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隔163年,中国重新‘拥有’海参崴”?
网上很多人将此事理解为俄罗斯受俄乌战争和欧美制裁的经济压力,被迫将海参崴港开放给中国使用,认为东北解决了离出海口太远的问题,甚至还展开了更多更宏大的构想。这些明显是对这条海关法令的过度解读。[全文]
-
如何突破欧美封堵?外贸数据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这套欧美体系正在限制中国的发展:当我们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建立自己的品牌时,我们就看到了欧美是如何对待华为的。到了触及终端客户这一步,我们看到了海外版抖音的首席执行官在美国国会被围攻的场景。[全文]
-
中资入股汉堡港,这笔账该怎么算?
汉堡港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局面,去年到今年港口吞吐量排名掉了一位。这时更应积极跟班轮公司合作,以争取更多的业务。即使跟班轮公司谈收购条件,也是要求对方保证投入多少资金建设港口设施,有多少船舶挂靠,有多少箱子交给码头操作。但实际中,德国的出发点却是“利用经济影响力获取贯彻战略利益”。[全文]
-
集卡司机的烦恼:为何各地互不信任?
以前吴师傅跑一趟金华能拿2000元,扣掉1200元油钱、400元高速费、100元提箱费,能赚300元左右;现在疫情管控加严,耽误时间不说,各种绕路停车,油钱就要多花100多元;一被隔离,更是半个月没收入,[全文]
-
所有港航相关行业里,受疫情伤害最大的是集卡司机
腹地的集装箱卡车难以抵达上海港,才是封控对上海港最大的影响。同样上海港进口的货物和集装箱也会被卡在上海港内无法运到其他地区。浦东机场也面临相同情况。而所有港航相关行业里,受疫情伤害最大的是集装箱卡车司机这个群体。[全文]
-
俄罗斯运输线受阻,中国能帮上什么忙吗?
随着欧美各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升级,苹果、耐克等外国品牌退出俄罗斯市场,俄罗斯可能面临经济困难、消费品短缺的问题,这对中国品牌的产品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品制造基地,能够提供俄罗斯绝大部分所需的消费品。[全文]
-
美国现在启动调查,早干嘛去了?
也许是为了让自己的勒索行为显得有人支持,美国还拉上了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个国家——这不就是五眼联盟么?[全文]
-
《华尔街日报》指责中国“窥探世界航运信息”,看完我就笑了
《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文章中充满了对“如果中国掌控了供应链数据,可能造成的危害”的各种推测,初看下来会惊叹于文章作者的脑洞,再读一遍会有特别熟悉的感觉,因为这些坏事往往是美国自己做过的。[全文]
-
供应链只能依赖外国公司,这仗还怎么打?
以前中国企业很弱小、还没有走出国门时,这些问题还不严重。但当中国企业的业务遍及全球的时候,却找不到能顺利完成运输任务的中国货代公司,只能把供应链交给外资物流企业,结果就会发生美国联邦快递将两个从日本寄往华为中国办公室的包裹转运至美国的事情。[全文]
-
美国为何一边嚷嚷缺货,一边让货物滞留港口?
目睹了美国的各种荒唐操作后,可能有读者就开始“飘飘然”,甚至以为中国港口的一切都是如此完美。然而,我们目前并没有大肆嘲笑美国的能力。[全文]
-
新冠病毒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海关拦得住吗?
进口食品尤其是冷链进口的生鲜中携带新冠病毒的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这不是中国海关或者谁的失职问题,而是限于客观条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全文]
-
葡萄酒反补贴调查,澳大利亚慌不慌?
跟印度不考虑国内产业链情况,不分品类直接延迟所有产品的清关不同,葡萄酒这产品在中国的替代性很强,产业链很短,而且是非必需品。换而言之,八月之后澳大利亚葡萄酒还能否在中国市场左打法国,右踢智利,这里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全文]
-
黎巴嫩爆炸是必然,天津爆炸是偶然?不能掉以轻心啊
事实告诉我们:贝鲁特港口的事故是偶发的,如果被扣的货船载运的不是硝酸铵,那就根本不会有这次爆炸;而中国对于危险品的产量和使用量是天文数字,因此天津事故,或者说中国的危险品事故,发生的概率更高。[全文]
-
边境冲突靠经济制裁挽回,印度这事儿做得太不专业了
印度欲对中国产品进行限制,在进口环节采取限制措施并不奇怪,奇怪的是,采取的措施非常不专业,完全不像一个正常的政府行为。[全文]
-
美国为何要制裁中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物流公司?
能享受美国制裁待遇的无不是行业巨头,如华为、中兴、大华科技、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和一票国字号巨无霸,似乎还没有物流业的企业被制裁过。这盛德物流何德何能,竟能代表物流业首先享受到美国的制裁待遇?![全文]
-
中国口罩质量有问题?聊聊外商的采购门道
甩锅中国产品质量,欧美大批媒体喜爱吃这一馒头,中国国内也有大批人士附和捧场,加上中国普通民众对医疗行业欠缺了解,再搭配长期与中国产品相伴的质量不佳的刻板成见,采购商不愁锅甩不出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