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耀辉:3亿人老有所养,财政压力如何破解?
最后更新: 2024-07-12 14:47:54这种阻力也不单单出现在中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也有。这背后的原因当然是老百姓不愿意延迟退休,因为他们可以不干活就拿钱;也许拿了退休金之后还可以继续再挣一份钱。
中国的延迟退休改革确实面临很大的阻力。但是国家财政收支面临现实难题,延迟退休是不得不走的路。在现有现收现支的体制下,有付钱人和受益人,显然,谁都愿意当受益群体,所以延迟退休和养老金改革处理不妥通常就会引起社会比较大的反弹。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社会反弹,在不同国家之间还是有些差别的。有些地方,比如说新加坡一直在推行延迟退休,却看不到大规模的民众反弹,为什么呢?这其实跟养老金的制度设计有关。
新加坡的养老金制度是没有政府统筹再分配环节的,而是以个人账户制养老保险为主的中央公积金强制储蓄计划:个人攒钱支持晚年的退休生活,攒得多,退休之后养老金就拿得多。简单讲就是“自己养自己”。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CPF)大厦
所以,一旦政府要推行延迟退休,居民反对的阻力就不大;另外,在没有再分配的养老金制度下,即便是有人口老龄化问题,人们的寿命在延长,个人有积极性自主选择延迟退休,所以对个人的影响也不大。
而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体制里,年轻人养老年人,等年轻人退休以后仍是更年轻的一代人在养老年人,总之自己的钱在养别人,老百姓对于延迟退休就会比较消极,所以会使得延迟退休改革面临更大的阻力。
即使在强制性的现收现付+再分配的养老金体制下,制度设计的差异,也会导致对养老改革的民众反弹有所差别。
比如美国的联邦养老保险跟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障很类似,也是采取“现收现付制”。不过,美国最近的一次将退休年龄从65岁延长到67岁就很顺利。
美国从1983年里根总统时期就出台了法令,规定20年后,也就是2003年至2009年,将男女法定退休年龄从65岁延长至66周岁;再从2021年至2027年,将男女法定退休年龄从66岁延长至67岁。因为筹划得很早,真正执行的时候,就没有引起民众的反弹。
个人养老金:可指导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向
观察者网:2022年开始,中国也开始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被称为除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之外中国养老体系的第三个支柱。人保部最新数据显示,这个制度在36个城市和地区先行实施已一年多时间,已经有6000多万人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您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给予很大的肯定,为什么这么看好个人养老金?
赵耀辉:个人养老金的初衷在于解决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缺位问题,但是我认为它可以指导未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
面对人口老龄化巨大压力,养老金改革的制度选择必须考虑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缴费积极性、有利于共同富裕。
目前我国的现收现支养老金制度,前面已经讨论过,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之下,缴纳的人在减少,受益的人在迅速增多,财政可持续性压力只会越来越大的。很多人不缴费,或者只缴纳很少的钱,社会养老保险能够起到的保障老年期生活的作用被削弱。所以个人养老金的未来被寄予厚望,如果能够做大将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不可持续问题。
其二,做养老保险的一个关键词是激励。个人养老金的权属在我们的管理办法里面已经写明了,它是建立在自己账户名下,相当于个人私产。通过个人养老金投资,你能够看到谁在管理,收益什么样,还可以看到每年的增值减值。因而个人养老金对缴纳人的激励作用,就和基本养老金是不一样的,后者因为再分配的成分高,带有税收的性质。
领取到养老金的老人中国网
我国的基本养老金是“统账结合”模式运营,虽然也有个人账户的部分,但这是空账运行的,个人没有收益权,这笔资金也不可以转移。
很多年来我一直在“鼓吹”个人养老金,我觉得现在认可它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底层的百姓,因为底层的百姓有部分人是不愿意缴基本养老保险的。他们认为缴了费以后,虽然城镇职工养老账户里能够看得个人缴纳比例(个人缴纳比例为8%;灵活就业为20%),但是将来能领到多少养老金,自己是不知道的;有的人即便缴了,也是按照最低的标准去缴。
所以,我一直在讲,想要让老百姓愿意存钱养老,退休的时候能够领到一大笔养老金,需要有一定的激励,就是要让老百姓有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那么这个积极性就来自于做实个人账户,就像我们现在试点的个人养老金,能够让老百姓看到市场回报,让专业的公司去打理,而不是让政府去打理。因为政府去打理养老金,回报率可能很低的,而且个人无法掌控,个人缴纳的积极性就不如个人养老金。
观察者网:按照人保部的数字,目前养老保险的缴纳人数已经超过10亿,如果减去未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未成年人,可能基本上全覆盖了,不过,您关注到我们不缴纳养老保险的人还是挺普遍的?
