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国樑:独立自主的法国,能为中法合作带来什么?
最后更新: 2024-05-08 19:57:2451条款项,涉及政治对话、安全合作、经济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随着4月7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联合声明》的发布,也为此次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中国之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这是马克龙第三次访华,也是疫情后欧洲领导人首次访华。在当前全球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金融形势下,法国和欧盟在俄乌冲突、遏制通胀、追求的全球化格局等方面的立场与美国并不一致;而中国与法国之间,在应对气候变化、新能源、经贸往来等方面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在当下的微妙时刻,如何详细解读马克龙来访释放的各种信号?他又留下哪些“干货”?观察者网就此对话法国外贸顾问、法企中心联席主任邢国樑,以下为访谈实录。
观察者网:在中美博弈长期化,全球经济大环境受通胀压力、地缘冲突持续影响的情况下,此次马克龙访华,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邢国樑:我觉得起码释放了两大信号。
第一,法国应该在中美之间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的政策。法国是个大国,是联合国五常之一,是一个诞生了戴高乐将军的国家,所以法国在外交上有独立自主的基因。马克龙到中国的访问,政治上首先体现了这层意思。
第二,是寻求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合作,这是马克龙到中国访问所释放的一个重大信号。意味着法国不会也不愿意跟中国经贸脱钩,贸易投资合作是中法之间最紧密的利益纽带。马克龙有多年投行工作经验,他对经济问题非常了解,是作为一位经济问题专家进入政府工作的。他当选法国总统以后,就推出了《2030振兴计划》,通过重振法国工业“提高法国经济通过创新实现增长的能力”,他最需要的是法国进一步复兴。
但是法国目前国内有一系列问题,近期法国街头出现了许多游行,“黄马甲”运动再次抬头,主要是因为两个问题,一是要面对养老金问题;这与另外一个问题,由于俄乌冲突导致的急剧通胀,交织在一起,造成了比较重大的社会矛盾。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三个要素,一方面,需要法国政府推进的《2030振兴计划》成功;第二方面,需要抓住中国的市场,法国政府清楚地知道,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在全世界独一无二,放弃中国市场对法国政府或企业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第三方面,需要俄乌冲突尽早解决。
观察者网:您说的这三件事情确实都跟中国有关,法国重振计划跟中法之间的产业合作、俄乌冲突、通胀问题都密切相关。
谈到通胀,确实是当下全球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美联储为压制通胀而引领的加息,一方面是触发硅谷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危机的引信,另一方面,强势美元也对欧元区形成压力,近期,全球去美元化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在金融方面,中欧之间有怎样的合作空间和前景?
邢国樑:在目前全球金融形势动荡不安的大背景之下,我对中欧之间金融领域上的合作相当看好。我认为,最起码有4个层面的合作空间。
第一,金融本身是要伴随着实体经济活动,欧洲金融界虽然目前有个别银行是处于危机状态,但是总体上来说,法国的银行资产负债表相对来是比较健康的,无论是在欧洲、在中国还是在全球,他们一定会支持和伴随实体经济活动开展投资业务。
第二,我认为在ESG,特别是碳金融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一些投融资领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第三,欧元和欧洲金融市场是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他们并不希望被美联储或美元完全主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寻求跟人民币和中国金融的合作,是可以减少自身风险的。从中国的立场来看,跟欧洲金融合作可以分散持有大量美元外汇的风险。
第四,从欧元的国际化进程当中,也碰到过一些坎坷,中国进行相关的交流借鉴,可以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佳策略。目前全球仍然主要使用SWIFT结算系统,中国同时也在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在这方面如何探索更好的架构和国际合作,我看好中国和欧洲金融之间的合作前景。
观察者网: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把时间跨度拉远一点,欧元诞生后,就伴随着美国对南联盟发动的一场战争,实际上重创了初生的欧元区,中国一直在强调多极化,在货币方面,我们也希望有一个多极化的格局,在这个层面上,中国和欧洲是不是有可能相互支持?
