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嵚:甲午战争里的晚清陆军,真的连挨骂的资格都没有吗?
三、有名无实的清军装备
但是,我们如果看看甲午战争平壤之战后,日军的缴获统计,那场面就十分辣眼睛。俄国情报人员的记录称,日军缴获清军的武器里,竟然有“不少弓、箭和各种棍棒。中国人指望用这样的武器来对付速射火枪。”
日本的记录更告诉我们,清军士兵被收缴的武器里,除了俄国人说的这些冷兵器外,居然还有201支旧式火绳枪。号称装备碾压日军的清军,居然拿着几百年前明代军队的武器,打这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甲午战争?
而在甲午战争结束后,日军的缴获统计,更叫我们无语:清军被缴获的枪械里,有7193支是旧式火器,占了被缴获枪械的近一半,其中甚至还有大量明末清初年间的鸟枪和抬枪。
火炮的情况稍好一些,被缴获的清军火炮604门,其中旧式火炮159门。在真实的甲午战场上,“海量弹药狠砸日寇”的场面,恐怕只存在于晚清的画报里,大多数的战斗中,清军在火力层面,其实处于严重劣势。
平壤战役被俘清军作者供图
就以场面惨烈的平壤战役为例,是役日军动用山炮44门,而清军只有28门。日军在平壤战役的攻坚战里,多次发挥了火力优势,一度“弹无空发,皆裂于营中”,日军发射的榴散弹,给清军造成了巨大伤亡。那么问题来了,这看上去“海量”的清朝陆军武器,为何不能转化为战斗力?
首先可以先看看技术进步迅速的晚清军工生产,如前文所说,晚清的军工厂在技术层面,已经追近了世界先进水平,但产量却是另一回事:甲午战争前,清朝能批量生产枪械的军工厂,有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四川制造局三家,但即使产量最大的江南制造局,年产枪械也只有1500支。火炮方面,清王朝几家军工厂,累计生产火炮只有1800多门。这些产量,对照甲午时期清军的用兵规模,可谓杯水车薪。
所以,虽然卫汝贵部等清军精锐,可以大量使用连发枪来发挥火力优势,但对于大多数清军来说,这事儿并不现实。即使放在这些作为精锐的清军部队身上,火绳枪抬枪等装备,还是没那么富余。
至于大清朝常年“海淘”来的进口军火?看看日军的缴获记录,就更让人叹息:单以枪械来说,日军缴获的清军新式枪械,除了国货之外,竟来自外国毛瑟、雷明顿、亨利、斯宾塞等13个不同厂商,简直是场各国武器博览会。
甲午战争中,清军已装备了当时先进的连发步枪—毛瑟1888式,该枪一直沿用到了抗战时期资料图
虽然早在1885年中法战争时期,左宗棠就疾呼清军装备要实现制式化,但到了十年后的甲午战场上,清军的装备依旧五花八门,弹药供应无法统一,以至于“一种弹缺,即一种枪废”。甲午败后,清朝官员袁昶叹息说:“平壤旅顺之败,我军以枪子不合膛误事,日本以小口径村田枪取胜”。
到了甲午战争后半段,清军旧式洋枪使用比例越来越高。山东的清军更是以大量抬枪火绳枪凑数,辽东的清军甚至把康乾时代的火炮都拉出来御敌。由于清王朝既缺标准化军备管理,更缺规模化生产,那“甲乎天下”的陆军装备,只在账面上。
我们可以对比下人民军队在面临类似困境时的选择,就知道清军差的有多远。虽然相当长一段时间,人民军队的武器也曾“靠缴获”,甚至在解放战争晚期,我军炮兵更集合了17个国家40多种型号的火炮。但在那段最艰苦的时段里,人民军队依然坚持建立完备的军工生产供应体系。
在抗战后半段,很多根据地就可以生产我军自主研发的八一式马步枪。晋冀鲁豫军区兵工二厂在1947年前后,就能月产迫击炮弹三万发。1948年的东北解放区,更是可以八个月内生产172万发炮弹。这样的军工保障能力,是“洋务运动”时代的晚清精英们做梦也无法想象的。
如果清军真的把账面上的“火力优势”转化为现实,让清军实现标准化的装备与供应,甲午战争的结局会被改写吗?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甲午战场上,清朝陆军的真实战斗力。
四、清军战斗力是高是低
关于清军战力的高低问题,很难一概而论。如果单看“妻宝男”卫汝贵的表现,甲午战场上的清军,显然是和日军有得打。
比如在甲午平壤之战早期,卫汝贵部哨官曲德成率部抢占平壤时,这支小部队不但只用两天,就从义州疾驰到平壤。在与日军先头部队遭遇后,这支部队迅速“出南门堵御, 连放排枪, 惊退日兵”,打出了平壤战役的开门红。晚清淮军精锐的战斗素质,也由此可见。
在整个平壤战役里,除卫汝贵外,如左宝贵、马玉崑等淮军悍将,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特别是在左宝贵力战殉国后,平壤战役其实已来到一个关键节点上:日军虽然突破了平壤城北的玄武门外门,但已经疲惫不堪。卫汝贵、马玉崑所部,也在大同江北和大同江南,成功阻遏了日军的攻势。当时的日军,还面临严重的缺粮威胁,日方史料《日清战争》里承认,只要清军能再坚守两天,日军就只能全线撤退。
标签 甲午战争130周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朝鲜三池渊将向外国旅行者重新开放
2024-08-15 12:45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79年前的今天,日本无条件投降!
2024-08-15 08:28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宁夏一村民驾驶铲车取土损毁宋代古城遗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2024-05-04 10:51 日本战犯笔供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