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保忠:“俄罗斯人认为中国的产品不好”,这说法误解了一个现实
近年来,中国车企加速布局俄罗斯市场,尤其在2022年西方品牌撤离后迅速填补空缺。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品牌在俄汽车销量占比超50%,本地化生产成为关键策略,如长城哈弗在图拉州设厂,奇瑞与当地企业合作组装,降低关税成本并提升价格竞争力。
受俄罗斯国内政策影响,近半年来中国汽车在俄销售趋势明显放缓,但凭借成熟的技术和灵活的市场策略,中国车企正逐步巩固已占据的市场份额。莫斯科天雅国际汽车汽配中心项目专家荣誉顾问袁保忠在交流中坦言,从整车出海到服务出海,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仍有挖掘的潜力。
观察者网: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发展现状如何?
袁保忠:从整个行业环境来看,中国汽车品牌企业出海俄罗斯做得不错。过去全世界的汽车销售是被欧美日韩的品牌把控,后来随着中国在新能源上的弯道超车,像比亚迪、长城这些品牌的崛起,全球市场对中国新能源车的认可度逐渐提高。无论是我们在电池技术上的突破,比如说宁德时代,还是比亚迪的造车,再到后来小米的出现,都真正体现了中国制造的进步,也体现了中国在汽车领域很好的发展趋势。
说回俄罗斯市场,我想先谈谈大家可能存在的错误认知。很多人认为俄罗斯这个国家不适合新能源车的推广,因为它纬度高、气温低、电池续航能力不足,但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俄罗斯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新能源车只是在西伯利亚的极寒地区面临电池续航的挑战,其他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和平均气温,类似我国的北京、乌鲁木齐及东三省等地区。实际上新能源车在亚欧地区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
观察者网:过去几年,欧美企业的退出对俄罗斯的汽车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
袁保忠:我认为国产汽车在俄罗斯的市场还有很多潜力可挖,欧美老牌车企的退出是个机会,中国车企现在正弥补它们留下的行业空缺。比如奇瑞到了俄罗斯马上就跟拉达(注:拉达是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厂――伏尔加(AvtoVAZ)旗下的汽车品牌)合作,后面长城也来到了俄罗斯,包括吉利也正在俄罗斯布局。所以整个中国乘用车系列都已经进入了俄罗斯,并有了很好的口碑。后期我们整个汽车生态产业要继续跟进,不只是国产整车进入俄罗斯,国产零部件也要进入俄罗斯。
2024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在俄罗斯的销量,在所有汽车制造商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9.6%。 作者供图
毕竟,卖车只是第一步,像我们莫斯科天雅国际汽车中心还承载着品牌输出的使命,我们是有国家荣誉感的,我希望我们会成为国产车出海俄罗斯的市场标杆。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汽车领域生态销售的示范,再加上我们后期的零部件,很多国产品牌都在跟进出海。
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我来自浙江,这里生产的配套零部件供应全球各大品牌。不管是奔驰、宝马、路虎,还是马斯克的特斯拉,都离不开中国制造。而目前所有的新能源汽车,唯有咱们能做到所有的汽车零部件百分之百配套,自主生产。宁德时代先进的电池技术、华为先进的智能驾控技术都代表了中国未来的工业导向。
我们现在主要是为中国车企和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提供一个平台,短期看的是贸易,后期我们要带动的是工业出海。因为俄罗斯是农业大国、资源大国,但地广人稀,且缺乏先进的高端技术和工业支撑。而中国不仅可以把俄罗斯当成一个市场,还可将俄罗斯作为一个窗口覆盖周边的国家,比如说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使影响力向外辐射。
观察者网:俄罗斯的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和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有什么不同?
