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泰、张海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型不可逆,应破除过时“投资抓手论”
【文/滕泰、张海冰】
2022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投资和消费增速失衡现象越发显著,而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明显不可持续。
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正在由投资向消费转型,就像一台火车头从以蒸汽为动力,转换到以电能为动力,必须有相应的宏观管理观念和机制来配合。但无论是经济决策机构,还是相当多的学术界人士,至今仍然在强调基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而对于消费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消费对经济的持久拉动力,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政策战略转向的开始,只有切实转变观念,尽快将稳增长重点调整到以消费为主的方向上来,并对相应的机制和政策进行深度转型,稳增长政策才能取得实效。
01
为长期投资规模下降1/3以上做好准备
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是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的“特殊现象”。只有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阶段,才需要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建设基础设施、工业生产能力和城镇住宅,使得投资成为相当长时间内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需求动力。这一阶段过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这三大类投资都将不可避免地进入维护性投入阶段,不可能维持高速城镇化和工业化阶段的巨大增长规模,这是一个十分浅显但是又被大多数人忽略的道理。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历史上首次有超过一半的中国人在城镇居住和生活,标志着中国城镇化的高峰阶段已过,到2021年这一比例已经达到64.72%;2012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到2021年,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达到53.3%,标志着中国快速工业化的高峰阶段已过,中国增长的动力结构开始深度转型。
例如,中国高铁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全球第一,未来还有多大空间去建桥修路?中国14亿人,过去30年间房产建设量占了全世界的一半,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超过40平方米,未来还有多少新建住房空间?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40%以上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新增产能未来还有多大空间?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推进时期,也曾主要由投资驱动,然而当基本完成州际公路网等建设后,大规模基建投资基本就结束了。
有学者引用官方和人均数据认为,目前“基建投资项目储备充足”,但根据我们和专业机构的调研,这一说法可能与现实有较大差距。目前各地方普遍缺少有市场回报的优质项目,在申报专项债项目时往往需要拼凑、“注水”,甚至出现了不少弄虚作假的现象。从已经建成的项目运行状况来看,普遍存在回报现金流不及预期,项目投入运营即亏损的情况。而从地方财力来看,尽管地方债风险整体可控,但部分经济落后地区的地方债务风险仍然在上升,2021年,城投非标违约事件由上年的28起增至31起,涉及城投企业由38家增至42家。因此,现阶段如果继续依靠投资稳增长,留下的可能不再是当期的需求和未来的供给,而是当下的虚假繁荣和未来的亏损和坏账。
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2020年GDP的比重来看,美国、欧元区、日本、加拿大和印度分别为21.38%、21.89%、25.30%、23.26%和27.09%,同期中国这一比值为42.88%。中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将不可避免地向发达国家的比值靠拢。
2021年,中国GDP规模为114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额为55.29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8.34%。如果未来10年中国GDP增长为4%~5%,则10年后中国GDP增长将到150万亿~180万亿元,而投资占比极有可能降到与欧美相当的20%左右,则对应的每年新增投资规模只有30万亿~40万亿元,未来投资增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零增长、负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可能阶段性为负,我们的统计部门、决策部门,对此有没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有没有与这样的增长动力结构切换相匹配的经济决策和管理机制调整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不含农户)为55.15万亿元,比2018年的63.56万亿元下降13.2%;2020年为51.89万亿元,比2019年下降5.9%。2019和202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名义总额增速已是负数,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再次实现了4.9%的同比增长。这是统计部门调整可比统计口径对数据的修正来实现的,但如果今后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降到50万亿元以下甚至更低,还要靠调整统计口径来实现正增长吗?
02
从50%到80%,消费成主要增长动力
从中国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08年,最终消费的GDP增长贡献率为44%,而资本形成总额的GDP贡献率为53.3%;到2021年,最终消费的GDP增长贡献率已经升至65.4%,而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贡献率降至20.9%,中国经济悄然进入以消费为主要需求动力的时代。
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后期,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普遍的经济规律。以美国为例,2021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美国GDP的92.98%,私人投资的贡献率为29.65%,政府消费支出和投资的贡献率只有1.58%,净出口贡献率为-24.39%。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这是中国短期稳增长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需求动力。
从最终消费在GDP占的比重来看,2020年最终消费在美国GDP中所占的比重达到81.73%,德国达到73.13%,加拿大达到79.81%,日本达到74.48%,印度达到71.08%。整体来看,后工业阶段的经济体大多是以消费为主的增长动力结构,中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为54.82%,未来必然逐步提高到70%~80%之间。
- 原标题:滕泰:经济增长动力转型不可逆转,下一步该怎么办?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习近平: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2022-04-30 15:56 观察者头条 -
4月制造业PMI降至47.4%,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继续回落
2022-04-30 10:16 观网财经-宏观 -
吴雄昂出局?安谋中国联名信:软银屡次违背承诺,强势夺权
2022-04-30 09:57 观网财经-科创 -
美股4月收官日:道指再跌近千点,纳指跌4%
2022-04-30 09:20 观网财经-金融 -
苹果CFO:供应问题将导致销售额减少80亿美元
2022-04-30 00:47 -
两部门:5月1日起至年底,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免征增值税
2022-04-29 22:49 抗疫进行时 -
TCL年报净利171亿元增长129%,今年能延续吗?
2022-04-29 21:21 上市公司 -
销量大增,均价下滑,比亚迪品牌力难题未解
2022-04-29 20:49 观网财经-汽车 -
CNN曝马斯克下步动作:可能在推特实行实名制
2022-04-29 16:01 -
特斯拉召回1.4万辆Model3高性能版,赛道模式下缺速度单位
2022-04-29 15:22 观网财经-汽车 -
移动:联通山东分公司干的
2022-04-29 13:47 大公司 -
中金:如何看待美国GDP不及预期?
2022-04-29 13:25 观网财经-海外 -
无视GDP缩水1.4%,美股大涨
2022-04-29 12:55 观网财经-海外 -
美ITC对特定移动电子设备启动337调查,联想等为列名被告
2022-04-29 12:12 观网财经-海外 -
专家:首套房贷利率“破5”将成趋势
2022-04-29 09:44 观网财经-房产 -
天津:10月1日起停止限价商品住房销售
2022-04-29 07:35 观网财经-房产 -
中非成非洲首个将比特币作为官方货币的国家
2022-04-29 06:57 疯狂比特币 -
美国第一季度GDP意外萎缩1.4%
2022-04-28 22:25 美国经济 -
华为新手机与新生态:逐渐模糊的边界与逐渐清晰的体验
2022-04-28 22:07 观网财经-消费 -
强势收购推特,马斯克“推特炒股”不再受限?
2022-04-28 19:39 观网财经-汽车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