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穗生:美国对中国的“过度反应”,将带来四个不良后果
美国国际议题的核心:从反恐转向与中国竞争
如果说1950年代的美国关注“谁失去了中国”(who lose China),现在他们最关注“谁输给了中国”(who lose to China)。美国绝对不能被中国超越,不管是拜登,还是特朗普第一任期或者第二任,这是非常核心的共识。他们认为中国制定了百年奋斗目标,中国的长期目标就是要超越美国。所以美国政客认为,至少在自己的任期内,绝不能让中国超越美国。
这样一种心态在美国是非常强烈的。在这之前美国的对外战略重心是反恐,从那时候,大国竞争(Great power competition)这几个字就取代了反恐出现在所有研讨的文件和场合里面了。
我去年到美国空军学院去做讲座,这个学院过去一年的培训项目中绝大多数国际议题都是中东问题,现在他们请我去讲中国问题,一年课程中8个中国问题单元,一个单元5个小时。听课的有450个上校级军官,他们告诉我,他们上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军事等等方面,然后研究怎么把中国打败。
我们学院每年都有美国陆军校官来访学。我讲的中国问题研究生课程,是他们的必听科目。一位听课的上校就跟我讲,”我们天天模拟训练的就是,如何打败中国”。
中美之间大国博弈的主题,很大程度上因为意识形态而复杂化了。在这种大国竞争的背景之下,双方无法建立起信任。美国人告诉中国人“美国不遏制中国”,中国人信吗?绝对不信的。而中国告诉美国“我不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我不取代美国”,美国人信吗?没有一个美国人信,至少我的学生都不信。
所以,这种大国竞争,由于缺乏信任,又被意识形态给复杂化了。意识形态问题过去就存在,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当中,两国将之淡化了。但是在这种大国竞争、大国博弈阶段,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又成了美国加强其和中国进行大国竞争合法性的一种武器。至少拜登四年任期内,就把中美之间的大国博弈,视作所谓“民主”与“专制”之间的博弈。
这种环境之下,由于意识形态存在,中美之间就更难找到妥协点和信任点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台湾问题更是成为中美大国竞争的焦点,成为在美国的亚太战略或者印太战略的重要抓手,成为两国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
在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操弄下,中美之间达成共识愈发艰难。
中美两国有没有智慧避免冲突?
那么,在这种背景之下,中美大国竞争何去何从?我的观点,这可能取决于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去年底我出了本书,叫做《巨龙崛起》,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就是领袖在外交政策决策中的关键作用,这本书去年被选为《外交事务》2024年三本关于亚洲的最佳图书之一。
那么,中美两国有没有智慧在大国竞争中避免冲突呢?我觉得目前我很难看到答案。
我在美国注意到了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可能中国朋友们不接受:我觉得中国在对美问题上,过去一些年有些过于自信,出现了战略透支,让美国过早对中国感到担忧;但是最近几年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对美更加理性了。
我现在更加担心的是美国。现在的美国,跟40年我刚去时的那个美国,已经不是一个美国了。
毕竟从这两三年的中美博弈来看,我觉得中国是有底线的,一方面对内加强自己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另一方面与美国稳定关系,我觉得中国领导人在这方面看得是很清楚的。中国这两年释放出一些与美国稳定关系的善意,美国没有回应。为什么没有回应呢?拜登当时就说了一句话,他说,中美关系的调整是战术性的,不是战略性的,中国还是要挑战美国的。
与此同时,美国的国内政治环境非常恶劣,日益恶化。这种恶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他们低估了中国经济和战略发展的韧性;另一方面,他们高估了中国的危险。这两方面是非常矛盾的,又是非常可怕的认识。
上个月我在美国参加的国际研讨会,其中一个话题就是对中国威胁的夸大(The inflation of China threat),很多美国学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不论是低估中国的韧性,还是高估中国的威胁,它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对中国政策的过度反应(overreaction)。
过度反应是有后果的,我这里列出四个后果:
其一,有可能加剧中美之间的博弈,最终导致本可以避免的冲突。其实美国人犯了很多这种错误,两个最明显的冲突,其中一个是越战。美国完全可以不打越战,当年美国就是夸大了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危险,结果越战一仗,美国深陷战争泥潭。第二个就是伊拉克战争,当年美国就是认为伊拉克有核武器——其实根本没有核武器;但是夸大伊拉克核威胁的结果是,美国发动了一场历时近八年的战争,元气大伤。
第二,对于正常的学术交流过度反应,美国做出了不但有损于中国利益,而且有损于美国利益的决策。我在美国学术界对此体会太多了,可以跟你聊一天一夜。
第三,就是经济方面,中美经济的相互依存,一旦两国关系恶化,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局面是最可能出现的。
第四,就是对中国反美民族主义的刺激,强化中国人对抗美国的凝聚力。
此前在拜登任职的时候,这种大国博弈主要取决于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而特朗普2.0的时候,对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基本上是淡化的。
现在我对特朗普的理解,很多也都这么说,他把大国关系当作一场交易;我的一位同事认为,特朗普和中俄都反对西方新自由主义,他们完全可以合作,而不仅仅作为一个竞争对手;特朗普甚至可以和中俄“各自划分势力范围,联合起来管理这个世界”,中国在亚太或者印太,美国在西半球,俄国在欧亚大陆,平分势力范围,形成这样一种大国竞争合作的格局。
我的感觉,特朗普对中国领导人非常非常羡慕,而且很尊重。就在6月初中美领导人通话之前,他半夜不睡觉,在Social Truth上发帖。你就发现,他睡觉都在想这个事儿,也就是说与中国达成交易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儿。
