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思:作为认知革命的胜利者,中华文明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最后更新: 2023-04-29 08:52:46人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已经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发育和人类历史的方向,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如此宏大的问题。出于思维惯性,大多数人试图保持在技术应用的层面上建立理解模型并进行预测,不去正视它所触及的真正的核心问题。
例如,《办法》中的第四条第(四)款要求“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采取措施防止生成虚假信息”。
如果仅在技术应用层面上理解,何为“虚假信息”的问题是可以进一步讨论的;但如果在哲学和文化的层面上理解,如前所述,没有“虚构之事”就没有“认知革命”,也就没有人的有效交流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人类社会,这样一来“虚假信息”又该如何定义呢?就其本质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就是为了制造出更多、更新、更虚、更假的“虚构之事”而诞生的,“防止生成虚假信息”又如何能做到呢?
这是问题核心的核心,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都在回避和搁置问题。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本身,当然也乐见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
针对人们的质疑,生成式人工智能自己目前给出的标准回答通常是这样的:
总之,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将会是一个不断进化和完善的过程,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个性化、多样化、人性化和广泛应用的服务。当然,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有一些反面例子:如误导性......偏见性......隐私问题......依赖性......安全问题......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反面例子并不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本身的问题,而是在使用和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安全和可靠性。
它绝不会承认: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绝无可能在使用和开发过程中避免这些问题,更大的可能是放大这些问题并制造出新的、更大的问题。而“确保人工智能的安全和可靠性”恰恰也就是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类本质的改造和对人类认知和交流能力的取代。
成功的机会在哪里?
然而,无论怎样,无论是技术问题还是历史问题或文明问题,中国都已经大踏步进入了“全员媒体”与“全员人工智能”叠加的新时代。
如何一方面支持鼓励“虚构之事”生成技术的大发展,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虚假信息的大量生成,这个既是技术层面又是哲学和文化层面上的超级难题,也一夜之间摆在了全体中国人民面前。
超级难题有多么“超级”?前面说了,从智人大脑自身演化发生基于“虚构之事”的认知革命,到今天由机器取代大脑制造出“虚构之事”的人工智能革命,这中间是10万年。任何一种人类文明,都只是这个时间长度的零头。
这也就意味着,最多只有1万多年的人类文明史,不过是智人认知革命在末端阶段的一个自然产物。任何一个独立发生的人类文明,都是通过在“虚构之事”上进行充分交流而逐步发生的。什么是“天神”?什么是“圣人”?什么是“民族”?什么是“国家”?包括什么是“文明”?其实无不是“虚构之事”。没有这些“虚构之事”,没有众人对于这些“虚构之事”的共同相信和一起讨论,任何一个文明都无从发育和发展。
这也就意味着,当今存世的几个主要文明,无一不是认知革命的胜利者,也就是在围绕“虚构之事”进行交流最为成功的文明。而那些在历史中先后消失的文明,有很大可能正是因为输在了这个方面。不难想象,一个对“虚构之事”不加任何制约最终发展到人人撒谎、是非不分的社会,或者一个对“虚构之事”强加了太多的禁令最终导致思想枯竭、活力全无的社会,都是会走向崩溃的。
这个认识也许提供了一个启发:中华文明毫无疑问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文明之一,用一种演化主义的观点来看,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未曾中断直到今天,而且还在朝气蓬勃地发展当中,仅凭这一点即可确信,这一文明一定包含了众多使其能够连续取得成功的基因密码。
这些密码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人们只需要知道它们仍在不断地发挥作用,尤其是在“虚构之事”方面发挥正常作用,就可以对于这个文明未来的延续和发展保持信心。
基于这种信心,可以认为,即使在当前这个“全员媒体”与“全员人工智能”叠加的新时代,今天的中国仍然可以按照惯常的方式从容应对。尽管人们在分辨何为“好的”虚构之事、何为“坏的”虚假信息,哪些方面可以鼓励支持、哪些方面必须强行禁止时仍然困难重重,但也问题不大。在现实世界无数活生生的具体实践中,文明中那些推动成功的基因密码仍会被自动激活,让道德准则和法律原则共同生效,最终的结果将不会严重偏离《办法》中所指明的方向。
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并归纳出五大特征: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一个面向全世界的宏伟蓝图。
可以相信,以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作为基本保障,“全员媒体”与“全员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一个全新的背景和局面,另一方面也必将助推以上五大特征的充分体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中国科学家发现火星近期水活动新证据
2023-04-27 13:59 航空航天 -
我国科学家领衔,拍到黑洞“尾巴”
2023-04-27 08:13 -
最新研究:地球能量失衡加剧
2023-04-24 13:38 全球变暖 -
载人航天总师周建平获“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2023-04-24 10:43 航空航天 -
迄今最重“薛定谔的猫”出现
2023-04-24 08:13 科技前沿 -
世界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投用,能效转化率提升一倍
2023-04-23 06:50 科技前沿 -
vivo连发两款旗舰,折叠屏能否成为手机市场救星?
2023-04-21 23:30 观网财经-科创 -
倪光南:openEuler成为中国开源的一个典范
2023-04-21 22:37 观网财经-科创 -
复旦MOSS升级版开源上线,“道德感很强”
2023-04-21 14:09 人工智能 -
中国科学家精确测量!算出银河系“体重”
2023-04-21 10:38 天文 -
华为:突破封锁,成功实现MetaERP研发和替换
2023-04-20 19:35 观网财经-科创 -
提取出近乎完美的量子纠缠!祝贺中国科学家
2023-04-20 14:09 科技前沿 -
改写教科书的发现:大脑运动皮层中有一个“身心界面”
2023-04-20 10:12 科技前沿 -
孟晚舟当值轮值董事长后首度亮相:分享华为数字化转型经验
2023-04-20 01:10 观网财经-科创 -
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AI能力快速提升,但还面临三个重要挑战
2023-04-19 23:23 观网财经-科创 -
非常罕见!21世纪仅有7次
2023-04-19 22:45 天文 -
生成式AI监管新规征求意见,专家:应为市场留足发展空间
2023-04-19 09:08 观网财经-科创 -
“这事再次印证了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2023-04-18 16:06 美国一梦 -
华为再发新机:搭载高通处理器,将部分旗舰功能下放
2023-04-17 23:09 观网财经-科创 -
长七遥七运载火箭运抵文昌发射场,将执行天舟六号任务
2023-04-17 11:00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
特朗普:我把自己P成了教皇
-
中国限制,稀土价格涨三倍
-
白宫宣布阅兵,正好是特朗普生日
-
耐克等美鞋企致信白宫:活不下去了,快豁免
-
砍1630亿美元!但“马斯克和SpaceX是赢家”
-
“145%关税是站不住脚的”,他们选择放弃美国市场
-
推迟谈判后,伊朗最新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