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岚:任正非说的“盐碱地”,中国光伏的希望田野
最后更新: 2024-07-02 10:57:01打破“低现代化”观念囚笼
自196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举行的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 国际会议以来,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太阳能利用,曾长期被视为一种面向欠发达地区“穷人的能源”,这一概念诞生之初无疑张扬着四海一家、天下大同的理想主义情怀与憧憬,但激情褪去后,“穷”,似乎成为其中最鲜明的关键字,其应用场景牢固绑定着“偏远地带”的意象。
彼时昂贵、低效的光伏板,往往被作为发展援助和慈善事业的一部分,“植入”第三世界国家星罗棋布的扶贫“示范”项目。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西方工业国开始调整以大型项目为中心的“田纳西河谷管理局”(TVA)开发援助模式,转而关注各种农村小型电气化项目,光伏更是一度成为被寄予厚望的离网解决方案,上世纪九十年代向亚非拉地区推广50瓦太阳能电池板的高峰期,美国光伏组件产量四分之三被用于出口。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图景,DESERTEC白皮书中还曾不以为然地预测,光伏发电系统在欧洲的前景十分有限,因为电网覆盖率已接近99%,剩余的户用光伏系统空间已极端狭小(the remaining potential of solar home systems is extremely reduced),至于集中式光伏发电,在DESERTEC愿景中自然全面落后于光热发电。
时过境迁,光伏在中美欧等核心市场,早已从电力系统中的边缘龙套跃居“主角”,应许着人类驾驭无穷无尽绿色能源,重构低碳、零碳未来生活的图景,更被某些秉持冷战思维的发达国家政客,视为大国声望与地缘竞争的焦点。
相较这种大开大合的“高现代化”叙事,在广袤的全球南方,光伏仍然还未摆脱“低现代化”的观念牢笼。
所谓低现代化,指向新技术更为有限的承诺。不同于在“高现代化”叙事中创造一个新世界的雄心,光伏在欠发达地区与太阳灶、沼气池等技术一道,仍被普遍视为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的一块“甜品”,其想象的上限是取代木柴秸秆、后备电机等“传统”能量来源,使“靠天吃饭”的农业农村生活景观能够运转得更为稳定便利。
二元观念的背后,是技术供给者与接收者之间城乡、国别二元结构的深刻影响,慷慨解囊的西方援助基于这样一个极端隐秘而又根本性的观念前提:欠发达地区土著并不需要获得如同发达国家市民那样丰沛而稳定的能源供给,他们只需要在一个更令“观众”赏心悦目、更符合异域想象的田园风情中,扮演好自己祖辈亘古不变的角色,施与受之间各得其所,各安“本分”。
要理解类似的二元现代化观念,智能手机也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参照,所谓的“良心”企业谷歌,曾推出过雄心勃勃的Android Go超轻量操作系统,认为其搭配定制的超低价手机,将成为欠发达地区移动互联网普及的“金标准”,但多年来的现实证明,非洲年轻人对二手乃至三四手“常规”智能手机的兴趣,也远超过硅谷“好心人”为其量身打造的理想产品。
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界定与向往,从来不存在什么天生的差别。
正因如此,中国光伏在全球南方的普及扩散,更需要我们打破“低现代化”观念囚笼,敢于“Dream Big”,宣示并践行自己的宏大愿景。
是的,中国光伏不仅仅能够在既有电力系统中扮演好“拾遗补缺”的角色,更可以作为彻底重构南方国家电力系统的支柱。
这样的“高现代化”愿景不仅是道义的,也是可行的。
回顾历史,西方工业国深度参与的“全球南方”电气化进程之所以屡屡受挫,并非TVA模式或者农村微网技术可行性不足,而是没有认识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先决作用,飘忽不定的战略重点,也使每一条路径都没有获得深入探索的机会。
相比之下,千禧年后中国所主导的全球南方水电开发“史诗级”热潮,则既反映了新中国小水电发展经验与方案的生命力,更体现出发展导向的“中国范式”对南方国家普适意义。
(从解放初的水主火辅电力发展战略,到今天独步天下的市场统治力,中国已经在水电这一可再生能源发展上证明了自身模式的普适意义)
不妨大胆设想,在中国光伏产业现有成本与技术水平下,假如开发性金融与光伏、风电新能源大基地方案实现有机融合,大规模走向全球南方市场,将会对中低收入国家注入怎样的发展新动能,又将会为中国光伏产业,打开何等巨大而又未曾设想过的市场空间。
