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建文:国资国企姓“国”,在这方面带头“砸钱”责无旁贷
最后更新: 2025-03-28 20:30:35观察者网:从整体来看,您觉得怎么才能更好地推动产业转移?在此过程中,既协同区域协调发展,又提高产业链的韧性?
杨建文:过去几十年来,我们有个概念叫“梯度产业转移”,即一个地方的技术程度、产业能级抬高之后,会将一些劳动密集型、生产效率较低的产业往发展比较慢的地区转移。就中国来说,主要是东部地区往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个过程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第一是东部地区的要素成本,主要是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明显上升。
第二,东部地区是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也会最先受到国际市场风波的冲击,产业转移有助于避免此类风险。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我们内在也有这样的需求,如果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进一步实现产业体系的融合,就为经济增长奠定了更好的基础。总而言之,近年来产业转移是有加快的趋势。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先生早年提出了“牛肚子理论”:一头牛陷入泥潭,怎么拉都拉不出来,这时候用几根粗木杠垫起牛肚子部位,牛肚子一得力,很快就把牛拉出泥潭。
这个故事引申到中国经济,沿海开放城市就像“牛鼻子”,中部地区就像“牛肚子”,中国经济要腾飞,只拉“牛鼻子”是不够的,要同时托起“牛肚子”,中部的崛起对整体的带动可能更加有效。(“牛肚子理论”就是在沿海开放同时实行中部崛起,带动西部开发,促成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现在东部产业因为要素成本和国际因素需要转移,西部地区有很多尚未有效利用的资源要素可以利用,中部人口密集、现在交通条件也大大改善。
回到长三角,原先长三角只包括江浙沪,现在加入了安徽。安徽实际上就是起到东部和西部的连接作用,当年国家明确皖江城市带的功能就是承接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而产业转移、产业体系重构的过程对安徽的发展也起到了很直接的作用。
观察者网:我注意到,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目前这几大地区在产业格局上各有哪些特点?在深化上述几个地区的产业协作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杨建文:刚才谈到东、中、西地区,东部本身产业基础比较好,对外联系比较多,增长和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很强;中部人口密度比较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很好,本身产业基础也不薄,只是市场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和产业能级有待进一步提高;西部的能源为中部和东部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形成了很好的支撑。
东北地区的情况比较特殊,它是我们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底子不错。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东北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发展比较低迷,人口外流现象也引发广泛担忧,国家也多次提出要振兴东北。东北有着很好的基础条件,现在也应该有很好的发展机遇。
从国家政策角度来说,要怎样才能振兴东北呢?最近几年,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前往东北调研,围绕一些主要的问题进行探讨,新质生产力就是在那里提出的。
加上近年来中俄关系稳定发展,“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也已全线贯通,中国境内部分从黑龙江黑河一直通到上海,东北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石化产业。
2024年10月3日,国家管网唐山联络压气站内,技术人员在对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线路设备设施进行日常巡检。 IC Photo
东北亚周边国家的发展,对能源以及能源制品的需求是很大的,近年来俄罗斯和日韩的关系越来越僵,东北能否利用自身在能源加工方面的基础和优势,将天然气和石油制品供应给东北亚相关国家或是我国其他地区?这样一来就不仅是带动周边相关地区的经济,对整个东北的经济也能产生很强的支撑作用。
再比如说农业,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屡创新高,最大的功劳要给黑龙江和河南,这本身就是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持。
就你刚才提到的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来说,今年肯定是要加力推进的,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的。但事有轻重缓急,我认为和“西伯利亚力量1号”相关的事项可以优先推进,因为东北有产业基础,有能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观察者网:正如您刚才提到的,东北地区面临着非常大的战略机遇,但我们看到这几年东北地区人口外流情况比较严重,如何才能让人口回流到东北?您认为关键是什么?
杨建文:人口流动对于区域经济来说是很重要的。人口流动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预计某个地方经济发展不行,人口肯定是要流失的,人往高处走;反之,如果某个地方经济回升,或是有更好的发展机遇了,想重新集聚人口也并非难事。
我们平时讲人才引进,主要是从营商环境的角度考虑,而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说,吸引人才的首要因素并非是大家常说的提供比较好的生活条件、住房或子女就学等等,而是人才在这里他可能有用武之地,干成事情之后又能赚到大钱。这种情况下,吸引人才、集聚人口根本不需要多花力气。
回到东北的问题,前期出现大量人口外流是因为大家对东北的发展感到失望,赚不到钱,自然就流动到更好的地方;反之,如果东北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做好了,发展规划也不是“画饼”而是合理的,到这个时候,不仅东北的人回去,其他地方的人也会去东北发展,因为他们有事干,能干成事,能有长远的发展。
观察者网:经济发展好了,产业发达了,人自然就来了。
杨建文:是,人不光要有事做,而且要有大事做,还要是“有利可图”的事。其他地方也是一样的道理。过去我们招商引资都在强调,当地能提供的一些基本条件,互相还要攀比。如果都把重心都放在这一点上,那就可能没有抓住根本性的重点。
对国际人才的吸引也是如此,人家来到这里是图个人所得税的一点减免?图收入高一点?图生活便利一点?有这个考虑,但绝对不是主要的考虑。
观察者网:要有成就感,获得感。
杨建文:是的。
标签 中国经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芮瑞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注意到此交易,将依法审查
2025-03-28 19:44 -
习近平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2025-03-28 18:47 -
中科院院士马琰铭任浙大校长
2025-03-28 18:01 -
中国地震局启动境外地震应急响应机制
2025-03-28 17:42 -
3月31日起,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停收门诊预交金
2025-03-28 17:42 -
《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发布
2025-03-28 17:42 -
山东一任教31年教师临近退休突遭解聘,学校回应
2025-03-28 15:59 -
新一代人造太阳实现“双亿度”!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再突破
2025-03-28 15:05 -
习近平: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2025-03-28 13:54 -
王文:要消除国内对巴基斯坦安全的恐惧
2025-03-28 13:52 博鳌论坛 -
成功!翼龙无人机完成首次广电应急通信测试
2025-03-28 10:52 科技前沿 -
大理发生围墙倒塌事故致3死,云南省住建厅被约谈
2025-03-28 10:44 -
“中国经济要腾飞必须托起‘牛肚子’,得从中部使劲儿”
2025-03-28 10:08 中国经济 -
“发展低空经济,制定规则很重要”
2025-03-28 10:06 中国经济 -
北京市税务局原局长李亚民被查
2025-03-28 09:32 廉政风暴 -
“东北发展好了,大家自然都会去”
2025-03-28 08:56 中国经济 -
“国资创投可以容错,但考核要看事儿成了没”
2025-03-28 08:56 中国经济 -
27岁被提拔成总经理,四川一95后国企干部贪腐细节曝光
2025-03-28 07:35 廉政风暴 -
外包保洁员投靠境外情报机关,泄露3项国家机密
2025-03-28 06:43 国家安全 -
赖清德将大陆界定为“境外敌对势力”,国防部: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2025-03-27 21:48 台湾
相关推荐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7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1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06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