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默:赶走台积电,不如“消化”台积电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自特朗普当选以来,中美博弈感觉上都是好消息,这些好消息的共同点是——中国反击了。特别让我有感的是,在中方对英伟达发起反垄断调查后,华为董事长徐直军以下这两段话:
1. 随着AI模型参数越来越大、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单卡算力的优势正被逐步弱化,AI计算走向集群化是大势所趋,这就给国产算力中心的系统化方案带来契机。
2. 人工智能正成为主导性算力需求,促使运算系统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需要的是系统算力,而不仅仅是单处理器的算力。这些结构性变化,为我们透过架构性创新,开创一条自主且永续的运算产业发展道路,提供了机会。
对以上行话,我的理解是:演员若颜值不够高,就强化演技、气质、身材、亲和力、曝光度、社会形象,以综合实力的扩增弥补颜值之不足,甚至让观众广泛认知到,好演员与大明星不一定需要高颜值。而这,就是所谓“换道超车”。
此一概念,其实也在半导体制造行业得到奉行。当无法获取最先进制程芯片时,透过各种方法将成熟芯片的效益发挥到极点,在现行技术基础上求“系统性创新”。这种换道超车,或许能创造性价比更高的应用、供应链,甚至生态系统。
中方开始对美方进行全方位反击,间接佐证了“换道超车”的实现率已到达相对安全的水位,至少,放胆出手已没太多后顾之忧。此外,或许还有另一个用意,即敦促本土厂商加速“无美化”。
背后的逻辑是,“换道超车”促发了一个自主的新生态系统。这一新生态系统旨在让美国成为世界孤岛,或确保中方生态系统的全球覆盖率稳定超过美国,以彻底摆脱美国掣肘。
需要强调的是,孤立美国不是目标,而是手段。通过孤立美国,让美方逐渐否定自己错误的逆全球化思维。而逐渐感受到被世界孤立的美企,迟早会成为否定美国的主要动力。
既然如此,新的生态系统需要更多队友以扩增全球覆盖率。有了此一战略认知,我们就可聊聊如何处理台积电南京厂,以及最近表态要来华建立生产基地的荷兰企业恩智浦和德国企业英飞凌。
有一种观点指出,许多本土商目前仍过于依赖外商供应产品,觉得外商的产品总是比本土产品好,并在此思维下形成了路径依赖。
个人认为问题的核心是,本土厂商依赖外商,有多大程度是因为外商产品较优,又有多大程度是因为外商服务比较到位?或纯粹只是商务往来的惯性?
台积电南京厂 资料图
赶走台积电是不是好主意?
大陆有一种声音认为,台积电南京厂可以供应给大陆市场的芯片,现在本土商都可提供,因此南京厂的存在,对大陆而言只是多一个“分饼人”,甚至有可能倾销,遏制本土厂商的发展。
问题在于,既然已有本土替代,为何本土客户还继续购买台积电南京厂的芯片?
原因不外乎台积电的产品价格、质量与客户服务三方面。如果大陆制造的芯片具备价格与质量优势,那么主要原因就是“服务”了。
什么是“服务”?做生意的人都知道,合作久了就累积了信任,有了信任基础,在财务、效率、价格上都会出现半制度化的正面效应。那么台积电能为客户提供什么“特别服务”?
台积电最自豪的“特别服务”,就是能与客户或供应商在技术面与应用面互相启发,实现共赢,这或许才是本土客户最依赖的服务。
换言之,台积电在大陆市场上的存在价值,也可能是在服务层面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本土竞争对手不能只卖产品,还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用市场与自身的力量与台积电竞争方为正道。
当然,也会有本土供应商不服,自认产品与服务都不输台积电,客户只是习惯与台积电交往,“懒得换供应商”而已。是的,所谓路径依赖也需考量“惯性”,纯粹只是因为习惯了半制度化的交往也是有可能的。
那么,倘若本土供应商什么都不输台积电,偏偏市场又被“不合理分食”,那么在政策面该如何处理呢?
