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谦和、施兰茶:印度地方突然推行计划生育,不想在人口上赶超中国了?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张谦和、施兰茶】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印人党北方邦首席部长约吉·阿蒂提亚纳特(Yogi Adityanath)推出邦级计划生育政策,计划到2026年将北方邦出生率控制在2.1%,到2030年进一步将出生率控制到1.9%。
此前,负责立法咨询的北方邦法律委员会已推出决心严控邦内人口增长的《北方邦人口(控制、稳定以及福利)法案》草案,在7月19日前接受公众质询,随后将提交至邦议会审议。
在印度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整体持续下降、各邦计划生育政策效果不佳、莫迪政府仍大肆标榜印度人口红利,且中国刚刚选择开放三胎政策的大背景下,印人党控制的北方邦和阿萨姆邦突然推出计划生育政策,引发了热度空前的大讨论。
印度这一轮计划生育政策到底出于什么意图?究竟是莫迪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下大棋”,还是只是一出利用教派阴谋论攫取选票的“应急策略”?
北方邦的计生政策有哪些内容?
“推行二孩”是北方邦计划政策的核心,并基于此制定奖惩措施。
遵守二孩规定的家庭将获得政府土地房屋购置补贴、购房建房优惠贷款、水电住房税费减免、12个月全薪产假等奖励。此外,邦政府还给予独生子女家庭额外福利,包括为独生子女提供免费医保、研究生阶段前的免费教育以及升学、考公优先录取权等。
与之相对,超生家庭将面临一系列限制措施,包括限制参与公务员考录、禁止竞选公职、剥夺领取政府补贴的权利等。
草案还规定邦政府完善配套,包括设立专属基金、广泛建立育儿中心、宣传避孕知识、分发避孕用品,并在学校开设关于人口管控的必修课程等。
计生政策是否必要?
草案一出台就激起巨大争论。
支持者认为,作为印度人口最多的省份,也是全球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北方邦人口超2亿,人口密度是印度平均水平的两倍,但人均收入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一半,因此放任人口增长只会加剧资源挤兑。
反对者则指出,尽管印度有望在2027年取代中国跻身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但印度生育率却在逐年走低。据联合国数据,印度生育率已从其建国初期的5.9降至最新的2.179,已非常接近2.1的“标准人口替代率”。到2025年,印度生育率恐将进一步下滑至1.93。尽管印度工业化进程长期滞后,但近年来妇女受教育水平、妇女劳动参与率皆有提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印度总体生育率。
印度1880年~2020年出生率变化趋势(图/Statista)
根据全印第五次全国家庭健康调查数据,印度大部分邦总体生育率都处于下滑区间。从数据上看,仅有印东北的曼尼普尔邦(2.2)和梅加拉亚邦(2.9),及较为贫困的比哈尔邦(3.0)生育率高于人口替代率。此轮调查尚未公布北方邦生育率数据,但根据第四次调查,该邦生育率已从1998年的4.1下降至2016年的2.7,回落幅度颇大。
考虑到作为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已因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开放三胎政策,始终将人口红利作为最大卖点的印度在生育率大降之际,仍坚持推出人口控制政策,实在有悖正常政策逻辑。
计生政策是否管用?
