位
2023-11-03 08:23 能源战略 -
第六届进博会将首次实现全绿电办展
2023-11-03 07:35 进博会最新动态 -
第六届进博会国家展布展基本完成,中国馆升级扩容
2023-11-02 21:55 进博会最新动态 -
商务部:第六届进博会参展企业数量为历届之最
2023-11-02 18:08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商务部回应“欧盟将对中国风电启动反补贴调查”
2023-11-02 18:07
相关推荐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84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55“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28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7“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92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