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玮:“过鸭绿江了,现在是晚上9点30分,记住!”
最后更新: 2024-05-09 02:00:24营长知道战士们的心声,他大声说:“这个(抢修铁道)与打仗一样重要,如果物资运不到前线,没有枪支弹药,没有防寒装备,用什么来打仗呢?我们做的是非常重要的!”
诚然,1950年11月,在第一批铁道兵入朝前,北朝鲜对美军的轰炸毫无办法,整个铁路线头尾全断,仅中间一段可以使用,近乎瘫痪。铁道兵入朝之后,北朝鲜炸毁的铁道开始超常的速度恢复,扭转了铁路运输的被动局面,对改善前线作战起了重大作用。
抗美援朝中的铁道兵
营长告诉同志们,交通枢纽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前线的将士们需要源源不断的军需物资。“后来,营里又开了几次思想动员大会。我感觉自己肩上担子很重,为了保证前线战友有‘吃’的,有‘打’的,我们白天黑夜拼命干,绝不怕流血牺牲!”
彼时,王光炳还不知道——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铁道兵们所面对的严峻形势,并不亚于前线战士们。
1951年7月,随着停战谈判的开始,双方前线暂停了正面大规模战斗。李奇微命令远东空军发动大规模“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计划用90天的地毯式轰炸,掐断中朝军队前线与后方的补给线,即所谓的“绞杀战”。8月份起,轰炸量达到7月份以前每月平均量的3倍多。9月份,铁路被炸坏695处次,相当于铁道兵团入朝10个月来敌人对铁路破坏量的1.3倍;10月份,铁路被炸坏1244处次,又为9月份的1.8倍。
定州车站是敌机轰炸的重点目标,王光炳此时所在的铁道兵独桥团,是保卫交通线枢纽的重要力量。
“大小敌机每10架组成一机群,每隔7米就丢一个炸弹。我还记得炸弹有800磅和1200磅,800磅的就能炸出直径8米,深3米的巨坑。”王光炳回忆,“敌机出现,我们隐蔽。敌机刚滚蛋,我们就冲去抢修!当年条件落后,我们主要靠肩扛、身背、人抬。”
坐在沙发上的老兵忽然挺直腰杆、振臂大吼:“冲啊!打倒美帝国主义!”他的眼泪鼻涕接连淌出,家人连连安抚他“不要激动”。老兵认真比划着当年抢修时的情境。“一人用草绳草袋做成简易背篼,另外两人往里面塞满石头、瓦砾和土块。装满后,大家扛起百余斤的负重就跑,跑到弹坑旁,将土石侧身倒入坑中,把弹坑填满。一个弹坑,通常要填半小时,那么多个弹坑,大家干得全身湿透,双肩磨得鲜血淋漓,没有一人喊过苦!填平后,我们在上面跳踩、用大锤砸,把石头土块压实。大家又高喊着口号互相鼓劲,一口气抬来枕木架好。”
在王光炳的记忆里,定州车站有些路段,反复炸毁修复15次之多。而美军飞机“抓帽子”的恶劣行径,更是令战士憋屈愤怒、耿耿于怀——一些敌机发现落单的战士后,不会直接攻击,而是肆无忌惮地俯冲下来,贴着树梢飞行,赶着战士东躲西藏。有时敌机甚至超低空在战士的头顶掠过,气流掀起战士的帽子,敌机如同猫捉老鼠一般。直到敌机飞行员似乎玩够了,再喷射出几梭子子弹……
王光炳回忆,战友们恨得大骂美军“空中强盗”,有战友气得不愿再隐蔽。“不跑了,他炸他的,我修我的。只要能修好,死了拉倒。”王光炳和战友们纷纷劝他:“不行,还是要跑,我们要保存有生力量。”
铁道兵们“夜修复、昼拆除”,“先通车后加固”、“先简单后复杂”、“灵活机动、保存自身”。车站、桥梁虽多次被炸,又一次次在硝烟中挺立。
1952年,随着国内人民捐款购买飞机大炮支援前线,拥有新式武器的防空部队到了朝鲜,战士们被动挨炸的情况也好了很多。
“我调到了大宁江桥。防空部队部署在山上,敌机夜间飞来,探照灯照到后,部队就开始打。有个胡排长还用步枪打下了一架飞机,大大鼓舞了士气。我们拿着轻机枪、步枪隐蔽在大山里,如果飞机飞过来,就趁它到桥边俯冲的时候开枪,命中率很高。”
有天晚上,王光炳看到美军4架B-29飞机接连被打掉,大家还将敌机残骸熔解后做成玩具,给自己打气。“有些美军飞行员很快就怂了,再不敢低空飞行,也不敢靠近大桥精准投弹,炸弹大多投在离目标200多米的地方,丢了就跑。”
援越抗美,用在越南打下来的美军飞机残骸熔解后做成的纪念品
志愿军创造性地开展抢修、抢运、保通、空战、地面防空等作战行动,致使“联合国军”原计划90天的“绞杀战”持续了10个月,且并未有效阻止中朝军队交通线的通行和战力的持续补充。
1952年5月31日,美军第8集团军军长范弗里特在编辑招待会上无可奈何地说:“尽管‘联合国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军的供应,但共军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了前线,创造了惊人奇迹。”
03
但人类匪帮不会仅靠正面出击,永远不会。
“除了遮天蔽日的轰炸,美军也悄悄地投下了很多细菌弹。细菌弹是闷弹,里面有铁盒,装满带着各种细菌的苍蝇、蜘蛛、虱子、跳蚤、臭虫。美军用P-51型、B-26型或B-34飞机投放,落地打开后,这些蚊虫散落在周围,有些细菌弹甚至直接投在朝鲜老百姓家中。”
王光炳回忆,当时志愿军建了很多观察站,每隔1公里设1个观察哨,专门观察细菌弹的投放、散落情况。每个观察哨旁有1个长6米宽3米深3米的土坑,坑内堆满石灰,旁边有水和汽油。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吕义正 
-
首次公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2024-05-04 10:51 日本战犯笔供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历史剧,就不用忌讳历史虚无主义?
2022-08-29 08:14 -
从世官世禄到有爵无官——古代爵位制的演变
2022-08-01 17:38
相关推荐 -
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403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69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评论 407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267“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86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