答案其实我之前谈EDA时就说过了——强制要求外商使用本土“零件”(包含设备、材料等等软硬件)。
好不容易在半导体领域实现了的各种国产化产品,如果只是因为本土客户“懒得换供应商”而得不到正常发展机会,外商的垄断也没有得到解决,政府就应出手干预,不能全靠市场选择。
台积电是否与英伟达一样,歧视性供应商品给大陆市场?是。那么,中国大陆会不会因为英伟达涉嫌垄断而驱逐其在大陆投资的研发中心与工厂?答案恐怕是“不会”。因为法律制裁垄断行为,用意大都不是驱逐,而是“矫正”。
英伟达 资料图
既然不会赶走英伟达,又拿什么理由赶走台积电?也不是没有——如果台积电被抓到资助“台独”。不过,这属于非行业因素,本文先不谈这个。
因此,处理台积电的最佳方式,就是让台资来扶植大陆本土厂商。所有台积电供应商与下游厂商,只要能被本土厂商取代的,就要酌情予以规范。
我们可以理解台积电、英伟达等大厂,是因为美国政府的错误政策而无法正常供货给大陆市场,但“理解”不如“规范”,也不必不好意思。
台湾麦当劳汉堡使用的牛肉不是来自台湾,因为台湾牛肉没有质量优势,产量又少。但澳大利亚麦当劳的牛肉就是本地牛肉,虽然不见得比美国牛肉好,但显然性价比更高,规范支持本地牛肉商,天经地义。
当然,政策也可以有弹性,不需要一刀切,但规范一定得有。如此才有助于实现自主生态系统,也有助于中国的技术方案扩及到海外。
此前说过,全球化与本土化本身就是矛盾的。要合理实现两者,就需要利用包含外资在内的资本扶植本土技术,并形成一个国际也能接受的新生态系统,好让本土商投资海外,或让外国使用中国技术,以实现共赢。
无论如何,本土技术好不容易实现国产替代,如果困在既定的市场潜规则里半死不活,那就是失败的产业政策。
从外资对本土产业的意义上看,半导体制造厂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重量级投资。其正面意义在于促进就业、诱发产业进步、培植本地人才、为地方政府带来税收、增加地区人口流入、提升土地价值。
当然也有缺点:这些工厂是吃电吃水的怪兽,还会把房价推升到不合理的高价。而工厂是否涉嫌垄断市场和歧视性供货,甚至虐待劳工,也需要考量在内。
评估半导体厂外资的存在必要,就是正负分数相减。只要总分为正,任何政府都不会轻言赶走外资,最多就是以公权力或政策规范工厂,以减少负面因素。是否赶走外资还有一个考量,即若己方理据不足甚至完全不合理,那么就会造成其他外资的恐慌,并动念迁出,致使好的外资也走了。
总之,从行业的角度看,赶走台积电,不如利用台积电。其他在大陆设立的台半导体厂也应比照办理。从这个角度看待荷兰企业恩智浦与德国企业英飞凌,答案也就呼之欲出。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冶 
-
《心智对话》直播:世界科创的旧中心与新势力
2024-12-23 18:59 观察者头条 -
独家对话|周毅恩:必须向“第四大排放国”下重手
2024-12-22 09:35 心智观察所 -
《自然》:2025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中国“读脑术”入选
2024-12-20 08:57 科技前沿 -
人类首份月背古磁场信息!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2024-12-20 06:46 嫦娥奔月 -
云计算这个美国对华封锁的重点领域,二次长征势在必行
2024-12-19 08:23 心智观察所 -
首次整机试验成功!我国大推力氢氧火箭有突破性进展
2024-12-18 18:24 航空航天 -
嫦娥六号、Sora等入选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2024-12-18 14:49 科技前沿 -
-
航行警告:黄海部分海域进行火箭发射
2024-12-17 16:57 航空航天 -
“真假5G”之争,成为了国产射频发力赶超的助推器
2024-12-17 08:28 心智观察所 -
一箭四星,我国成功发射航天宏图PIESAT-2 09~12星
2024-12-17 06:37 航空航天 -
中方这次反制,打到了美式“硬科技”七寸
2024-12-15 15:27 心智观察所 -
“曾主导市场的美国,首次向中企求购”
2024-12-15 13:32 观察者头条 -
“一招釜底抽薪!”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细菌免疫新机制
2024-12-14 15:01 科技前沿 -
一箭5星!我国成功发射高速激光钻石星座试验系统
2024-12-12 19:01 航空航天 -
“AI曼哈顿”背后,游走着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
2024-12-12 13:57 心智观察所 -
全球最大漂浮式风电平台正式投运
2024-12-11 22:18 能源战略 -
如何破解新能源行业“内卷”?“需要商业启蒙”
2024-12-11 15:18 减排史诗 -
《自然》评出年度10大人物,两名中国人上榜
2024-12-10 23:53 观察者头条 -
《自然》公布2024年度十大人物:中国两学者入选
2024-12-10 22:51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