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周信芳诞辰130周年| 虞凯伊:抗战时期他在台上演这出戏,台下哭成一片
最后更新: 2025-01-14 12:02:06与时麒鸣
观察者网:周信芳大师的一生,也是爱国的一生。1937年上海沦陷,周信芳留守“孤岛”坚持抗战,并坚持演出《明末遗恨》《徽钦二帝》,影射批评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和腐败,唤起民众抗日救国的意识。关于这段历史,能不能再向我们详细介绍下?
虞凯伊:早在1910年,新舞台的潘月樵等爱国艺人目睹清朝朝廷腐败,亡国惨剧迫在眼前,编演了《明末遗恨》,唤起民众反抗。当时只演了两场就被停演。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周信芳决心排演唤起民心的剧目,将潘月樵演出的版本加以浓缩编入了二本《满清三百年》。
1932年,周信芳组织移风社北上巡演时,就开始演他新编的《明末遗恨》,为适应唤起民众抗日救国的目标,许多新的剧情和唱词、念白都着重表现亡国惨痛,影射批评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和腐败。
《明末遗恨》《徽钦二帝》被勒令停演后,周信芳积极策划编写京剧剧本《文天祥》《史可法》,并在卡尔登戏院舞台两侧挂出预告 作者供图
这出戏是他三年巡演期间每到一处必演的剧目,剧场中经常出现台上国破家亡、台下哭成一片的场景,抗日的斗志也在观众中不断传播。1935年,周信芳受黄金大戏院邀请回到上海,他在《申报》上发表的一段文字让我深有感触:“三年来奔走各埠,每演此剧,静察观众情感,均沉默无言,郁郁而去。演者非不体贴,奈时赐时艰,痛泪夺眶自出,情亦不自禁也。”
移风社在卡尔登大戏院演出的四年间,还有一出影响深远的剧目是《徽钦二帝》。当观众看到徽、钦二帝被金兵俘虏,一路押送时,联想到山河破碎的时局,无不悲痛得洒下热泪。徽宗有两句对百姓的唱“只要万众心不死,复兴中华总有期”,总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明末遗恨》周信芳饰崇祯帝,刘韵芳饰王承恩 作者供图
观察者网:新中国成立后,周信芳大师追求进步,积极拥抱新社会,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我欣慰活在这个时代》《欢呼十年胜利》《永远忘不了这庄严的时刻》等文章中,都表达了这种心情。周信芳、梅兰芳等艺术大师建国后积极参与新中国建设,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故事可以和我们分享下?
虞凯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信芳先生满怀热情地投入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建设中。在积极参加戏曲改革、整理艺术经验、培养青年人才的同时,他也在坚持把自己的演出送到更多的地方,为更多人演唱。
1953年,周信芳参加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总团长为贺龙将军,周信芳任副总团长。这个演出团包括了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程砚秋四位大师,他们在条件艰苦的前线为志愿军战士献上演出,气温最冷时达零下三十余度,台下的观众最多时有七千多人。
1953年,周信芳在朝鲜为志愿军战士演出《萧何月下追韩信》 作者供图
1956年,周信芳首次率领剧团走出国门,赴苏联的9个城市巡演,在64天中演出了53场。演出受到了苏联观众和艺术家的热情称赞,周信芳回国后感触颇深地说:“我们应该有中国戏曲艺术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1958年1月起,周信芳率团赴中南、西南、西北、华北7个省11个城市巡回演出。他虽然年事已高,但六个多月里每到一处都热情地走工厂、下乡村,为老百姓们演出。他走访当地戏曲学校,给学戏的孩子们作报告,还观看各地地方剧种的演出,与当地演员交流艺术。
在《十年来的舞台生活》中,周信芳写下了这段真挚的文字:“通过在巡回演出中一连串的接触交往,使我永志难忘的第一件事是:人与人的关系彻底改变了。我不愿意去回想旧社会里人与人的那种冷酷无情的关系,但我必须指出:像现在这样路隔万座山、一见面就亲如同胞手足的现象,却是解放前我‘跑码头’的时候从来没有遇见过的。人们尊称我为老艺术家,到处邀我看戏,开座谈会,到处是热情的笑脸。”
1949年10月1日,周信芳与梅兰芳(右)、周扬(左)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参加开国大典 作者供图
观察者网:对于戏曲如何反映时代声音,周信芳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京剧当仁不让》一文中也有过很深入的思考,“在浩如烟海的传统剧目中,很少有从正面描写劳动人民的”,“依据今天的生活,从塑造今天的英雄形象出访,来创造一套新的表演程式”。对于如何坚持群众立场、站在观众角度来改革戏曲,这方面我们可以从周信芳大师的思考中得到哪些启发?