邢国樑:我认为是的,在欧洲国家中,法国已经先行一步,最近,中法之间首次采用人民币进行液化天然气(LNG)结算交易,这是了不起的一步,某种意义上说,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在我们没有预想到的一个领域,在跨境支付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
俄乌冲突以后,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被踢出SWIFT系统,这与之前的古巴、朝鲜、伊朗等国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这也促使俄罗斯和一些其他国家进一步加快寻求国际支付方面的替代方案,人民币和欧元都是他们优先考虑的选择。
最近我们看到,沙特、阿联酋等国在和中国的能源贸易方面尝试使用人民币支付,地缘冲突只是一个因素,另一方面,美国从中东石油的最大进口国转而变成原油的净出口国,石油美元的地位必然随之产生变化。中国现在是中东地区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国,而且有巨大的工程能力和实体商品生产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石油贸易逐渐用人民币来支付是应运而生的。
观察者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持续推动俄乌冲突政治解决,这也成为马克龙访华的话题之一。您最近是否与各方学者交流此事,能否分享一下您的观点?
邢国樑:最近大家讨论当然很热烈,各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出于不同立场,当然都会有一些不同想法。
这次马克龙来中国访问,不可能不谈俄乌冲突的话题,我认为,这也是他邀请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同来访的原因。马克龙出于法国立场,不可避免地更关注中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经贸合作方面的话题,但是,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他并不能完全代表欧盟立场。马克龙邀请冯德莱恩,究竟是为了彰显欧盟方面的强硬立场,还是为了让她来亲自听一听中国的声音?我认为目前不好判断,两种可能同时存在。
我的看法是,在俄乌冲突这个问题上,马克龙和冯德莱恩的立场大方向可能是统一的,但不完全一致,马克龙应该更希望通过加强双边政治对话来解决冲突,在劝和促谈这个问题上,法国的立场显然要比欧盟更加积极一些。
可以说,法国乃至欧洲的经济是俄乌冲突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当前,欧洲出现了能源危机和食品价格飙升,这是造成当前遍及法国、德国、英国的大规模游行的重要原因。作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马克龙肯定不希望俄乌冲突的负面影响继续外溢,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运行,所以当中国政府发布关于俄乌冲突立场的文件《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以后,马克龙总统立刻表示欢迎。
作为欧盟来说,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所以欧盟作为一个整体肯定也支持和平谈判,但在具体条件上可能跟法国有距离,他们会寻求一个公约数。
美国,从总体利益上来说,是俄乌冲突的受益方。谈判的关键在于乌克兰、美国、北约的立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作为谈判的一方,俄罗斯作为另一方,双方对自身和对方的持续战争能力肯定会有分歧。所以,目前来看,谈判的时机尚未成熟,俄罗斯作为一个核大国,乌克兰的背后有北约,难以想象它们任何一方进入战争失败的状态,所以最后还是要谈,只不过未来要在某一个点上,大家都打不动了,才能坐下来谈。
我认为,虽然目前参与冲突的各方面与中国的立场、看法可能不完全一致,但中国这种劝和促谈的立场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最后还是会回到大家来坐下来谈的局面。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法国和马克龙比较支持和赞赏中国政府的立场,应该也是站到了历史的正确一面。
2022年6月16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基辅会见马克龙,他的表情“说明了一切”
观察者网:近日,德国国际政治和安全事务研究所发布《美国的出口管制新政与欧洲的政策抉择》。文章提出,拜登政府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并没有试图推行“全面脱钩”,而是将重点放在高端芯片和半导体设备领域。尽管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已经非常成熟有力,但如果没有其他国家的合作,它们的作用就非常有限。对于欧盟来说,应该重新权衡与美国政策的协调和配合,重点就出口管制的范围与美国做好协调,并适度调整在美国主导的出口管制联盟中的弱势地位,减少盟友之间的政策和经济壁垒,在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体系中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您怎么看待这样的声音?
