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智观察所:独家对话|朱融融:脊髓损伤修复,让我深感科技造福人类的力量
心智观察所:您在2009年的时候曾经去过美国石溪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作为亲历者,您如何看待中美两国在生命科学领域创新能力的差异与互补?
朱融融:美国的生物医学的产业发展得比我们早,他们也在持续推动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美国在生物医药方面的科研投入一方面来自于政府,还有一方面来自于愿意去做大量研发投入的企业。
我们国家这几年在生物医学领域上的科研投入越来越高,一些大的医疗企业也进行了很多科研投入。还有比如像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这样的机构,会通过这种创新的拨投结合机制,给我们做最早期的投资,这对我们的成果转化来说是很重要的支撑。只有大家不断地去探索别人没有做过的,但是又有可能转化的东西,我们国家的医药产业才能够蓬勃发展,并且能够有一定的超越。
心智观察所:在您的经历中,上海给予了很多荣誉,对您的职业发展影响深远。能说说您为什么选择留在上海,以及上海给您带来了哪些支持吗?
朱融融:我选择上海很简单,因为大学就在这里读的。在我看来,上海是最自由的城市,目标实现路径清晰,人才汇聚能力强。毕业后我顺利留校,开启科研生涯。
受上海海派文化与务实精神熏陶,我觉得获益良多。像我们同济大学的生科院、医学院都与医院临床合作紧密。这让我们能精准把握临床问题,科研时会潜意识向可转化方向调整,也更渴望解决临床难题。我还曾入选上海市“晨光计划” 和“青年科技英才”奖,这些人才计划资金支持虽不算多,但对科研起步至关重要。从最初尝试新想法,到后来获得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资金,一路走来,既树立了科研人员信心,也助力项目发展壮大。
心智观察所:长三角国创中心支持的生物再生修复材料产业化项目是如何一步步推进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朱融融:长三角国创中心是我们后来才接触的,发现他们跟我们以前接触的社会资本有很大不同,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会提供全程引导和支持。
长三角国创中心有一个比较好的“项目经理”制度。在论证培育阶段,会给项目经理提供30万人民币的工作经费,支持我们开展技术、市场和产业调研,过程中,国创中心会带着我们一起拜访临床专家、医药公司,并拜访CRO、调研干细胞库等等。通过深入调研,会进一步明确未来转化的方向,并整合资源、完善架构、制定研发计划,并完善商业计划书,去确保这个转化是有效的。我们也会增加很多的信心,觉得我们可以走下去,走得更远。
在项目落地期间,长三角国创中心也会带着我们去跟政府和园区交流,政府和园区的支持对项目的产业化也非常重要。但作为科研人员,我们以前只是埋头科研,跟政府没有那么多的联系,也不知道如何沟通更有效。而这一过程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交流沟通的技巧跟方法,这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
心智观察所:您认为生物再生修复材料的应用前景如何?除了脊髓损伤修复,您的研发成果是否还有可能应用于其他疾病领域?
朱融融:我们也在开拓其他管线。比如,我们在脊髓损伤小鼠实验中发现,焦虑状态下小鼠耳朵两侧的毛发会变白、脱落,但经神经治疗后毛发能长出且变黑茂密,由此想到毛发再生的方向。
然后第二个我们想到的管线,可能就是去做自身免疫类疾病、皮肤病之类的,比如说像银屑病。因为我们这个材料是有免疫调控功能的,所以我们就在想可能用于银屑病方面也会有一定的效果。而且包括毛发再生,这种管线做一些微针或者涂抹都可以。相对来说,能够更快地推向临床使用。
心智观察所:作为一个从事科研工作的大学老师,您为什么会选择创业这条路?您如何平衡科学家和创业者这两个角色?
朱融融:我觉得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国家希望科研人员能让成果落地,大学也提倡科学家做转化,而不是一味发论文。这是一个好时机。而且,我觉得创业也很有意思。很多人觉得搞科研是在象牙塔里,但实际上,科研和其他工作没太大差异,也是需要自驱力的行为。如果觉得这项工作对自己有趣、对别人有益、对社会有正面意义,那就有激情去做,所以其实很多科学家都有创业的想法。
作为创业者,因为是做科研转化,不同于做供货商或中间商,所以我需要增加一些公司方面的知识,比如公司法、融资以及管理经验等。在整合团队时,我会尽量选择沟通效率高的人,以降低管理成本。
心智观察所:创业过程中让您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朱融融:一方面,能找到让科研成果在较短时间内对病人有帮助的途径,这成为我做科研的动力。另一方面,我认识了很多科研之外的朋友,和他们的思维碰撞让我很开心,也让我得到了个人成长。很多科学家都有创业的激情,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科学家好像就只想埋头做实验。其实如果有一个出口,能够让我们从实验室到社会进行快速的转化,我们很多科研人员都是很有激情的。
心智观察所:作为一位女性科学家,在科研道路上有没有特殊的挑战?
