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鹏鲲:扭转“工科理科化” 必须照顾年轻一代的利益
最后更新: 2024-05-08 19:09:39为何来源实践的科研少?
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工程学科的科研尤其如此。目前高校破除“五唯”的运动轰轰烈烈,但不难发现积极响应的以院士和教授为主,青年教师的积极性目前不算高。
年轻人思想最活跃、最解放,最有希望做出突破性成果。正如著名科学家王选所说:“我38岁的时候,在电脑照排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处在最前沿”,“今年我68岁,3年前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但离学科前沿更远了”。
为何离前沿更近的青年科学家,更想搞论文、搞帽子、搞职称、搞学历、搞奖项呢?2021年中纪委、中监委主管的《中国纪检监察》刊登了一篇题为《晒一晒‘象牙塔’里的那些官僚主义》的文章,或许指出了问题的关键。
该文指出高校中“门户林立,近亲繁殖”,“以同门情谊打造利益圈子的现象在一些高校不时存在。有的学科所谓‘大佬’徒子徒孙遍地,以师生、同门为纽带互相提携,形成封闭的‘圈子’”,“‘圈子’不加约束,就会演变成派系,派系之间不单是学术上的分歧,还有行政权力和项目利益上的争夺”。
文章进一步分析:“在年轻学生话语中,课题组内‘大老板’‘小老板’称呼不时出现,有的‘大导’掌控一切,以家长作风扭曲学术传承”。进而必然导致“有的甚至在项目到手后立马分包给课题组的年轻老师或学生,自己动嘴不动手,出钱不出力,成为‘学术包工头’,把师生间‘授’与‘学’的关系异化为老板与员工的雇佣关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年科研工作者作为弱势方必须自保,重论文、重帽子、重职称就是必然的。一篇论文至少有两个等效的署名位置,出力的和出钱的都各得其所。“大导”当二级教授,“小导”当五级副教授,也均怡然自得。但是应用研究必然是多环节、重资产的运作方式。在现在单位强势、山头林立的情况下,青年科研工作者在权益分配中完全没有保障。
作一个假想,博士小青完成了A、B两种生物机制联动的研究,博士小年完成了C种化学品及衍生物对人体影响的研究,小年的“小老板”小教在小年的基础上,完成了C种化学品及衍生物对A生物机制的研究。“大老板”小师有一天在检索论文时发现,小青和小教的成果似乎预示着C种化学品及其衍生物,有可能通过A影响到B种生物机制的关键指标D(例如精子活力或者血压水平)。
于是小师找到学院,要求拨款2000万,在某种化学品及其衍生物中寻找针对关键指标D的特效药。学院领导非常重视和支持,暂停若干项关键仪器采购,专门拨款。在研发中,因为影响了仪器采购进而影响了其他课题组,被骂得狗血淋头,由于研发周期太长,学院领导三天两头催问进度,小师压力巨大。
最终研发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年赚8000万。领导找到小师,说学院对你支持很大,至少6000万你应该回馈学院,还有1500万应该给学校。每年你们课题组可以增加经费400万,你个人奖励可以增加100万。至于小年和小教,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已经有研究成果了嘛?至于小青,都不是我们学校的,管他呢。
领导还说学院老傅要冲击院士了,你得出成果帮帮忙,其他老师还有几项成果,虽然每年进项不大,但和你的打包成大健康课题,材料里就可以写“研究成果产业化落地成果喜人,共计投产6项成果,实现利润8106万元”,这样就有点有面了。虽然连连说好,小师一点也笑不出来。
虽然是个虚构的故事,但何尝不是现实呢?当“大佬”取代国家立项成为课题组的核心时,科研组织必然就没有了真正的集体主义。
此次提议的25位科学家、企业家身份可以归纳为另外的两类:要么是两院院士,不然就是企业的董事长。做出这样的安排,可能是专家们生怕分量不够,在舆论上说服力不足。但既然“现实”强调帽子,那又何须对年轻学者的功利过分苛责呢?关键是要造就适合科技创新人才的土壤,则突破性科技成果的涌现自然水到渠成。
要对青年展现更多的善意
毋庸置疑,学者们希望扭转“工科理科化”的倾向,根源和关键就是中国目前的“卡脖子”技术太少,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对产业的拉动作用还太小。
前面反复辨析大学生学习与就业模式的关系、青年教师科研志趣与高校环境的关系,就是希望在高科技研发在内的所有领域落实尊重人才、尊重科学以及按劳分配的初心和使命。但通读专家们的提议,一种“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的担心却油然而生。
2月24日,多部委联合举办了“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根据科技部披露的消息:2022年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超过3/4。另外1/4的研发投入,也不是高校自由支配,相当多的经费是由国家统筹的科研专项资金,青年教师能够分到的就更少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提议却聚焦于高校改革,说明专家认为企业的研究能力还弱于高校、劣于高校。奇怪的是,专家们却建议“企业人士入校做兼职或专职教师,不应将论文作为他们入职的硬杠杠”。这样不熟悉学术规范,也不热心学术的老师,顶着CEO、CFO和董事长的头衔进入高校,就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家们还建议“打破‘在校修完学分再出去实习’的模式”,“拿出小学期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并将企业实践纳入学分管理”。在不改变就业市场学历稀缺度匹配模式的情况下,学生若企业实践不积极,教育培养是否能够仅以学分相威胁?哪种模式既能够保证学生的自由选择,又能保证对学生的教育成果公平对待?
