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梦:老师因“威胁”学生遭行拘,揭示了一个日益尖锐的教育困境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袁梦】
近日,浙江瑞安有一家长向媒体反映,一小学教师殴打自家10岁孩子,并把他抱到三楼窗口威胁要将其扔下。相关事件被报道后,迅速引来舆论关注。
监控视频截图
5月18日凌晨,瑞安市教育局发布情况通报,称视频反映的问题属实,因此“对林某某作出记过处分,给予该校校长诫勉谈话。另外,公安部门经立案调查,对林某某作出行政拘留处理”。
这一情况通报,尤其是最后提及的行拘处理,又引来一波争议。比如,有网友认为老师行为过激,这处置理所应当;与此同时,有声音指出当事学生“问题也很大”,对老师处罚过重。
微博上,部分网友在情况通报新闻下的留言
对于违规违纪的学生,如何惩戒才算适当?实际上,随着家校矛盾日益尖锐,这一问题已然成为众多老师乃至学校的日常困扰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惩戒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困境
我们在一些县乡学校调研时发现,现在教师对于惩戒学生这个问题十分为难:一方面,惩戒教育具有必要性,因为现在学生越来越难管,他们拥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也有更多逃避管理的方式;另一方面,教师们又担心惩戒责任问题而不敢使用惩戒权,这就导致教师惩戒存在较高的失效风险。最终,教师们似乎也不知道如何教育学生,尤其是那些较多出现越轨行为的学生。
当我们询问某校的政教主任,问题是否是因为教师惩戒权有限,他回答说:“并不是教师想要惩戒权,而是现在不知道怎么能有效惩戒来应对学生问题。”
二、社会压力下的教师惩戒权:惩戒教育何以成为问题
教师惩戒权弱化问题主要产生于部分教师的过度惩戒和家长学生对惩戒教育的负面反应,进而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在采取惩戒教育时感到十分担忧。
第一,部分教师的过度惩戒对学生造成伤害引发社会热议。
教师惩戒权成为一个问题,直接原因是近些年在网络中传播了一些由于教师过度惩戒而对学生造成身体或心理伤害的事件。家长和学生通过网络传播想要维护自身权益,争取损失赔偿。
虽然从全国教师实践看,教师过度惩戒的比例并不多,但在传统打骂教育理念之下,确实存在一些教师会采用相对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对此,社会对这种教育方式产生了强烈的批评态度。因而,教师对学生能否惩戒、如何惩戒便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问题。
第二,传统粗暴的惩戒教育不再符合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
在新世纪以前,传统粗暴的惩戒教育曾经是社会相对主流的教育理念,大多数家长都会告诉教师“对小孩该打就打,该骂就骂”。打骂越狠,会被认为是教师对学生严格教育的表现。
但是随着社会教育理念的民主化和多元化,一些家长和学生开始认为打骂教育并不能积极引导学生,不利于学生成长,而且有些教师可能将个人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并且在出现过度惩戒事件后希望教师和学校给予回应。因此,家长对惩戒教育的态度越来越成为影响教师实施惩戒行为的重要因素。
第三,学校和政府在安全维稳要求下减少对教师惩戒的保护性支持。
在新世纪以前,教师是地方社会少量的知识精英以及对教育事业抱有情怀,具有较高权威和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十分尊重教师。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学校和政府也一般会积极保护教师。例如,笔者曾在湖北一所中学调研时了解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名学生曾在课堂上突发疾病去世,家长在了解事情原委后并没有责怪教师和学校,教师也未因此受到处分责罚,不过出于人道主义关怀,学校仍支付了一笔慰问金。
而现在,一旦出现相关问题,在社会舆论压力下,学校和政府难以对教师进行保护性支持。教师的教育压力从教书育人向自我避责转变。
三、教师不敢管和学生不好管:惩戒教育的困境
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该规则于2021年正式实行。规则的公布虽然论证了教师惩戒的合法性,且规定了教师惩戒的实施条件和范围,但是未能彻底解决教师不敢管的惩戒问题。并且在当前社会教育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学生越来越难以管教,从而使得惩戒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存在困境。
(一)教师不敢管
对于教师来说,考虑到社会舆论压力和国家制度规定,他们会采用以下策略来避免承担过度惩戒的责任:
第一,在教育学生时将自己的行为限定在规则范围之内,比如采取批评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等方式,罚站不超过一节课时间,将尤为调皮的学生座位单独隔开等方式。
第二,采取措施前得到学生或者家长的授权同意。
例如某县初中的黄老师说:“我对学生会用戒尺,但用的时候,会问学生知不知道为什么要挨打,自己想要挨几下打、打哪里,打完之后还会继续问学生为什么今天打他。打孩子之前,我也会先跟他家长沟通,问家长是我打,还是他打。如果家长说他自己管,那我就不打了;如果家长说让我打,那我就打。”
第三,在班级内部制定班规班约,如果学生违反规范,就采取相应惩戒措施。
例如有的班级制定班规班约,如果有学生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可能就会被处罚罚款上交给班级作为班费使用。还有班级实行积分制,每次犯错都会积分,做了正向贡献则可以抵消扣分。
