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玮|抗美援朝老兵的遗憾:没能看到台湾解放,祖国统一
龙头洞险“光荣”
入朝短短两个月,陈应树便参加了云山、上扬五里等战斗。其中,第二次战役中的龙头洞是他最接近死亡的地方。
11月27日晚,志愿军与敌军在龙头洞地区展开激战。作为医疗兵,陈应树在战场中穿梭,马不停蹄地包扎治疗伤员。当时场面较为混乱,陈应树一心只想着救治战友,完全忽略了自身的危险。当他为一位伤员包扎时,一枚迫击弹在他附近爆炸,他只觉得头被人用重物猛地砸了一下,随即便失去了意识。不知道过了多久,陈应树被附近的战友唤醒。
“我用手拍拍了头,想让自己清醒一点。才发现头上脸上身上全是泥,裤子已经被血浸湿、剧痛难忍,迫击炮的弹片插在我的左腿上。我马上给自己打了一针镇痛剂,咬着牙把弹片扯了出来,再迅速把伤口包扎好。”简单处理后,陈应树立即检查队势,带着队友向正确的方向爬去。“一路上双手沾满了鲜血,分不清是自己的还是战友的。”当战斗结束,周围没有了枪炮的轰鸣,陈应树才发觉自己的左耳已经失去了听力,此后再没康复。
“后来有人问我当时害怕吗?我回答‘没来得及害怕’。在战争面前一个人渺小得像只蚂蚁,尤其面对死亡时,是很难克服那种恐惧的。但我们志愿军战士是不一样的!我们就能凭着誓死捍卫祖国和人民的精神,把美国佬挡在国门外、按在谈判桌上!”
陈应树的孙女陈芊汝告诉我,记忆中每到雨天,爷爷的左腿就会隐隐作痛。当家人担心老人的旧疾时,老人却笑呵呵的对他们说:“这种痛是好事!它能时刻提醒我,能活在新中国是多么幸福啊!你们年轻人,生在和平年代更要好好珍惜。”
今天的我们,能在和平的国度,畅谈前辈们的一切,正因他们当年在你我一般的年纪,以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
三立战功
1950年12月31日,第三次战役打响。349团从新津浦突破临津江,向湘水里、仙岩里方向穿插。朝鲜正值几十年不遇的严寒,12月的临津江寒风凌厉,很多地段已结冰。陈应树从小在南方长大,刚踏上冰面就一个趔趄、猛地摔倒怎么挣扎也站不起来,一位东北的战友赶紧将他扶起。陈应树站稳后一看,身上背的米袋子摔破了,粮食洒落大半。看他心痛不已的样子,战友打趣道:“等过江了我们去弄点美国罐头,给你把米补齐。”
1951年1月8日,第三次战役结束,117师挺近汉城。连续三次战役,志愿军取得重大胜利、士气高涨,但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减员较大、部队疲劳、战场南移导致补给线过长等等。故决定将一部分军力转为防御,陈应树所在部队奉命在汉城法院休整。
休整还不到一个月,1月27日,敌军集中5个军、25万兵力和在朝全部航空兵、炮兵、坦克兵,对志愿军防御面发起全线进攻,企图重占汉城,第四次战役打响。此时的陈应树已能独当一面,被调往349团3营8连,负责战场紧急救治、转运重伤员和战后搜救工作。
在经历了龙头里、鹤谷里桥头争夺战、横城穿插战后,因表现优异,陈应树在1951年4月荣获三等功。同月,第四次战役结束。
1951年夏,天气炎热,连部里30多位战士突发痢疾,山脚连部驻地的药品已不足。连续的暴雨,连部通往营卫生所的道路被汹涌翻滚的山洪淹没。陈应树三次冒险涉洪,均以失败告终。
看着情况危急的战友们,陈应树一咬牙做了一个决定——他要从下方的山壁出发、贴着岩壁逆水而上,到达山上的营卫生所补充药品。“我当时盘算着,如果可以用我的命赌一把,换30多位战友的命,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凶猛的洪水不时卷起两尺高的浊浪,拍打着岩壁发出轰轰隆隆的声响。陈应树的手指紧紧地扣着岩石,躯干紧紧贴着崎岖不平的岩壁,他勉强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几次险些被浪打下去,浑浊的水扑进他的眼睛里、鼻子里,呛得他呼吸困难,似乎力气随时会耗尽……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抵达营卫生所。陈应树将所需药品密封挂在身上,马不停蹄地再次攀着岩壁回到连队里。战友们经过及时救治、逐渐康复,陈应树也因此再立三等功。
1951年11月,39军结束战备休整,在临津江两岸修筑阵地防御工事。在6个月的阵地生活中,除了修建工事,陈应树还多次冒着敌军的炮火,穿梭于战场积极搜救,在担架排不能及时支援时,多次往返转移伤员,因此第三次获得“三等功”嘉奖。1952年2月通过“三交一评”,陈应树晋升为副排级干部。
立功证书及勋章 陈应树家人供图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这件国宝级器物,证明三星堆人是“龙的传人”!
2021-03-24 08:49 -
仅剩7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蔡丽华逝世
2021-03-01 11:24 -
大明之耻,为何后世史官要抹白?
2021-01-28 08:49 观学院 -
登上《国家宝藏》的王贞仪,是当时“才女”无奈的缩影
2021-01-07 08:27 -
航天603基地入选国家工业遗产:中国第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场
2020-12-31 08:08 航空航天 -
中组部部长: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
2020-12-13 11:41 -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62天,收到20550条留言
2020-12-13 10:24 -
志哀!国家公祭日,南京下半旗
2020-12-13 09:35 观察者头条 -
河南发现2600多年前戎人王级大墓
2020-11-29 22:09 考古 -
央视首次公开毛岸英一段珍贵影像
2020-10-23 09:48 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0-08-29 11:07 -
专访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听他讲述《八佰》背后的故事
2020-08-15 10:03 -
《北史》中鲜有美人故事,鲜卑人真的颜值不在线吗?
2020-07-20 07:36 -
从全民族抗战汲取复兴力量,习近平这样论述
2020-07-08 12:59 -
不忘“七七事变”,听习近平这样论述“战争与和平”
2020-07-08 08:56 -
83年前的今天,危急!危急!危急!
2020-07-07 08:31 -
台湾学者否认原住民来自大陆,然而我们有一个直接证据…
2020-06-27 08:16 -
重建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叙事,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遥望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3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288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91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2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