抛开“二胎政策”必要性不谈,该政策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尚存疑问。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起,印度共有12个邦先后实施二孩政策,但其中已有4个邦因为效果不彰而宣布废止,而几乎所有邦都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遭遇各类社会问题。
有研究表明,在推行人口管控的地区,不安全的堕胎及基于性别的堕胎案例数量均呈大幅上升趋势。为规避政策惩罚,部分家庭甚至选择离婚或放弃子女抚养权。印度人口基金会执行主任博南·穆特雷加(Poonam Muttreja)受访时指出,由于重男轻女思想盛行,北方邦堕胎本就高发,如果强制推行人口管控,只会加剧这种现象。
此外,女性承担了印度家庭的主要避孕责任。印度妇女社会地位相对弱势,在生育问题上缺乏足够话语权。据Indiaspend 于2017年在比哈尔邦所做的调查,超过90%的妇女会参与讨论未来家庭规划,但只有18%的人拥有最终决定权。
1970年代英迪拉·甘地执政时期,印度政府曾推行激进的绝育工程,数百万男性被强制绝育,数千人在手术中丧命,引发强烈社会反弹。此后,印度政府将绝育工程重心转向妇女。
另据国际妇女研究中心和联合国人口基金2014年的调查显示,超过54%的印度男性表示,其妻子在未经其允许前不得采用避孕措施。
相比之下,印度男性普遍认为佩戴避孕套或实施节育手术有损其男性气概。据印度健康管理信息系统2016年数据,较上一次调查,男性避孕套使用率下降52%,而输精管切除术实施率更是下降73%。
因此,在当前印度避孕责任分配严重不均的背景下,不少专家指出,即使人口管控确有必要,政府也应当选择优先改善妇女社会地位、推动妇女受教育、提升妇女在生育问题上的话语权、普及男性避孕措施等,而盲目推动二孩政策,不仅无助于改善人口状况,反而会加剧妇女避孕压力,危及妇女的健康和福祉。
如果说,“二孩政策是否必要”尚存争议、能否取得成效也令人怀疑,那么约吉又为何要在这一时间点推行该政策呢?
- 原标题:印度地方突然推行计划生育,是不想在人口上赶超中国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美国起诉2名中方“猎狐”人员,外交部回应
2021-07-24 08:47 中美关系 -
丘索维金娜奥运开幕式前被取消旗手资格:没人给我任何解释
2021-07-24 08:24 东京奥运会 -
王毅:欧盟对华“三重定位”相互矛盾
2021-07-24 08:04 中国外交 -
美国新增确诊55023例、死亡317例
2021-07-24 07:4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9名在巴遇难中方人员遗体今天回国
2021-07-23 23:22 巴铁 -
无法以国家名义参赛,俄罗斯队这样出场↓↓↓
2021-07-23 20:41 东京奥运会 -
美方准备撤销对中国学者涉签证欺诈起诉
2021-07-23 19:09 中美关系 -
东京奥运开幕,“中国红”来了
2021-07-23 19:02 东京奥运会 -
东京太热了:俄罗斯射箭女运动员中暑晕倒
2021-07-23 17:36 东京奥运会 -
东京奥运今晚7点开幕,现场约950人观看
2021-07-23 17:25 东京奥运会 -
福布斯:干一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赚了24亿美元
2021-07-23 16:52 特朗普 -
外交部:希望世卫组织同国际社会一起抵制将溯源问题政治化的逆流
2021-07-23 16:50 -
想搞冷战?CIA局长:要用对付苏联那套对付中国
2021-07-23 16:45 中美关系 -
德国洪灾后,“打劫大军”、“灾区旅游团”已就位
2021-07-23 16:45 -
唯一出席东奥会的外国元首:马克龙
2021-07-23 16:24 东京奥运会 -
今晚开幕,东京都新增1359例
2021-07-23 16:14 日本 -
越南疫情严重,耐克鞋可能要断供了
2021-07-23 15:46 -
收留美军阿富汗“翻译官”?这国不干
2021-07-23 15:26 美国一梦 -
俄外交部:相当多事实证明,美国在阿富汗与IS合作
2021-07-23 14:13 打击IS -
为减排,美国人要少吃肉?克里回绝得很干脆
2021-07-23 14:11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评论 122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评论 186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评论 215“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评论 175最新闻 Hot
-
“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
尴尬!万斯举起奖杯,底儿掉了......网友:美国制造?
-
“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
-
“特朗普,白日做梦”
-
英国人也火大:中国对特朗普的评价,很难不赞同
-
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
美财长污蔑中国“夺走”拉美矿权,中方驳斥
-
果然,又威胁欧洲:中国还是美国?
-
摇摆州共和党人急死:中国都说奉陪到底了…
-
“美对华牛肉出口停滞,澳大利亚火速补位”
-
“美国客户急电:SOS!90天内,能发多少发多少”
-
AI生成“吉卜力风格”图片席卷网络,争议来了
-
“彪马叔”挨批:吃顿饭的功夫,你就被特朗普耍了?
-
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
美财长忽悠上了:第一个行动的,可以得到“最好的协议”
-
“美军挣扎过,但就是绕不过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