你发现,特朗普处理外交问题基本上没有任何原则可言,眼里只有利益和金钱。关于台湾问题,在特朗普看来,完全是个可做交易的筹码,他完全是从纯粹的利益角度出发的,而不从战略上来进行考虑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是不是意味着中美之间关系大国博弈会缓和?我并不乐观。为什么?我提出几个原因:
第一,特朗普虽然对战略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不太重视,但是对经济问题锱铢必较,决心实行战略脱钩,压制中国科技发展,所以中美贸易方面的谈判会比较困难。
第二,中美大国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个人意志主导国家战略会很危险,特朗普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中美很难形成比较稳定的大国竞争战略框架和稳定的大局。
第三,虽然特朗普个人对意识形态不在意,但是他手下的官员,或者整个“深层国家”还是存在的,而且这一部分人的反华观点完全没有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共和党对于国会的主导,特朗普个人意志所产生的负面结果还没有完全显现的时候,这些人会听他意见。但是一旦出现变化,特朗普的个人意志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驾驭中美关系?我觉得这很难说。
中美必须找到和平解决冲突之道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中美关系、中美大国博弈是不是能够就是走出我所说的长危机?我目前还看不到希望。但是,我的结论是,中美大国博弈的结局,绝对不会像冷战期间那样,以一方被对方击败而结束。
新冠过后,美国很多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见顶了,在走下坡路,有可能崩溃了。甚至特朗普对一些政客说,我很同情中国,他们经济完蛋了,我想帮他们一把。
但是我跟美国人说,中国的经济完不了。中国经济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不能用几年的短期摇摆来判定中国的经济长期表现。中国经济有很强的韧性,我觉得这一点被美国人低估了。当然,我也看到中国面临很多挑战,但是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执政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来看,中国完全有可能跟美国“争雄争霸”。
另一方面,我在美国40年了,我觉得,也不能低估美国的韧性。我昨天坐高铁到上海,路上就有乘客跟我说,美国完蛋了,洛杉矶骚乱越演越烈,连旧金山也要陷落了。我就说,我在美国40年,美国从来就这么乱哄哄的。当年越战的时候,反战游行比现在还厉害,这只能说明美国人民有觉悟,美国也有很强的自我纠错能力。
我认为,不能低估中国的韧性,但也不能低估美国;美国不会崩溃,中国也不会崩溃。那么出路何在,中美两国必须找到和平共处之道。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靠万斯“决胜一票”,“大而美”法案惊险闯关参议院
2025-07-02 08:46 美国政治 -
美财长:中国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过去
2025-07-02 07:49 -
三年来首次,普京与马克龙通话
2025-07-02 07:42 俄罗斯之声 -
中使馆:再次提醒中国公民暂勿前往伊朗
2025-07-02 07:20 -
可年产150万吨乙烯!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核心设备安装就位
2025-07-02 07:04 能源战略 -
美国国际开发署正式关闭
2025-07-02 06:42 美国政治 -
美国防部暂停向乌克兰提供部分防空导弹和其他精确制导武器
2025-07-02 06:39 美国政治 -
胡塞武装称使用高超音速导弹袭击以色列
2025-07-02 06:33 -
电气化已落后亚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国雪上加霜
2025-07-01 23:19 能源战略 -
“70%的工人都走了,美国人又不愿意干,我们快破产了”
2025-07-01 23:1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俄国防部:坠毁战机为苏-34,起落架出现故障
2025-07-01 22:19 俄罗斯之声 -
是否会驱逐马斯克?特朗普回应
2025-07-01 21:44 美国政治 -
英国乐队在音乐节上高喊“以军去死”,英美都“炸”了
2025-07-01 21:39 巴以恩仇录 -
特朗普威胁后,日本表态
2025-07-01 20:53 日本 -
俄媒:俄军一架苏-27战机坠毁
2025-07-01 20:45 俄罗斯之声 -
王毅:赞赏比利时新政府奉行理性务实对华政策
2025-07-01 19:49 中国外交 -
内塔尼亚胡证实下周访美,除了特朗普还要见他们
2025-07-01 19:46 -
又闹翻了!特朗普喊话马斯克:补贴你拿的最多,DOGE应该查查
2025-07-01 17:29 特朗普 -
“特朗普都没见到,你就往中国跑?”,澳总理黑脸…
2025-07-01 16:58 观察者头条 -
“在中国果断反制时,欧洲在为美国买单”
2025-07-01 16:4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相关推荐 -
靠万斯“决胜一票”,“大而美”法案惊险闯关参议院 评论 50电气化已落后亚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国雪上加霜 评论 60为什么这支国足被普遍看好? 评论 90“特朗普都没见到,你就往中国跑?”,澳总理黑脸… 评论 79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评论 269最新闻 Hot
-
靠万斯“决胜一票”,“大而美”法案惊险闯关参议院
-
白宫官员:没人在乎马斯克说了什么
-
日澳印各怀心事,鲁比奥还想着中国:别谈了,得干实事,搞矿!
-
三年来首次,普京与马克龙通话
-
美财长:中国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过去
-
“《新华字典》例句称小孩是累赘”再引争议,多方回应
-
英国乐队在音乐节上高喊“以军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华田园犬
-
内塔尼亚胡证实下周访美,除了特朗普还要见他们
-
特朗普威胁后,日本表态
-
“70%的工人都走了,美国人又不愿意干,我们快破产了”
-
是否会驱逐马斯克?特朗普回应
-
电气化已落后亚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国雪上加霜
-
又闹翻了!特朗普喊话马斯克:补贴你拿的最多,DOGE应该查查
-
“特朗普都没见到,你就往中国跑?”,澳总理黑脸…
-
“在中国果断反制时,欧洲在为美国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