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建明:遏制与反遏制,中美之间一场无法避免的战略较量
【文/周建明】
今年两会期间,3月6日习近平主席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指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实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给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遏制”这个概念首次被用来界定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的战略。
什么是遏制?其本质是什么?
遏制并不是美国目前对华政策的官方用语,他们使用的是概念“战略竞争”。遏制是自特朗普上台以来,我方对美方战略的总结:美国在不择手段地遏制我们。
遏制曾是美国对苏冷战时的核心战略。冷战的起点就是1947年3月从杜鲁门政府援助希腊,当时,杜鲁门政府明确表示要用战争之外的手段来遏制苏联的扩张。从此美国告别了孤立主义,确定了一个远高于自身安全的战略目标:在全世界推行美国所信奉的“自由”。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1950年68号文件《美国国家安全的目标与计划》指出,“我们的自由社会不得不承认,苏联体制向我们提出了生死挑战”,“克里姆林宫对美国的挑战不仅是针对我们的价值观念,而且是针对我们用于保护这些价值观存在的环境和物质能力。”
1948年8月18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20/1号文件提出的遏制战略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把苏联的力量和影响减少到使他们不再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构成威胁的程度;2.使苏联掌权的政府从根本上改变其信奉的国际关系的理论和实践。”该战略文件也明说:“我们谋求苏联采纳这些概念,等于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推翻苏联政权。”这些内容后来在国家安全委员会20/4号文件中再次得到强调。而且,不管战后是什么样的政府在苏联执政,美国都要剥夺其对美国构成威胁的一切可能性,即使是非共产党的、亲西方的政权上台也不例外。这就是冷战的本质。遏制战略的这个本质,已经被以苏东解体为结果的冷战,以及冷战结束后美国对俄罗斯继续打压的战略所证明。
所谓“遏制”,就是要把不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对手置于死地。只不过不是采用武力摧毁,而是采用各种手段进行遏制,使其无法发展、孤立,直至最终垮台。美国的遏制战略也会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冷战期间对苏的“缓和”、以及现在对我的“战略竞争”。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实行对华“接触(Engagement)战略”,甚至同意与中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始终没有放弃对华遏制的一手。比如,在高技术领域用《瓦森纳协议》限制我们;在台湾问题上默许台独势力发展、不断对台军售,而限制我对台使用武力;对藏独、疆独、港独势力的支持。只不过当时美国还抱有这样的期望:通过接触把中国拉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通过市场化和经济自由化,来改变中国的基本制度,使之成为一个接受美国领导、在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国家,从而遏制的一手没有成为接触战略的主要方面。
当发现中国利用现存的国际体系迅速壮大,并坚持要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时,美国意识到对中国的“接触”失败,从特朗普政府起就明确转向了遏制。
受美国对华贸易战影响,孟晚舟于加拿大无故被捕,遭到三年非法拘禁后终于归国(图源:IC Photo)
美国之所以要遏制中国,核心是中国不愿意西化和屈服于美国的霸权,不愿意放弃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并且显示出特有的文化、政治、制度、道路优势,正在进一步转化为日益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被认为是世界上唯一能全面挑战美国霸权的国家,因此被视之为最危险的战略对手。
对于美国对华遏制,国内有不同的解读:认为是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和在高科技领域不断突破,动了美国及西方国家因垄断而获取超额利润的奶酪;认为是中国军力的发展已大大缩短了与美国之间的差距,甚至完全可能成为可匹敌的对手;认为美国想霸住台湾不放,成为手中牵制中国的王牌和维持作为世界霸权的信誉,等等。这些看法都有道理,但还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说到底,是美国的安全观根本容不下一个走自己现代化道路的中国,更容不下由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导致整个国际秩序的改变、最终失去霸权。
笔者曾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遏制战略解析》中分析过这种安全观背后的逻辑,它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基于一神论的基督教文明一元化的世界观,以及由此产生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和基本制度推向整个世界的使命感。正如塞缪尔·亨廷顿所言,美国的文明内在地存在“非西方国家的人民应当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市场、权力有限的政府、人权、个人主义和法制的价值观念,并将这些观念纳入它们的体制”的使命。对不同的文明内心具有像消灭异教徒那样的信仰冲动。所谓称霸世界,不但要用武力和经济力量征服世界,还要用美国人所持有的精神力量来改造世界。因此,美国天生与一个多元文明、多极化的世界水火不相容,更不用说对一个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了。
亨廷顿认为,美国文明与中国文明之间存在较为强烈的冲突(图源:《文明冲突与世界关系的重建》)
第二、基于其特有的世界观,美国总是首先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出发来界定威胁,从而把威胁放大;再由所界定的威胁出发来界定自己的国家利益和配置战略资源。因此,这是一个满世界找威胁,看谁都像敌人的国家安全观。
第三、美国的安全观所相信的基本逻辑就是实力,主要是军事和经济为代表的硬实力,把追求压倒性的绝对优势作为保证安全的首要条件,也是战略竞争的核心内容。在冷战过程中是这样,冷战结束以后还是那样。早在1991年冷战刚结束,老布什政府就准备了一份国防指导性文件要求努力防止世界上任何地方出现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面对现在的中国就更是这样。
第四、在美国的战略视野中,对地缘政治的关注已成为固定的范式,着眼于发现对手。从海权论开始,就表明这个未来的帝国目标远大,着眼于全球的地缘政治。不管是对控制关键地区还是控制海上通道,是实现军事准入、围堵对手,还是夺取战略资源,甚至开辟新的战场上,美国都有着深远的考虑。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啸云 
-
中国领馆提醒:切勿抱有投机和侥幸心理
2023-04-10 08:02 -
美国威斯康星州2名警察遭枪击死亡
2023-04-10 06:57 美国一梦 -
叙利亚总统与伊朗总统通电话
2023-04-10 06:57 -
访美前夕遇上“监听丑闻”,韩总统室:先例很多
2023-04-09 23:23 三八线之南 -
沙特代表团抵达也门 计划与胡塞武装举行停火谈判
2023-04-09 21:21 也门局势 -
委内瑞拉:第一个受到中方邀请
2023-04-09 21:07 航空航天 -
韩军方:三天了,电话未接通
2023-04-09 17:41 三八线之南 -
“战争贩子,自己去前线,别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2023-04-09 16:58 -
“不管谁赢得2024年美国大选,我们都会获得核潜艇”
2023-04-09 15:04 -
美官员咬定:是俄罗斯人干的
2023-04-09 14:43 俄乌冲突一周年 -
无视政府警告,以色列数十万抗议者举行集会
2023-04-09 13:41 -
中国驻泰使馆通报留学生遇害案
2023-04-09 13:17 -
好家伙,推特连夜给BBC们想了个新标签…
2023-04-09 13:12 -
为了他,俄罗斯向加拿大正式抗议
2023-04-09 11:49 -
肯尼迪侄子谈中国推动沙伊和解:新保守主义战略惨败的标志
2023-04-09 10:03 -
沙特、伊朗马上动起来了
2023-04-09 09:34 观察者头条 -
美参议员透露,布林肯将访问越南
2023-04-09 08:59 -
“所有成员国领导人都将出席今年金砖峰会,包括普京”
2023-04-09 08:55 金砖国家 -
美军2架F-16战机在冲绳紧急着陆
2023-04-09 08:16 -
美国海军向中东地区部署一艘核潜艇
2023-04-09 07:29
相关推荐 -
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0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评论 339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258“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82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501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