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骥:积极应对气候变暖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
关键字: IPCC气候变化观察者网:相比之下,中国一直致力于预防全球气候变暖工作,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我们知道中国经济目前也面临下行压力,有些经济学家也提出过环保影响企业发展的论调,您认为该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避免减排协议拉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邹骥:现在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也很多样,我还是以中国为主要背景来说这个事情。实际上,我觉得走低碳发展的道路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历史机遇,如果我们完全路径依赖,沿着传统的技术走,永远都落在后边。但是今天我们不一定要沿着传统技术走了,比如我们现在修地铁,就不一定像伦敦100年前那样修了;我们今天安排电力系统,就不一定像美国当年那样安排它的电力系统了。在今天,我们能够以较小的排放和气候损失,赢得相似甚至于更大的经济收益和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已经有这种超前的意识和眼光了,我们以电动车为例。中国比较早的重视投资电动车,现在从全球来讲,中国的电动车发展是最快的,在全球的产能、产量和市场应用份额也是最高的。在使用电动车以后,我们再去着力于电力系统的低碳化,那么中国就完全是一个崭新的能源系统和交通系统。它的排放会很少,但依然能够给人民提供交通服务。我们要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在这个时候中国完全有机会在短时间内缩短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到一定时候在基础设施和能源供应方面超过一些发达国家。
另外一点很重要是,如果我们大量采用可再生能源,就可以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存度,最终实现彻底的能源安全。
总体来讲,我觉得搞低碳发展是有利于缩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差距的。
风力和太阳能不受任何国家管控,是各国竞相开放的清洁能源
观察者网:类似于国际社会呼吁中国在美国衰落奉行保守主义的国际格局中替代美国一样,上次巴黎气候大会后,就有声音希望中国能够在全球气候变化工作中起领头羊的作用,您怎么看待中国在阻止气候变暖行动中的作用?
邹骥:毫无疑问,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作用会与日俱增。随着我们国力的提升,随着我们国家低碳发展道路越走越远,中国的作用肯定是越来越大,这也是一个必然趋势。
中国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年度排放国。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球,中国的巨大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但中国是不是要取代美国,这要看怎么理解。我们和美国的差距,特别是总量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中国现在GDP基本占到美国的2/3左右了,如果一切都正常的情况下,这个趋势我觉得是没有人能够改变的。
除此之外,我们的排放和能耗的体量也在这儿摆着,所以说中国是不是要发挥领导作用,取代不取代美国,我们要看它在整个体量上,在技术、经济、知识的实力上,能达到一个什么程度。我们要正确理解取代和领导这两个词的含义,中国应该把握这个战略方向,要坚持这是一种引领。
在国际气候秩序和气候治理中,中国要积极参与,要保证公平和有效。中国应该是一个建设者,我们在巴黎协定中也已经扮演了这个角色。
当然这里边最敏感的问题就是我们出不出钱,世界各国一谈到让他出钱,那时候都很敏感。我个人的观点是,钱总是要出的,但是出多少要量力而行,并且要对出钱的结果进行评估。这个评估我觉得无非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会有贡献,会援助一些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些连带的效果,比如可以支持我们的企业走出去,我们的标准走出去。所以不要简单说中国出钱出多了,我们还是要看收益。
总的来讲,中国在气候领域对全球做出应有的贡献,或者作出杰出的贡献,对中国最终是有利的。因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会影响全人类的,世界人口的1/5是中国人。另外从国土面积上来讲,中国也是一个大国,气候变化如果有不良影响,中国是一个最大的受害者,中国人民也是最大的受影响群体。所以我们对全球做出贡献,其实我们自身就在其中,也享受到这样的收益。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海外的投资也会得到回报。我们有这么多人出去旅游,如果中国是一个污染者的形象,在全球是一个形象很差的国家,自私自利,不考虑别人,那么我们去海外经商、旅游,人家对你会有好感吗?你在那儿会顺利愉快吗?我们总是要给别人做些好事,给大家做一些好事。而且我们是一个大国,应当承担起大国的责任。只不过我们要控制不能让这个钱花的无效,再一个就是要量力而行。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全球做的贡献,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我们的领导力也会越来越强,这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进程。至于说中国要不要取代美国,我觉得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要看在这个过程中,谁发挥的作用比较大,谁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如果美国老不参与的话,在低碳领域可能它的优势就会慢慢相对削弱。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周雪莹
- 最后更新: 2018-10-17 07:16:59
-
“企业的发展是基于整个国家的国运”
2018-09-19 20:59 达沃斯论坛 -
马克思对21世纪的世界意味着什么?
2018-05-08 14:53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
预告|这周六,看陈平老师如何对话经济学的诸位大佬
2018-04-05 08:14 中国经济 -
农村真有63%的孩子没上过高中?罗斯高教授其实是这么说的
2017-09-29 09:38 观网看片 -
马云底特律演讲:将中国视为机遇
2017-06-30 08:12 阿里帝国 -
与福山辩论6年后,张维为有话要说
2017-06-12 13:30 观察者头条 -
中信书院前沿论道 吴建民携新书演讲:世界的变化与中国
2015-12-26 01:16 中国外交 -
贾康:过去主流经济学理论认知框架不对称
2015-12-14 01:34 本土经济学家逆袭 -
国家认证能力为什么重要?
2014-06-04 14:51 -
定制8枚金牌 让他们放心中考
2014-04-18 15:28 -
南苏丹武装分子袭击维和营地
2014-04-18 15:21 -
清政府为什么没能识别大英帝国崛起
2013-12-07 08:08 -
国歌赋予自由
2013-11-26 17:43 -
陈寅恪是怎样被送上神坛的
2013-10-13 08:04 -
上海租界:高级妓女的还是知识分子的?
2013-09-10 17:51 -
国信办主任鲁炜:自由意味着秩序
2013-09-09 22:18 观察者头条 -
如果爱惜言论自由,就要表现理性
2013-08-26 23:35 听听大V怎么说 -
中国已成名副其实“中央之国”
2013-08-05 20:52 -
“社会”的构成:自然法与现代社会理论的基础
2013-06-20 11:28 -
《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邓小平与中国改革
2013-03-29 15:57 观察者网会客室
相关推荐 -
“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评论 8“法国情报部门让我干预大选,我拒绝了” 评论 36“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评论 191“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评论 356“中美谈判后,各国对美更硬气了” 评论 143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
欧盟宣布:英国,“回到世界舞台”
-
“法国情报部门让我干预大选,我拒绝了”
-
“日本车企很绝望”
-
“我都没买过米,全是别人送的…”,日本农相道歉了
-
高志凯提建议,巴基斯坦主持人的嘴角都压不住了…
-
“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
华人“钢铁大王”在菲遭撕票案主谋落网,部分赎金已提走
-
“特朗普次子要去越南,想在胡志明市建特朗普大厦”
-
“我来到这里工作,因为中国是支持环保的超级大国”
-
“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
“日本很小心,不想让特朗普丢脸”
-
“我只能靠中国赚钱:听特朗普这么说,想拿石头砸他”
-
美财长认了:美国消费者买单
-
英国也盯上了...
-
美国发生火车撞人事故:2人死亡,至少1人失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