朱融融:其实没有。我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但对我来说,女性和男性在工作和探索上没有差异,这是脑力工作,和性别无关。我其实相对女性科研工作者说,要忘掉性别,不要想着自己的性别,而是投身于自己的职业。重要的是你是否喜欢它,是否适合它,它是不是你的强项,以及你愿不愿意为之付出,付出时自己是否开心。
心智观察所:在旁人看来,您在学业、创业方面似乎都能做到游刃有余,能否分享一下其中原因?
朱融融:其实我并不觉得游刃有余,我也是一直都在努力,一直喜欢学习和尝试新领域的知识。比如一开始做转化,跟投资人沟通时,他们问的问题完全超出我的领域,我需要快速学习新领域知识。长三角国创中心也有设置相关课程,让我受益匪浅,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签 心智观察所- 原标题:独家对话|朱融融:脊髓损伤修复,让我深感科技造福人类的力量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昊 
-
谁在守护中国的能源咽喉?
2025-07-04 08:21 心智观察所 -
我国首个海水漂浮式光伏项目建成投用
2025-07-02 22:05 能源战略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AI技术革新与女性数智赋能路径
2025-07-02 21:27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WAIC 2025:AI技术与全球健康产业的破局与融合
2025-07-02 21:27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WAIC 2025:AI赋能新型工业化的中国实践
2025-07-02 21:27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现AI赋能文娱产业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
2025-07-02 21:27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稀土牌还有这样打法?人民币稳定币的地缘政治设想
2025-07-02 14:01 心智观察所 -
德国对DeepSeek下手
2025-06-28 19:56 德意志 -
马斯克如何被自身思维武器困住
2025-06-27 08:10 心智观察所 -
神二十乘组第二次出舱圆满完成
2025-06-26 21:33 航空航天 -
答时代之问,呈中国之卷——WAIC 2025倒计时30天五大进展发布
2025-06-26 19:42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我国自主研发、自主可控!新一代国产通用处理器发布
2025-06-26 17:11 中国精造 -
印度宇航员时隔41年重返太空,莫迪祝贺
2025-06-26 15:48 航空航天 -
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全国首艘氢电拖轮正式入列
2025-06-26 15:22 能源战略 -
高考生“想成为最顶尖人才”该怎么努力?王兴兴发文指点
2025-06-24 16:24 -
中国扫地机器人企业遇到的,不止是舆情危机
2025-06-24 13:51 心智观察所 -
打破垄断!我国这项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2025-06-21 20:47 科技前沿 -
MAGA手机,中国制造
2025-06-21 09:19 心智观察所 -
突破性进展!我国团队成功研发出这一关键器件
2025-06-18 18:14 科技前沿 -
磁悬浮技术新突破!7秒冲刺时速650公里
2025-06-17 20:05 科技前沿
相关推荐 -
操心中国,美国“黑手”又要伸向马来西亚和泰国 评论 27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团体急了:没中国不行 评论 107“美国人,真正该担心的时候到了” 评论 152“美国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挥霍,直到…” 评论 140最新闻 Hot
-
操心中国,美国“黑手”又要伸向马来西亚和泰国
-
“特朗普要想访华,先把台湾问题说清楚”
-
“对以色列感到愤怒和警惕,沙特将与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给日本背后捅刀,逼得台积电没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过,马斯克表态
-
朱时茂自曝被骗钱,“我还是反诈大使”
-
英F-35“趴窝”印度机场20天,快被“玩坏”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团体急了:没中国不行
-
“美国人,真正该担心的时候到了”
-
涉及中国,韩企与美国“一拍即合”
-
欧洲学者:现在,中国能不能反过来帮帮我们?
-
印度“硬刚”:将报复美国
-
“欧洲同行都觉得,未来十年谁将主导已无悬念,不会是美国”
-
普京:全世界都想进入中国市场
-
马斯克:对!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复出口,“不是恩赐也不是让步,是我们斗争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