袁保忠:欧美和日本都有自己的汽车文化,俄罗斯也不例外,当地消费者也有自己的汽车文化。首先俄罗斯是资源型国家,不缺汽油。其次,俄罗斯地广人稀,在这里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汽车,所以它天然就有孕育汽车文化的土壤。
汽车改装这事儿很符合俄罗斯人的气质,我们老叫人家“战斗民族”,其实更应该说他们对“速度与激情”有一种偏好。出门必须得开车,那他就需要获得驾驶的乐趣,再加上还要彰显自己的身份,我得有个性。
俄罗斯人的性格里有非常张扬的一面,所以他们偏好更大的空间、更多的驾驶乐趣、更强的推背感,甚至更高的越障能力。而且俄罗斯的基建没国内那么好,很多道路的维护和保养较差,这就对汽车的底盘系统、悬挂系统、刹车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简单来说,俄罗斯的区域环境、气候特征和道路情况决定了它存在一个庞大的改装市场等待我们国内企业去填补。
俄罗斯人在选车时也会追求更大的空间 作者供图
除此之外,俄罗斯人还比较喜欢享受生活,所以对房车的需求也蛮大。对俄罗斯人而言,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分得特别开,并且他们有足够多的假期跟亲戚朋友一起外出游玩,因此就需要一定的私人空间。过去房车的售卖都被欧美企业掌握,俄罗斯人对房车这一块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再有就是皮卡,因为俄罗斯是农业大国,所以中国的商用车、农机车在俄罗斯也卖得比较好,带动了我们的配件销售。随着环境的变化,消费者除了对整车驾控的体验感有要求外,还有实用性,毕竟道路不好就需要更好品质的产品去支撑。
目前传统型的配套类的配件已经进入了俄罗斯市场,后期可能会有一些更专业的产品不断进入,比如一些加大能量的避震悬挂。我认为这些产品会逐渐获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尽管目前大家对这些产品的接受度还不是很高,不像日本和美国,因为这俩国家本身就是汽车制造大国,品牌沉淀也多,赛车文化影响很深。
美国人特别喜欢玩儿那种老式的肌肉车还有皮卡,他们有独特的需求和爱好;日本就讲究小巧和驾控感,国际大赛里有很多日本车队,像本田车队、铃木车队。这些都体现了他们在汽车领域里对人生追求的一种表达,而俄罗斯也有这种发育汽车文化的土壤。
随着我们中国文化的不断传播、汽车工业的逐步跟进,俄罗斯人对中国汽车的认知也会加深,慢慢地等他们对汽车内部的构造比较熟知了以后就会形成一个市场,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中国汽车文化,只是这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冬晓 
-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3B卫星
2025-05-20 20:46 航空航天 -
重要突破!鸿蒙电脑正式发布
2025-05-19 15:55 科技前沿 -
星辰大海第二站,天问二号为何选它?
2025-05-18 22:45 航空航天 -
2025,中美AI缠斗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2025-05-17 09:28 心智观察所 -
东南亚人群基因密码破译,填补“最后一块拼图”
2025-05-15 06:48 科技前沿 -
超1000公里!全球首例,成功接通
2025-05-14 21:20 -
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2025-05-14 20:18 航空航天 -
马来西亚半导体的“冰与火之歌”
2025-05-14 15:01 心智观察所 -
国内推力最大液氧甲烷发动机完成首次整机试验
2025-05-13 18:04 航空航天 -
独家对话|李治军:国产操作系统与具身智能的双向奔赴
2025-05-13 12:24 心智观察所 -
打破技术壁垒!我国自主研发机载大气探测设备
2025-05-12 21:27 -
教育部:小学阶段禁止学生独自使用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
2025-05-12 14:30 中西教育 -
车载通信为何是国产替代的薄弱环节
2025-05-11 09:04 心智观察所 -
我国科学家实现1.36公里外毫米级目标的高分辨成像
2025-05-10 19:19 科技前沿 -
空投测试成功!我国在这一领域实现技术跨越
2025-05-10 15:01 -
我国自主研制!这一核心部件首次实现
2025-05-10 14:51 中国精造 -
水泥能发电还能储电?我国科学家最新成果公布
2025-05-10 14:51 科技前沿 -
-
我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发布
2025-05-06 15:10 -
硅谷科技精英如何掀起美国文化革命
2025-05-03 09:29 心智观察所
相关推荐 -
日本这回要对美国咬紧牙关不松口了 评论 57“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评论 138“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评论 147“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评论 230“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评论 226最新闻 Hot
-
日本这回要对美国咬紧牙关不松口了
-
为对抗中俄,特朗普砸1750亿美元打造“金穹”
-
“俄方将向中国通报谈判的所有细节”
-
光天化日下,墨西哥首都市长秘书与顾问被枪杀
-
法德喊话欧盟:赶紧取消,不然输给中美
-
日本农相辞职,此前称“从未买过大米,我家大米多到可以卖了”
-
5月LPR下调0.1%,百万30年贷款少还1.96万
-
被指过于“亲华”,李在明:不能全盘押注美国
-
“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
“美国7年级学生相当于中国3年级,中国在嘲笑我们”
-
鲁比奥:美国想和平欧洲却谈战争,“世界颠倒了”
-
跟风美国?日本也要下手
-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愿与杜特尔特家族和解
-
“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
雷蒙多焦虑:美国每天都要有“落后中国”的紧迫感
-
“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