邢国樑: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问题,我的看法有四点。
第一,除非中美进入热战,大规模兵戎相见,否则,全面脱钩没有可能。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结果已经出来了。主要有两条,一是中美之间的贸易量整体下降,这几年,美国已经不再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第一,欧盟第二,美国第三;二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没有减小,反而扩大了,这说明,中国生产的这些实实在在、价廉物美的商品,是美国社会经济运行的必需品,同时,美国政府又禁止一些高科技企业向中国出口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当然会越来越大。
第二,美国期望欧盟跟随其政策,与中国脱钩,但欧盟,尤其是法国,在立场上跟美国不是铁板一块。比如,在高端芯片和半导体设备领域,短期美国可以期望脱钩奏效,但从中长期来讲,它阻止不了中国在这个短板上不断取得进步,因为中国市场的巨大活力提供了需求,政府、社会、企业各个层面都会调动资源加大投入,取得进步是一个时间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长,市场需求会推动供应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美国、韩国、欧洲一些国家和台湾地区,这些半导体产业链上的主要环节来说,美国用政治手段阻断了它们的需求,必然导致相关企业的获利能力,长期看会导致这些企业和行业竞争力下滑。
美国人当然希望欧洲、日本、韩国等“盟友”在高端芯片和半导体这方面全力配合美国。但欧盟与美国在经济政策上不是铁板一块,它们的利益是有矛盾的,比如最近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其中有不少歧视性的条款,也希望吸引欧洲企业赴美投资,造成欧盟国家的强烈反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欧盟并不希望牺牲自己利益,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个棋子。
第三,在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全球化逆风下,欧盟也希望在产业发展上寻找自己的位置,比如说,欧洲也在认真考虑发展高端芯片产业链,考虑在无法依靠美国和东亚供应链的情况下,为自身经济可能面临的各种极端情况多做准备。
这带来了第四个观点,欧洲发展高端芯片产业的前提,是必须要拥有庞大的市场,如果远离以中国为主导的电子消费产品后端供应链,就意味着远离了高端芯片的主要消费市场。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欧盟的处境很微妙,既要保持独立性,又无法离开中国市场。所以,未来欧洲企业的高端芯片生产商,以及相关供应链企业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远方 
-
泰国新卫生部长上任首日:重新考虑大麻合法化政策
2024-05-08 19:53 禁毒战争 -
习近平宣布中方支持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首期6项举措
2024-05-08 19:22 中国外交 -
两年资金外流30亿美元,乌克兰农民为逃税竟出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乌克兰之殇 -
-
两国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胁:若联大通过,美国将停止资助联合国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录 -
习近平检阅塞尔维亚仪仗队
2024-05-08 16:53 -
习近平:相信这次访问必将开启中塞关系崭新的历史篇章
2024-05-08 16:45 -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2024-05-08 16:18 中国外交 -
“黑手党式恐吓”,美议员向国际刑事法院发威胁信被曝光
2024-05-08 16:08 -
习近平抵达塞尔维亚大厦前广场 出席武契奇总统举行的欢迎仪式
2024-05-08 16:08 -
阿塔否认巴基斯坦指控:已向中方保证,与恐袭无关
2024-05-08 16:04 巴铁 -
习近平将出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的欢迎仪式
2024-05-08 15:54 中国外交 -
中方将公布与菲军方的通话录音?外交部表态
2024-05-08 15:51 南海局势 -
-
美国将承认越南“市场经济”地位?
2024-05-08 15:30 美国政治 -
应付高通胀,阿根廷用上10000比索新钞:中国制造
2024-05-08 15:01 -
对欧洲而言,“中国光伏电池是福不是祸”
2024-05-08 14:42 能源战略 -
“我曾15次邀请习主席访塞”
2024-05-08 14:38 中国外交 -
马克龙接待习近平的精心安排,为何选在这里?
2024-05-08 14:13 中法关系
相关推荐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17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98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52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评论 127“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评论 83最新闻 Hot
-
“很明显,几乎所有美国出口都受到了打击”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我们国家正处于脆弱时刻,美国却在丑陋地炫耀权力”
-
涉1000亿欧元美国商品,欧盟考虑:谈不成就动手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
日本先谈判先遇挫,特朗普政府又臭又硬、寸步不让
-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
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将垮台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
“关税将抹掉15亿美元利润”,福特撤回了一个预期
-
县长张汉坤官宣被查,公安局长落马后“消失”4个月
-
今年第三次议息,美联储“将无视特朗普,维持不变”
-
在他嘴里,加拿大都成了“靠美国养活的社会主义政权”
-