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禺:谷歌量子计算芯片给了国内产业界紧迫感
1995年,俄罗斯物理学家阿列克谢·基塔耶夫听到了量子计算的重大理论突破的报告。前一年,美国应用数学家彼得·肖尔设计了一个量子算法,可以将大数分解成它们的质因数。基塔耶夫无法获得肖尔论文的副本,所以他从头开始自己设计了一个版本——结果比肖尔的更通用。普雷斯基尔对这个结果感到兴奋,并邀请基塔耶夫访问他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团队。
俄罗斯物理学家阿列克谢·基塔耶夫
基塔耶夫首次提出了一个有希望的理论方法,称为量子纠错的表面码。
1997年春天的短暂访问成果非凡。基塔耶夫告诉普雷斯基尔他一直在追求的两个新想法:一种“拓扑”量子计算方法,根本不需要主动纠错,以及基于类似数学的量子纠错码。起初,他不认为那个代码对量子计算有用。普雷斯基尔更加乐观,并说服基塔耶夫,他最初想法的轻微变化值得追求。
这个变化就是表面码,基于两个重叠的物理量子比特网格。第一个网格中的是“数据”量子比特,这些共同编码一个单一的逻辑量子比特。第二个网格中的是“测量”量子比特,这些允许研究人员间接地寻找错误,而不会干扰计算。
表面码有很多优势。其错误检查方案比竞争的量子码简单得多。它还只涉及相邻量子比特之间的相互作用。2006年,两位研究人员展示了优化版本的代码错误阈值约为1%,是早期量子码阈值的100倍,也就是对错误率宽容了100倍。
虽然通过足够巧妙的工程手段,科学家预计最终能够将物理量子比特的错误率降低到0.1%,远低于表面码的阈值,但建造一台全尺寸量子计算机并不容易。粗略估计表明,实际应用肖尔的因数分解算法需要数万亿次操作。任何一个未校正的错误都会破坏整个计算。因此,需要将每个逻辑量子比特的错误率降低到远低于一万亿分之一。每个逻辑量子比特可能需要数千个物理量子比特。如此巨大的物理量子比特需求就太吓人了。
谷歌团队花费了多年时间改进他们的量子比特设计和制造过程,他们采用超导量子比特,这是由超导金属在硅芯片上制成的微小电路,一个单独的芯片可以容纳许多排列成网格的量子比特,这正是表面码所要求的布局。
构建单个物理量子比特,其错误率低于表面码阈值,这并不难,关键是看看这些量子比特是否能够协同工作,制造出一个比部分之和更好的逻辑量子比特。也就是扩展代码时,通过使用更大的物理量子比特网格区域来编码逻辑量子比特,错误率会降低。
从可能的最小表面码开始,这叫“距离3”码,使用3乘3的物理量子比特网格来编码一个逻辑量子比特(另外还有八个量子比特用于测量,总共17个)。向上升级是距离5的表面码,总共有49个量子比特。(只有奇数的码距离才有用。)
在2023年的一篇论文中,团队报告说,距离5码的错误率比距离3码略低。在2024年初,他们有了一块全新的72量子比特芯片,代号为Willow,进行测试。进一步的实验表明,距离5码的错误率不是比距离3码略低,而是降低了50%,代码距离的一步提升将逻辑量子比特的错误率减半。
但是距离7码需要97个量子比特,超过了他们芯片上的总数。直到今年八月,一批新的105量子比特Willow芯片问世。团队进一步发现,从距离5码到距离7码再次将逻辑量子比特的错误率减半。
前路漫漫,“紧迫性非常强”
这个结果当然令量子计算研究人员兴奋不已。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认识到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谷歌团队目前只展示了使用单个逻辑量子比特的错误校正。在多个逻辑量子比特之间添加交互将带来新的实验挑战。
还有扩展的问题。为了使错误率足够低以进行有用的量子计算,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物理量子比特。他们还需要制造出比距离7码更大的逻辑量子比特。最后,他们需要将这些逻辑量子比特组合起来——超过100万个物理量子比特。
当然,量子计算仍处于起步阶段,也许还会有替代的技术出现。
Aaronson在博客里的一条留言回复中说得好(此君精力旺盛,带好几个博士生,还带着他的几个孩子,每天下笔千行,这篇最新的博文还和读者聊起了叙利亚局势):
如果有人认为我们即将获得个人QC(注:量子计算机),这将加快我们所做的一切,则需要告诉他们“QC 时代”还没有到来(事实上,可能永远不会到来)。另一方面,如果有人认为QC完全是骗局或误解,并且量子纠错在现实世界中永远行不通,那么他们需要被告知“QC 时代”已经到来。
谷歌的成果也激励了中国国内的同行。
中关村量子科技孵化器总经理、量子产业平台“光子盒”创始人顾成建告诉心智观察所:
