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广凯:遭遇史上最激烈罢工,三星如何走出“中年危机”?
在过去数十年中,尽管三星在存储芯片、手机设备等多个领域成为全球主导者,但是这种主导更多来自于规模,而非技术的绝对先进。这也是整个韩国高科技产业的普遍写照。
逆周期投资,则是三星取得规模优势的最大法宝。
以存储芯片为例,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曾经垄断了全球90%的市场份额,NEC、东芝、日立等日企,不仅技术领先,而且产品价格还更便宜,迅速将美国企业挤出市场。1985年,英特尔不得不彻底退出DRAM生产。
不过,日系芯片的崛起先是引爆了日美企业之间的价格战,DRAM价格从1984年初的4美元/片一路下滑到1985年的30美分/片。在英特尔等美企失败后,日本很快又招来了美国报复,日元升值直接导致日本国内制造业成本飙升。
80年代存储芯片价格走势国信证券
双重打击下,日本芯片行业同样也陷入亏损泥潭。
此时,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企业却顶住亏损,开始逆周期投资,持续扩大产能。因此,到1987年芯片价格开始回升之后,韩国企业凭借巨大的低端芯片产能快速抢占市场。而三星真正在技术上走到世界一流水平,已经是90年代之后的事情了。
全球DRAM芯片竞争格局国信证券
HBM芯片的诞生同样体现了日韩半导体企业的鲜明对比。
最早尝试将HBM芯片商业化的,是日本企业尔必达。尔必达成立于1999年,由日立和NEC的存储部门合并而来,原本寄托了日本重振半导体产业的希望。
在意识到无法在规模上对抗三星之后,尔必达试图用先进技术作为立身之本,于2011年率先推出3D堆叠的DRAM芯片,也就是后来才被人命名的HBM芯片。
但是造化弄人,2012年,还没等这款芯片量产,尔必达就因为金融危机后的财政困难而宣告破产,后被美光收购。
当时尔必达高管只能哀叹,“为什么不能再等6个月。”
尔必达的怨念是有理由的。作为对比,当时同样深陷危机的韩国存储巨头海力士,就得到了政府的强力金融支持,最终熬过难关,成为此后HBM芯片的领头羊。
2021年,美光也利用尔必达的遗产,在日本建设了最先进的广岛工厂,将生产1γ制程的DRAM和HBM芯片。
韩国人又一次用逆周期投资战胜日本,而日本这次失去的,是整个AI时代的巨大红利。
三星此次走向罢工,恐怕多多少少也与逆周期策略相关。
尽管去年出现巨额亏损,三星仍然保持了极高的投资水平,全年资本支出合计53.1万亿韩元(约合383亿美元),其中90%以上投向半导体制造部门。平泽工厂是这笔投资的主要流向,无论是HBM、DDR5等先进内存芯片,还是5nm的晶圆代工,都对三星意义重大。
TechInsights机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三星一直位居全球半导体资本支出首位。今年,三星还有意收购大陆集团的汽车电子业务。
财务上刚刚失血严重的三星,此时对员工福利的保守也就可以理解。
但问题在于,三星这套逆周期投资的路径,未来还能否走得通?
一方面,此时的三星已非当年吴下阿蒙。过去三星可以靠中低端市场攻城略地,再逐步跟上先进技术的脚步。现在,三星却需要自己承担先进技术的研发。
而研发不是靠加班文化就能解决的。今年2月,韩媒曾经传出三星3nm晶圆代工良率为0的惊悚新闻。在先进制程的竞争中,三星一直落后于台积电。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开始用三星当年的方式来打败三星。在液晶面板领域,京东方已经在全方位颠覆三星的领先地位。
此外,随着韩国政治和民意风向的变化,韩国政府也再难给出当年那样优厚的政策来扶持本土财阀。
此时的三星帝国,仿佛走到了中年的十字路口。当自己已经站得足够高,也意味着继续向上的难度无限加大,而在奋斗年代透支的身体,如今开始吃不消了,随时可能向下滑落。
说到底,高激励下的人力资源红利,只能在经济快速上升时期奏效。一旦增速停滞,分配上的不公平就会显现出来。
对于韩国来说,三星和SK海力士双雄,让他们在存储芯片领域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美光的HBM计划能走多远尚不可知,中国最早的HBM产线也要在2026年才能投产。
但如果不能找到一条新的技术创新路径,盛世的崩塌恐怕也非天方夜谭。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签 三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张广凯 
-
OpenAI推出GPT-4o mini,号称“最具成本效益的小模型”
2024-07-19 11:42 观网财经-科创 -
被欧盟法院裁定为“守门人”,字节跳动:失望
2024-07-18 17:5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去年亏损近40亿元,东风汽车集团仍难回归A股
2024-07-18 17:22 观出行 产业新闻 -
开售3个月,华为Pura70官宣降价
2024-07-18 13:32 观网财经-科创 -
20多座高铁站“闲置”,还有救吗?
2024-07-18 13:28 高铁世纪 -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三大区域共挑大梁”
2024-07-18 11:36 中国经济 -
陈文玲:开放就是最大的改革
2024-07-18 10:33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陈文玲:这是中国在大国竞争博弈中的底气
2024-07-18 10:33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香港消委会就农夫山泉事件致歉
2024-07-18 09:22 观网财经-消费 -
饮用水跌回“1元时代”
2024-07-18 07:34 观网财经-消费 -
31省份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省份超两万元
2024-07-17 20:20 观网财经-宏观 -
管涛:人民币国际化加速的原因是……?
2024-07-17 18:14 中国经济 -
普华永道将裁掉一半在中国的金融审计员工?回应称,调整是艰难的决定
2024-07-17 17:29 金融观察 -
中国大陆发力成熟芯片,连续占据光刻机巨头半数营收
2024-07-17 15:41 观网财经-科创 -
中国经济发展有独门法宝
2024-07-17 15:34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杨建文:产业层面要能够推出“新新三样”
2024-07-17 15:22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财政部拟再发总额55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2024-07-17 15:20 金融观察 -
“如果让购房者感受到,之后再也没有这么低的按揭利率…”
2024-07-17 13:50 观网财经-房产 -
连平:房地产企稳将是重要的积极信号
2024-07-17 13:40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特朗普称台湾应交“保护费”,台积电应声大跌超2%
2024-07-17 11:47 特朗普
相关推荐 -
“半个房本不够买辆车,特朗普狠伤自己基本盘” 评论 54“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评论 193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评论 201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评论 134“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评论 326最新闻 Hot
-
“半个房本不够买辆车,特朗普狠伤自己基本盘”
-
美科技巨头重仓这一领域,“但中国已经领先”
-
日本:最后的堡垒,也开始塌了
-
“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
丘成桐:中国已准备好培养自己的顶尖数学家
-
“俄美已开始讨论稀土合作”,但…
-
美部长:还能塞得下特朗普的脸
-
“普京主义在美国获胜了”
-
美防长又来:美国需要日本以“遏制”中国
-
出钱换首访?“特朗普拟5月中旬出访沙特”
-
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
“拉群门”后,“万斯等人建议将他扫地出门”
-
特朗普:普京的话让我很生气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
“我不在乎涨价,这样他们就会买美国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