能源供应对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重大意义,每一个普通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切身的体会。可靠、充沛、廉价的能源供应,意味着工厂可以稳定生产,让许多高能耗制造业得以落地,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禀赋,得以真切转化为产品制造成本优势;杂货店、餐厅和旅店可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冷藏能力将更多新奇的消费品带到本地市场,也连同水泵、大棚等设施,得以支撑本地经济作物种植加工,随后送往更长距离之外的消费市场,最后,摆脱基本生存压力的本地消费者,得以尝试洗衣机、冰箱、空调乃至电动汽车带来的全新体验,逐渐拉平与城市居民乃至“世界公民”的生活方式鸿沟,看到更大的世界,对人生有更开阔而多样的决定...
从更长周期看,人均能源消耗水平,往往与一国发展水平有强相关性,并存在着一个人均100GJ左右的“分水岭”,按吨油当量(TOE)换算,相当于每人每年消耗2.5吨原油,或10000度(kWh)电。这个标准,清晰地分割了全球北方与全球南方,对标这一发展里程碑,全球南方的能源开发还有令人目眩的巨大空间。
更充足的能源供给,无疑将极大释放人类固有的创造与活力,使一系列人类活动成为可能,带动供给能力与市场需求的接续涌现,而要实现这一图景,除了清洁能源之外,别无它途。
全球南方,应当,也必将成为中国光伏出海的希望田野,当这片田野上鲜花盛开的时候,我们就将无愧于这样的号召:“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沛 
-
华为这些国内头部企业,对产业链贡献不够好?
2024-07-02 08:30 -
嫦娥六号总师:这点成为美中不足
2024-07-01 10:23 航空航天 -
天龙三号火箭试车发生事故:学费必须交得值
2024-06-30 22:35 航空航天 -
长七改火箭成功发射中星3A卫星
2024-06-29 20:55 航空航天 -
今天,中国的大模型底座能力到底怎么样?
2024-06-28 15:17 人工智能 -
OpenAI终止对中国提供API服务,周鸿祎发声
2024-06-26 13:53 人工智能 -
首次!我国科学家实现猕猴全脑尺度神经活动监测
2024-06-25 18:20 科技前沿 -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
2024-06-25 14:50 航空航天 -
专稿|不顾一切的脱钩:美国国会为何瞄准这家中国企业
2024-06-25 09:54 -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公布
2024-06-24 17:46 -
“NASA和波音早就知道这个问题,但仍发射了火箭”
2024-06-24 16:23 -
李德仁、薛其坤获2023国家最高科技奖
2024-06-24 10:32 科技前沿 -
我国科研人员在月壤样本中首次发现天然石墨烯
2024-06-24 09:19 嫦娥奔月 -
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成功
2024-06-23 14:58 航空航天 -
纯度达99.9%!中国团队实现海上风电驱动海水制氢
2024-06-23 08:07 观察者头条 -
全球首台!这一重要装备研制成功
2024-06-22 13:09 中国精造 -
专稿丨鸿蒙与安卓彻底切割,未来胜算几何?
2024-06-21 19:35 华为 -
“加拿大决定跟,但也怕…”
2024-06-21 18:08 -
中国科学家发现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突破性新疗法
2024-06-21 07:27 -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7月4日开幕,特色亮点抢先看!
2024-06-20 16:00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相关推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06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3“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45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