过去一两年国内外都在“卷”量子比特数,如果不解决纠错平衡点问题,比特数越多理论上运算结果错误越多。谷歌这次首次突破量子纠错阈值,Willow能够以指数级减少错误!这解决了量子纠错领域近30年来一直追求的一个关键挑战。这层窗户纸的捅破,为大家对量子计算的研发进程大大提升了信心,未来的想象空间很大很乐观,虽然其展示的随机电路采样(RCS)基准计算问题仍然不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但未来在密码破解和物理世界模拟表征上,如医药、新材料研发,乐观估计可能三五年内就会有实际应用出来,已经不远了。
国内产业界对谷歌的反应是普遍感到“紧迫性非常强”,也觉得谷歌带来了方向感和信心,证明这条路是走得下去的。具体到国内,此前百度、阿里撤出量子计算研究,一度引发关注,不过国内的主要研究力量还是在体制内,以国家实验室牵头,北京量子院、深圳量子院在人力和投入上都在稳定提升,势头良好,听说海外也有好几个团队打算回国来做。如果和经典计算机产业史比较,谷歌这次突破,可以类比1947年人类晶体管的发明,取代真空管的历史性时刻,未来的3-5年内,我们将不断见证量子计算的爆炸性时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签 心智观察所- 原标题:谷歌量子计算芯片给了国内产业界紧迫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昊 
-
《心智对话》直播:世界科创的旧中心与新势力
2024-12-23 18:59 观察者头条 -
独家对话|周毅恩:必须向“第四大排放国”下重手
2024-12-22 09:35 心智观察所 -
《自然》:2025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中国“读脑术”入选
2024-12-20 08:57 科技前沿 -
人类首份月背古磁场信息!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最新研究成果发布
2024-12-20 06:46 嫦娥奔月 -
云计算这个美国对华封锁的重点领域,二次长征势在必行
2024-12-19 08:23 心智观察所 -
首次整机试验成功!我国大推力氢氧火箭有突破性进展
2024-12-18 18:24 航空航天 -
嫦娥六号、Sora等入选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2024-12-18 14:49 科技前沿 -
-
航行警告:黄海部分海域进行火箭发射
2024-12-17 16:57 航空航天 -
“真假5G”之争,成为了国产射频发力赶超的助推器
2024-12-17 08:28 心智观察所 -
一箭四星,我国成功发射航天宏图PIESAT-2 09~12星
2024-12-17 06:37 航空航天 -
中方这次反制,打到了美式“硬科技”七寸
2024-12-15 15:27 心智观察所 -
“曾主导市场的美国,首次向中企求购”
2024-12-15 13:32 观察者头条 -
“一招釜底抽薪!”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细菌免疫新机制
2024-12-14 15:01 科技前沿 -
一箭5星!我国成功发射高速激光钻石星座试验系统
2024-12-12 19:01 航空航天 -
“AI曼哈顿”背后,游走着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
2024-12-12 13:57 心智观察所 -
全球最大漂浮式风电平台正式投运
2024-12-11 22:18 能源战略 -
如何破解新能源行业“内卷”?“需要商业启蒙”
2024-12-11 15:18 减排史诗 -
《自然》评出年度10大人物,两名中国人上榜
2024-12-10 23:53 观察者头条 -
《自然》公布2024年度十大人物:中国两学者入选
2024-12-10 22:51
相关推荐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评论 48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评论 247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72“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51“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7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