虞凯伊:生活在中国,哪里有百姓民众的喜怒哀乐,哪里就有锣鼓声声。民间生活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国戏曲,百年来留下的剧目代表着百姓心中的价值观和质朴梦想。任何一个大众文艺样式当然离不开观众,离不开民间生活。
周信芳一生坚持为民而歌,麒派艺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剧场中经常出现台下跟着台上的周信芳轻轻哼唱的动人场景,麒派被认为是一个与观众“共呼吸”的流派。
1953年,周信芳在田头为农民演唱《打渔杀家》 作者供图
周信芳的经典剧目,大都来自民间。按他自己的话说,他喜欢的戏是“未经过士大夫的修饰,有它的朴实可爱之处”。大众之所以喜欢周信芳,是因为觉得他在唱着自己身边的故事,徐策、萧何、宋士杰、萧恩、邹应龙、海瑞等角色都具有现实性,又都寄托着劳动人民对于正义公道的理想,体现着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我们现在的戏剧人也应该更关注生活、关照现实,把当下能引起情感共鸣的题材通过创作手法融入到戏曲中,创作出观众真正爱看的作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连续爆……综艺最大赢家是它?
2025-01-14 08:45 新潮观鱼 -
2025,你还会看“长剧”吗?
2025-01-09 10:38 新潮观鱼 -
2024年末,八问中国电影
2024-12-26 15:21 新潮观鱼 -
广西恭城发现岭南地区最早城址
2024-12-25 16:27 考古 -
“片名问题尤为严重”,广电总局出手
2024-12-21 16:42 -
“聊主编”来啦!
2024-12-19 13:29 -
《封神二》首发预告,“班味表情包”先出圈了
2024-12-19 00:07 新潮观鱼 -
我们为什么爱在剧里“重回八九十年代”?
2024-12-12 16:26 中国电视剧 -
琼瑶,并不完美的人影响了一个时代
2024-12-05 07:27 新潮观鱼 -
-
这个我国“最炫”运动会落幕,舆论盛赞:值得永远开展
2024-12-04 02:36 -
广告收入近3亿,《白夜破晓》成功了吗?
2024-12-03 10:18 新潮观鱼 -
首位电影导演入职阿里大文娱,别剧异格工作室今日成立
2024-11-26 17:1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良渚遗址群家底已摸清!“考古中国”最新进展发布
2024-11-22 15:40 考古 -
金额超1亿?王宝强被举报涉嫌欺诈登顶热搜,工作室回应
2024-11-21 20:56 明星那点事儿 -
国家文物局:石窟寺开放应保护第一,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
2024-11-19 07:24 考古 -
金鸡奖即将揭晓,华语电影“三金”已洗牌?
2024-11-16 13:57 中国电影 -
良渚古城考古取得三方面新进展
2024-11-14 07:18 考古 -
“在全世界最需要李子柒的时候,她回来了”
2024-11-13 15:20 观察者头条 -
《好东西》,要不要看?
2024-11-12 01:05 中国电影
相关推荐 -
“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27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185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89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10“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6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