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玮:“过鸭绿江了,现在是晚上9点30分,记住!”
最后更新: 2024-05-09 02:00:24“晚上,听到细菌弹闷声闷气的响声,我戴好口罩、拿着铁锹冲过去。将装满细菌的盒子直接铲进石灰坑里,倒水进去,使劲搅动,再倒入汽油点火,烧完后埋掉。B-34轰炸机飞得很慢,比较容易被击中,我军还活捉了多个投细菌弹的美军飞行员。”
此外,美军还在清川江桥大量使用遗害无穷的定时炸弹。
“风雷弹两侧有一排合金钢制薄片,风一吹,薄片就‘呜呜’地转,一触即炸;蝶雷弹长得像蝴蝶,外表还有花纹,投入草丛树林中很难发现,还有伪装成生活用品的炸弹。炸弹有几小时爆炸的,也有很长时间才炸的。有的投在地面上,有的投在两米深的水中。有的埋得比较深,在地下多年后才爆炸。直到现在,朝鲜和越南没清空的定时炸弹仍是个隐患。”
部队抢修前必须排弹,这个时候,王光炳总是拍着胸脯说没问题。他没有特殊装备,甚至刚开始不懂如何操作,一边大胆学习一边小心摸索,逐渐掌握了拆弹技巧。
“我当时嘴上说着没问题,但心里还是怕的。”有一次,王光炳和战友巡逻时,发现了5个定时炸弹。每个炸弹约300磅,深浅不一的插在土里。“有颗炸弹距离连队位置很近。我管它三七二十一,把武器一放,抓住炸弹头部使劲往外扯,战友也埋下身子使劲在炸弹周围刨土、把炸弹屁股往上托举。”两人一拉一举,炸弹竟一下“翘”了出来,靠在了王光炳的左肩和身上。
“我不知哪来那么大的力气,我扛着炸弹就开始跑,想离战友远一点。”跑了几步,王光炳猛地发现自己慌不择路,竟跑到连队附近来了。他急忙调换方向,又向一条小路跑去。“小路下有个小山沟,里面没人,我把弹头拆开、引信取掉,赶快将剩下的部分推了下去。”接着,他马不停蹄地折返原地,同战友一起把剩下4个定时炸弹也排除了,因此再立三等功。
这样的生死时刻数不胜数。志愿军司令部附近的大宁江桥,两段桥梁同时被炸毁,王光炳和战友们不要命地跳入江中抢修。敌机轰炸扫射激起了冲天巨浪,子弹击中钢轨溅起灼人的火星。战士们置生死于度外,整整奋战了11天,终于抢通了这两座桥梁。“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活下来的……但我知道‘人在桥在,人在路通’是我们独桥团的口号。”
就这样,这一条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争取到了80%以上的通车夜,到1953年2月底,各线都超额完成了战备物资的运输囤积任务。
“连续拼命抢修,我们的列车终于提前开过来了!看着喀秋莎火箭炮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我们想象着敌人在阵地上丢盔卸甲、乱窜逃命的样子,大家紧紧地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
说到此处,老战士高兴得振臂跺脚。他伤残了好几个趾头的脚兴奋地击打着地面,那几个脚趾,是他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冰河里抢修桥梁时冻残的。
04
1953年,北朝鲜的钢铁生命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3月下旬,前线部队指战员棉衣还没有脱下,就已领到了夏季服装。铁路通车里程由最初的107千米延长到停战前的1382千米。1953年4月,彭德怀致函中朝铁路修建部队,表彰其“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巨大贡献”和“不可磨灭的功勋”。
停战后,由志愿军独桥团改编而成的铁道兵2师8502部队留在了朝鲜。王光炳和战友们帮助朝鲜人民修补重建伤痕累累的家园。
朝鲜凯旋归来前,王光炳(右)与战友合影留念
1954年4月,脱胎换骨的王光炳回国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在抗美援朝中学会的宝贵经验,即将在三线建设和援越抗美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三线建设,他参加了数十条铁路项目大会战,鹰厦线、阳安线、汉水桥等,他转战戈壁沙漠、冰天雪地、荒山野岭,与战友一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新中国筑起一条条钢铁长龙。
1965年,时任铁道兵2师6团1营3连连长的王光炳,和妻子王光玉已育有3个孩子。夏日的一天,正在湘乡县训练的王光炳忽然接到密令——连队以中国志愿工程队的身份,迅速出发,援越抗美。
在军列即将出发前,他又收到了一封来自家乡的电报——“姐去世,速归。”他怎么能回呢?因是密令,王光炳甚至不能与家人告别。作为连长,他更不能在战士们面前掉眼泪。他只能咬紧嘴唇,将电报贴身收好,头紧紧贴在军列的车窗上,带着对家人的深深歉意又一次跨出国门。
王光炳儿子王越胜告诉我:“‘消失’第三年,妈妈才得知爸爸去了哪里。她每天在报纸里找越南这两个字,每每看到美军轰炸越南的消息,她就抓着报纸哭个不停。我后来想,要是爸爸牺牲了,我和他岂不是连面都没见过。”原来,王光炳秘密出国时,王光玉肚里还有一个孩子。小儿子出生后,王光玉一直没给孩子取名,全家都叫他“王老四”。女儿王燕平感叹:“后来妈爸联系上后,妈妈告知爸爸孩子等着他取名,‘王老四’才成了‘王越胜’,意为‘越南胜利’。”
援越抗美后,回家探亲的那一天,王光炳被院子里看稀奇的孩子们团团围住。他亲切的抚摸着一个小女孩的头问:“你是哪家的孩子?”此时,妻子王光玉恰好走来,她说:“那是你家的女儿。”一别多年,王燕平早已不是王光炳记忆中的模样。
1971年3月,王光炳从援越抗美战场凯旋而归。同他一起回家的,还有中国志愿工程部队授予他的嘉奖和“越南民主共和国独立自由”徽章。在越南的5年多,也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那时,美军武器更加先进、手段也更加卑劣。王光炳将对美防空经验倾囊相授,以身作则教导越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用“南泥湾模式”帮助当地生产发展。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吕义正 
-
首次公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2024-05-04 10:51 日本战犯笔供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历史剧,就不用忌讳历史虚无主义?
2022-08-29 08:14 -
从世官世禄到有爵无官——古代爵位制的演变
2022-08-01 17:38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
华春莹:你好呀,丁真
-
克宫回应:支持30天停火,但得妥善安排“细节问题”
-
特朗普:鲍威尔不爱我
-
“讲真,印巴打仗我们管不着”
-
普京:welcome,卢卡申科:现在都用英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