赵耀辉:我们时不时可以看到,断缴、漏缴和不缴养老金的新闻,比如很多灵活就业的人群。我做过测算,在现收现付的制度下面,灵活就业人群的缴费按投资收益来看是比较划算的,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去缴,是因为灵活就业人员如果想就地缴费,之前存在户口限制。
另外,随着中国平台经济的高速增长,新业态的灵活就业人员占比庞大,有数据统计达到8400万人,占劳动力的10%。这些行业企业用工规模庞大,如果认真缴纳四险一金,总社保金额要占到工资的46.8%。
所以企业为了压低用工成本,往往会采取外包等办法,以最低标准缴纳养老金,甚至不缴纳。羊毛出在羊身上,对普通员工而言,也往往会看中多少工资拿在手上,并不在意企业缴金情况。
而且,因为人数庞大,再分配的金额就更大了,政府也没有积极性让他们进入本地户口居民的基本养老体制里面来。
观察者网:您在评论个人养老金的时候,认为不仅能提高居民缴纳养老金的积极性,还能弥补统账结合制度设计的一些缺陷,为什么这么讲?
赵耀辉:目前我们的基础养老金账户,是比较碎片化的。按缴纳种类,有城镇职工养老系统和城乡居民养老金系统;按地域,有各地方的养老系统;按体制内外,有机关事业单位的体制内养老系统,和企业职工体制外养老系统。
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工作已经开始了。但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进展得很困难,这里头涉及到了地区的利益,有一些省直辖市的养老金结余非常高,它不愿意去跟其他的地方合并,目前也只是在有些地方统筹到了省一级。距离全国统筹的路途还很遥远,养老体系实现全国一盘棋还有太多工作要做,而且都非常棘手。
2023年6月益阳市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宣传湖南民生网
由于养老系统的碎片化,中国这样一个人口流动规模非常大的国家,就会面临很多问题。如果是从上海换工作去内地城市,你的养老金就可能出现损失,因为各地平均工资不同,计算出来的基本养老金就会有差别。不仅是工资水平差异,转移养老金权益非常麻烦,不少人选择退钱,但这样只能拿回个人缴费的部分。
而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主的养老体系,在哪里缴纳都没有关系。所以我认为将来个人养老金这部分要做大,超过基础养老金的比例。如果运行顺利,可以为下一步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账户的个人化和全国统筹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一步步实现全国统一的养老制度。
做大个人养老金,将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观察者网:所以您认为国家还要加大鼓励个人养老金缴纳的力度,还认为个人养老金作为私产,是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办法,为什么?