近年来,“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一直是互联网上的重要话题。部分专家的建议之所以不受欢迎,不在于他们强调成果的“桃子”是如何好吃,如何有营养,而在于回避了“桃子”由谁种、怎么分配的问题。
建议这些专家,先做一些与提案内容紧密相关的社会实践,这样提的问题就会更有针对性,也容易实现。没有前期铺垫和基础,就要求行政部门以强制力推动可能不利于弱势群体的改革,既不明智,恐怕也不合理。
英特尔于2011年前后,同国内部分专家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了英特尔软件学院系列课程。这套教材是针对职业院校编写的,但使用的单位不止于职业院校。像这样的书,我认为我们国内的企业也可以编,而且完全有能力编的更好。
英特尔软件学院系列课程
除了编写教材之外,关心高等教育的专家和企业还可以提前两年发布人才技能需求和招聘信息,讲清楚两年后产业会出现哪些新的具体的需求,给出预期薪酬和招聘人数,以鼓励在校生主动磨砺产业需要的技能。
如果企业和这些专家都不能预测产业两年后发展的具体需求,却希望青年学生和教师先去企业试试看,还建议“高校在工科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验收时,可考察任务是否来自企业、由哪几家企业提出等,邀请企业总工程师参与评价”、“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给予其减免税收、加大补贴、发放贷款、土地使用优先等优惠”。不解决前面的问题,这样的主张似乎有些过分。
中国目前正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考验,完全可以理解专家们的焦虑心情,也明白先行者们把更大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的考量。但专家们扭转“工科理科化”的提议,势必会对年轻一代提出新的更大的要求,并加剧他们培养和择业中的风险。
“拿出小学期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势必会占用青年学生自由探索和学习的时间,更会凸显安全问题;“将企业实践纳入学分管理”可能造成寻租空间,部分学校可能会主动向企业出卖学生劳动力,更可能对大学生择业施加不公平的影响。
企业代表尽管在社会地位上可以与院士、教授们平起平座,但作为老师,其师风师德是否也经得起考量,能够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专家们还提议“酌情规定工科师资要有一定年限的产业经历”,这意味着青年教师获得长聘编制的时间还要再延长,并要与企业发生一些利益交换。此类师资改革的合理性,需要进一步谨慎评估。
正因为这样的提议可能会对年轻学生和教师的利益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他们承担的风险很大。因此必须考虑和照顾年轻一代的利益,尤其是其中经济条件差、获取信息能力较弱的个体。既要关怀上厚爱几分,更要实实在在地优化代际分配,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一鸣 
-
国际首次!“量子模拟的圣杯之一”,我国科学家取得重大进展
2024-05-06 12:12 科技前沿 -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2024-05-03 17:19 航空航天 -
环环相扣、步步关键!嫦娥六号月背出差之旅日程表
2024-05-03 16:22 航空航天 -
今天上午太阳爆发强耀斑,对我国上空电离层产生影响
2024-05-03 14:09 天文 -
嫦娥六号任务首选窗口瞄准今日17时27分发射
2024-05-03 07:39 航空航天 -
嫦娥六号计划5月3日发射
2024-05-01 18:26 航空航天 -
准备就绪!嫦娥六号完成发射前最后一次系统间全区合练
2024-05-01 15:52 航空航天 -
币安创始人赵长鹏被判4个月监禁
2024-05-01 10:10 疯狂比特币 -
中美研究合作:核聚变实验实现两方面关键技术突破
2024-04-30 07:33 科技前沿 -
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智算中心投产:2万张卡国产化率超85%
2024-04-28 15:14 观网财经-科创 -
“5台ASML极紫外光刻机就相当于2022年欧盟对华葡萄酒出口总额”
2024-04-27 09:01 观网财经-海外 -
刷新纪录!这一国产芯片交付
2024-04-26 09:13 科技前沿 -
华为官宣:盘古大模型5.0将和“纯血鸿蒙”一同亮相
2024-04-25 10:37 观网财经-科创 -
杨利伟获得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2024-04-24 15:36 航空航天 -
“80后”神十八乘组亮相 简历来了
2024-04-24 11:13 航空航天 -
中国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
2024-04-24 09:40 航空航天 -
《三体》重要情节被验证?中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电磁波动态传播
2024-04-23 20:29 三体 -
神舟十八号任务完成全区合练 发射场做好应对风沙天气准备
2024-04-23 12:55 航空航天 -
阿斯麦:不走了,就在荷兰扩张
2024-04-23 11:08 观网财经-海外 -
神十八发射场区全系统合练,近日将择机发射
2024-04-21 16:56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
华春莹:你好呀,丁真
-
克宫回应:支持30天停火,但得妥善安排“细节问题”
-
特朗普:鲍威尔不爱我
-
“讲真,印巴打仗我们管不着”
-
普京:welcome,卢卡申科:现在都用英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