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收入倍增将成为中国消费繁荣的根基
中国要实现消费繁荣,必须实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修复性增长,并做好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制度性安排。国家除应多渠道为低收入群体增收外;还应提升国有企业应交利润收取比例,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也作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用途之一;并推进要素自由流动,消除要素超额稀缺性报酬。[全文]
-
低收入群体“为什么不扩大消费”?关键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为什么中国人创造了海量财富,却不敢消费、不愿消费、不能消费?从根本上来看是“中国经济奇迹”没有完全反映在居民收入增速上,居民部门得到的份额太少,消费能力当然受到限制。[全文]
-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型不可逆,应破除过时“投资抓手论”
在新的发展阶段,那些既不形成最终消费,又不形成现实供给,而是挖空心思编造出来的投资项目,才是所谓“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资金进入居民手中、形成最终消费不但不是“打水漂”,而且是“乘数效应”的开始。[全文]
-
改革的评价标准,是产能去得越多越好?
试想,十年、二十年以后回头看,后人一定会对今天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评价:届时评价的标准是去掉了多少煤炭、钢铁、水泥的产能,铁矿石、焦煤、焦炭的价格上涨了多少?还是通过放松行政性供给约束、解除要素供给抑制,在多大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