赵耀辉:对,我认为个人养老金的鼓励力度要大一些,另外要鼓励更多低收入人群参与。
目前我还没有看到数据,已经开个人养老金账户的6000万人,究竟有多少是低收入的,多少是城镇职工高收入人群。但是我高度怀疑低收入人群和灵活就业人群参与个人养老金的积极性是不强的。
中国养老体系三大支柱,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占最大比例,赵耀辉教授认为要做大第三大支柱“个人养老金”部分央视网
因为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只有中高收入人群能享受,这其实是一种政府补贴,所以他们有缴纳的积极性,这种实质上的“富人补贴”间接加剧了社会的不公。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与者,尤其是农村户口人群,他们的养老金本来就比较低。
但是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不同的是,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是将政府补贴部分和个人缴纳部分共同组成的积累性的个人账户。如果政府能够采取一些激励办法,鼓励他们参与全国统一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并且能够把基本养老保险的居民个人缴费和政府的补贴一起并入新的个人账户里面,就能直接体现政府对低收入入群的补贴。
这样一来,可以把城乡居民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做大,并且交由专业人士去购买国债等稳定收益的投资产品。经过个人养老金资产的长期积累,就会为低收入人群的养老提供很好的保障,这其实是一个共同富裕的办法。
总之,我认为,政府应该提供补贴鼓励更多低收入人群去缴纳个人养老金,既能够让他们公平享受到政府的养老福利,也能让他们积累更多养老金,实现老有所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央行两省分行行长落定
2024-07-11 22:24 金融观察 -
央企重组整合,或有新突破
2024-07-11 21:38 -
中国银联迎来新任党委副书记,将出任总裁
2024-07-11 19:55 金融观察 -
台积电下周提前试产2nm芯片,韩美日步步紧追
2024-07-11 18:11 观网财经-科创 -
“十八金刚”大阅兵,中国机器人走到哪一步了?
2024-07-11 16:57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苹果想把iPhone16出货量提升10%,能做到吗?
2024-07-11 14:22 观网财经-科创 -
“国会山股神”们的财路要被“堵”了
2024-07-11 14:14 观网财经-海外 -
“巡游出租车已到死亡边缘”
2024-07-11 09:12 -
多地出台收费新办法,物业费要降了?
2024-07-11 08:49 观网财经-房产 -
事关转融券、量化交易,证监会重磅发布
2024-07-10 18:38 观察者头条 -
中国最容易被念错名字的城市,用5年时间实现一场产业3级跳
2024-07-10 18:2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运营商大规模集采,国产CPU占比飙升至近70%
2024-07-10 18:12 观网财经-科创 -
普华永道紧急回应“广州所关闭”,多家中概股企业已续聘
2024-07-10 18:09 观网财经-金融 -
小米否认收到格力诉讼,涉案电风扇已基本下架
2024-07-10 15:34 观网财经-科创 -
借入债券后,央行再出新工具,影响多大?
2024-07-10 00:42 金融观察 -
抖音电商流量正重新分配
2024-07-09 19:0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日本八巨头砸300亿美元扩产芯片,意在何为?
2024-07-09 16:30 观网财经-科创 -
云南德宏: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打通国内重点城市和缅甸外销市场
2024-07-09 15:46 中国房市 -
曹操出行IPO启示:聚合平台是门好生意
2024-07-09 15:0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微软被曝要求中国员工只能用iPhone
2024-07-09 13:44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斯塔默这么努力地讨好特朗普,但没回报”
-
特朗普最新对朝表态
-
美媒竟来碰瓷:解放军这次演训,“是在考验美国决心”
-
“一些政府打电话来问:中国已深耕十年,我们咋追?”
-
围岛集结、多向抵近!现场视频来了
-
龙应台:赖清德错了,留给台湾的时间不多了
-
她又来:美欧相争,中国得利
-
“说好的补贴不作数了,美商务部长还让学学台积电…”
-
美国学者开始“流亡”
-
美媒质疑:这事真怪得着中国么?
-
“中国走在这场国际救援最前线,美国呢?”
-
“‘AI末日论’是美国的误导,我们的命运要自己把握”
-
特朗普:4月2日将是“解放日”
-
马斯克5月底离任?特朗普:我会挽留他
-
“冯德莱恩骂我半小时,说我是白痴,就因为…”
-
“再不打钱,欧洲在这个领域也会输给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