第四,在教师在采取既有措施感觉教育无效的情况下,教师就会将学生交给学校政教处,政教处教师也主要使用批评、道德和劳动教育等方式,但是由于他们经验丰富,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有更多“讲”的技巧,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第五,在学校也难以处理学生问题时,教师和学校就会“请家长”。但是“请家长”这个方式并不是对所有学生都有效,因为不少家庭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所以在面对学生问题时他们要么只会打骂,要么也管不了小孩。同时,许多县域学校的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务工,能被请来的家长一般都是爷爷奶奶,他们更是缺乏精力和能力管教小孩。
正如某中学的政教主任所言,“这些爷爷奶奶到学校之后,你说什么都是说‘好’,但其实根本管不了小孩,他们唯一的诉求就是让学校把小孩留在学校,不要让他回家”。
第六,学校最底线的惩戒措施就是让小孩回家反思,不过这种措施一般较少采用,而且按照规定不能超过一周。
第七,教师还有一些非正式的惩戒措施,尤其在家长不配合教师和学校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教师一般会采用忽视、漠视的方式。因为对于教师而言,这种情况他们也具有深深无力感和委屈感,只能以此来减少教育成本和负面影响。
可以说,教师和学校以上的这些措施虽然能够产生一些效用,但是并不能完全根本解决学生问题,他们只能尽可能劝说问题学生和减少问题学生的影响范围。其原因在于学生和家长对惩罚教育的消极态度。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建行、招行下调存款利率,一年期破1%
2025-05-20 07:44 金融观察 -
习近平在河南洛阳市考察调研
2025-05-19 22:30 -
欧阳娜娜等20多名艺人遭威胁,国台办发声
2025-05-19 20:43 两岸关系 -
华人“钢铁大王”在菲遭撕票案主谋落网,部分赎金已提走
2025-05-19 19:36 -
连续九年!世卫大会拒绝涉台提案,中方表态
2025-05-19 17:18 台湾 -
两名游客刻划八达岭长城,被拘5日罚200元
2025-05-19 17:13 人间百态 -
受贿2.61亿余元,陕西省政协原主席韩勇一审被判死缓
2025-05-19 17:12 廉政风暴 -
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2025-05-19 16:36 航空航天 -
财政部:开展2025年5月份国债做市支持操作
2025-05-19 15:01 金融观察 -
航行警告:黄海南部火箭残骸掉落,禁止驶入
2025-05-19 14:28 -
越南青年“红色研学之旅”首场活动在广西南宁启动
2025-05-19 14:20 -
孙磊已任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2025-05-19 13:41 中国外交 -
武汉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警方通报:1人死亡,嫌疑人已被抓获
2025-05-19 13:14 -
前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10.3% 销售面积降2.8%
2025-05-19 10:43 -
前4月份全国固投增长4%:东部地区增长1.3%,东北增长7.6%
2025-05-19 10:14 地方宏观经济 -
国家统计局: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
2025-05-19 10:12 中国经济 -
CBA联赛公司开出罚单,浙江方兴渡队合计被罚20万
2025-05-19 09:58 -
习近平: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高质量完成“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2025-05-19 09:36 -
央视曝光:永久基本农田竟沦为垃圾场
2025-05-19 09:26 -
重庆证监局出手处罚“有偿荐股”,这五种隐蔽欺诈方式要小心了
2025-05-19 08:03 金融观察
相关推荐 -
俄美元首通话超2小时,俄乌停火谈判有戏? 评论 52“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评论 24“法国情报部门让我干预大选,我拒绝了” 评论 65“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评论 205最新闻 Hot
-
“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
特朗普拟对中国起重机加100%税,“美国这行80年代就黄了”
-
俄美元首通话超2小时,俄乌停火谈判有戏?
-
陈奕迅发文报平安
-
“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
欧盟宣布:英国,“回到世界舞台”
-
“法国情报部门让我干预大选,我拒绝了”
-
韩国一医废处理厂部件坠落,致中国员工1死1伤
-
“日本车企很绝望”
-
“我都没买过米,全是别人送的…”,日本农相道歉了
-
高志凯提建议,巴基斯坦主持人的嘴角都压不住了…
-
“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
华人“钢铁大王”在菲遭撕票案主谋落网,部分赎金已提走
-
“特朗普次子要去越南,想在胡志明市建特朗普大厦”
-
“我来到这里工作,因为中国是支持环保的超级大国”
-
“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